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演说家:演讲的构成要素

打造演说家:演讲的构成要素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说,演讲用以吸引和征服听众的因素是很多的,但首要的因素恐怕要算思想内容。演讲主题的要求。

打造演说家:演讲的构成要素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特殊的社会事物,包含着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因素。从内容方面说,主要有思想、情感和事件,此外还有意志、愿望和知识等等。从形式方面说,主要有结构、语言、态势和时境等。下面,我们着重探讨和分析一下思想、情感、事件、结构、言辞等因素,至于态势和时境,以及语言因素中的声音方面,我们将在后几章中专门论述,而其他因素就不细加分析了,只是在分析上述主要因素时略有涉及。

一、演讲的内容要素

1.演讲的思想内容

古罗马美学家、修辞学家郎加纳斯在谈到演讲美的构成要素时指出:“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见«论崇高»)这是很有见地的。的确,一篇演讲,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观点、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才能汇聚成巨大的理性力量,从而深深地吸引听众和征服听众。演讲中的这种理性内容,就是人们常说的思想主题。

(1)演讲主题的意义。

第一,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演讲,如果没有主题没有理性力量,即使事例再生动,语言再动听,也是缺乏生气和感人力量的。这正如一个人如若没有了灵魂,即使四肢再发达,也无非是行尸走肉一样。有了主题,就可以使整篇演讲活起来。材料的选用,结构的安排,语言的使用等等,就都可以围绕着主题来进行,从而使演讲集中、紧凑、富于活力。

第二,演讲主题是吸引和征服听众的关键因素。应当说,演讲用以吸引和征服听众的因素是很多的,但首要的因素恐怕要算思想内容。这是因为:一是听众听演讲的主要目的,往往是要解决某些疑虑和困惑,端正和提高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二是人们在演讲中最感兴趣的,最注重的就是演讲者所阐发的思想。许广平在分析鲁迅演讲受欢迎的原因时说,鲁迅在演讲中,“主要是讲群众所要听的,所能了解接受的”,这就“象他所写的文章一样,雄辩地驳斥了异端邪说,摒弃了弥漫世间的乌烟瘴气”,“说出了人们普遍懂得的事物的真理,说出了人们心坎里所正要说出而未能说出的语言。”(见«鲁迅回忆录»,作家出版社1961年版,第23~24页)

(2)演讲主题的要求。虽说主题在演讲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主题都是如此,只有那种正确、深刻、鲜明、集中,并具有时代性独创性的主题,才能造成演讲的巨大威力。这样说来,就为主题的选择和确定提出了要求。

首先,演讲的主题应当是正确的。演讲中所阐发的思想观点,应当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讲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从而,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生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演讲的主题应当是深刻的。如果演讲的主题光是正确的而缺乏深刻性,即演讲的观点是听众们已经掌握了的,那么,这样的演讲就没有意义,因为这对听众没有什么启迪和教益。在演讲中,如果讲述的故事是生动的,语言是精美的,但就是没有挖掘出所讲故事的深刻意蕴,没有阐明更深刻的思想认识,那就很难使听众感动。作为一个演讲者,应当依据自己的深刻的认识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使自己演讲中的思想、观点和见解更深入一步,真正地起到启发听众、教育听众的作用。

第三,演讲的主题应当是鲜明的。所谓主题鲜明,就是有什么观点、见解和主张,就直接地表达出来,决不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模棱两可。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我们发表演讲,就是以宣传真理为目的,所以根本没必要掩饰自己的观点。当然,也许由于某种原因,在直接阐发自己观点之前,要做一些铺垫,要讲一些事件等等,但最终还是要直接拿出自己的观点。

另外,从听众方面来说,听演讲不同看文章。看文章时如果哪一句、哪一段的意思没有马上理解,可以再看一遍或几遍,直到理解了为止。而听演讲却没有这种重复性,话一说出去,声音瞬间即逝,没有机会再听一遍,所以演讲者只有旗帜鲜明,才能一下子就让听众理解。否则,如果演讲者的观点表达得含混不清,就会使听众难以理解,从而影响演讲的效果。

第四,演讲的主题应是集中的。一篇演讲,其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在一定的(较短的)时间里,阐发出正确、深刻、鲜明的思想观点,那么,这种思想观点就必须是高度集中、凝炼的。如果在一篇演讲中,主题太多,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想谈点看法,那只能是蜻蜓点水,什么也没谈深谈透。其结果,对于听众来说是不知所云。

第五,演讲的主题还应具有独创性。这就是说,演讲者应当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不能人云亦云。要见人所未见,讲人所未讲,在看似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发掘出人们意想不到的深刻的思想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听众,感召听众,使听众佩服。鲁迅先生的演讲,就具有这方面的特点,例如,他在«未来天才之前»中提出的“若想有天才必先有产生天才的民众”的观点,就很独到之处。发表在«演讲与口才»,1988年第九期的尹平同学的演讲«自豪吧,自慰吧,师范生!»,在主题的挖掘上,比起以师范院校大学生为话题的许多演讲来,就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现在人们都非常注重价值,那么我们师范生的价值该是多少呢?这个答案是明确的:从执教的第一天直到离开讲坛,将有多少学生被我们送向建设第一线,我们的学生又会将多少人才输送到社会?这个价值与同龄人的价值数相比,我相信会取得最大值的!(掌声)作为教师,我们的生命将在一批又一批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青春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身上闪光!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价值无穷大!(热烈的鼓掌)”这样来认识师范生的价值,不能不说是独到的,当然也是非常正确而深刻的。

第六,演讲的主题也还应当具有时代感。演讲的思想主题应当直接取材于当时的社会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说,演讲者应围绕那些听众非常关心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阐发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只有这样的演讲,听众才乐于听,从而才能发挥演讲的作用。倘若演讲的主题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去甚远,是听众所不关心的,那么,这样的演讲就会失去意义。

(3)演讲主题的创造。怎样创造演讲的优秀主题呢?

首先,优秀主题的确定,亦即理性力量的创造,依赖于演讲者的正确而先进的世界观。一个演讲者,只有具备了正确而先进的世界观,即马列主义世界观,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各种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那些优秀的演讲家,无不具有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先进的世界观,正是这样的世界观,才使他们的演讲获得巨大的思想价值和理性力量。

其次,要形成优秀的演讲主题,就应当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事物,从而获得第一手材料,达到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取得深刻的思想认识。

再次,在具体创造演讲主题时,还要选择一个特殊的角度,来探察所要探察的对象,分析所要分析的问题。有了这个特定的、新颖的角度,就可能见人所未见,形成新鲜而独到、深刻而集中的思想观点。

第四,要想使主题深刻有力,还必须从你熟悉的问题中确立主题。假若你对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不熟悉,最好不要贸然行事。

只有对那些你曾经深思熟虑过的问题,你才容易形成真知灼见,并能使之熟练地运用到演讲中。

2.演讲的情感因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讲要感动听众,就必须饱含情感因素。事实上,演讲活动就是一种传情达意的活动。如果说“言之有物”是演讲的第一要素的话,“言之有情”就是演讲的第二要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演讲家对他所讲的事物,必然构成某种特定的关系,这关系中就有演讲家对事物的体验和态度,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和功利判断。这样,在讲这种事物时,就必然包含着演讲家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爱或恨乃至喜怒哀乐的情感。而且,不仅讲的内容充满了情感,在表达内容的过程中也充满了情感。”(邵守义.演讲学教程.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没有情感的演讲,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1)演讲情感的价值。演讲的情感,作为演讲内容的一要素,其价值是极为重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演讲中,“恰到好处的真情的流露”,能“把说话者的感情灌输到旁听者的心中,引起听众的同感”,(郎加纳斯语)激荡听众的心灵。也就是说,在演讲者的真挚而热烈情感的影响和作用下,听众将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培养成健康而高尚的感情,这是演讲情感价值的根本所在。

第二,情感是演讲中最富于活力的因素,它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演讲中,推动或带动其他演讲因素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这首先就表现在它对理性思想的帮助上,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第20卷.255页)在演讲中,对于思想、观点和表达来说,人的情感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推动的作用。例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演讲»,他拍案而起的义愤之情中,就饱含着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认识和批判;他高声赞美李公朴先生的热烈的敬佩之情,同时意味着他对民主思想、自由思想的肯定和张扬。当人们听到了闻一多的这次演讲或读了闻一多的这篇演讲词之后,在情感得到了深深的感染的同时,在思想上也不能不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其次,演讲的情感对于演讲声音、态势的运用来说,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在演讲中,演讲者的思想观点一般是逻辑地、循序渐进地变化、发展的,不会有突然的改变。与此不同,演讲者的情感却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允许有突然性的变化。这种情感的变化,往往是通过词汇和句式的选用,以及表情、动作、姿态和声音的运用表现出来的。这样,就造成了这些演讲的形式因素的多样化表现,使他们互相配合,协调运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演讲表达的整体方式。

(2)演讲情感的要求。几乎任何演讲中都有情感因素,但并非任何演讲情感都能产生良好作用的,只有那些真诚、质朴、热烈而又具有普遍性的情感,才能给演讲增光添彩。

第一,演讲的情感应当是真诚、自然的。演讲毕竟不是演戏,演讲者的情感总应是实实在在地有感而发的,决不可以虚假做作。正是这种真诚、自然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打动听众,使听众产生与演讲者相同的喜怒哀乐之情。李燕杰同志说:“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使听众信服。”讲得很有道理。

第二,演讲的情感应当是深厚、热烈的。演讲要以情感人,演讲者自己的感情必须是深刻而热烈的,平淡的感情表现是不可能给人以感染的。无论对哪一种情感来说—或热爱、或痛恨、或高兴、或悲哀,在演讲中的表现都应如此。当然,这种深厚的、热烈的情感决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它们来自于演讲者对客观事物的深切理解和认识,来自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第三,演讲的情感还应具有普遍性。就是说,演讲者在演讲中所表达的情感,决不可以仅仅是演讲者个人的情感,而应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情感,换言之,演讲者的情感心理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心理息息相通。唯其如此,演讲的情感才能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如果演讲者的情感是与广大人民的情感心理背道而驰的,那么他的演讲就不会被听众所欢迎。

应当明确的是,虽说演讲者的情感应与广大人民的情感是一致的、相通的,具有共同的性质,但具体表现上却有独特的个性,即演讲者的情感是通过他的特殊的语言、表情、态势等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而这就把演讲者的情感同其他的情感区别开来。

例如,爱国主义情感、追求正义的情感、善良和正直的情感等等,乃是广大人民所共有的情感。古希腊民主战士德摩斯梯尼斯、美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帕特里克·亨利以及我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等人的演讲,正是由于充满了正义的、民主的和爱国的情感,才深深地唤起了广大听众的情感,赢得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除此以外,演讲者还应注意,在演讲中要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而不应过度放纵,信马由缰。同时,在情感的内容、性质发生变化时,要有自然的过渡过程,而不能立刻转悲为喜,转爱为恨。当你的情感在演讲中自然地、协调地、适时地表现出来时,那就意味着,你的演讲已经开始走向成功的彼岸了。

(3)演讲情感的培养。演讲的情感是从哪里来的呢?表面看来,演讲者在演讲中表现的情感,是在他准备演讲时孕育的。但实质上,这种情感的基础,却要靠长期的培养。

第一,演讲者的情感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来自于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在观察、体验、了解和研究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之后,演讲者将形成对生活的看法和评价,从而被激发起各种各样的情感态度来。一个演讲者如果不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不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不同更多的人交往,就无从谈起情感的培养。

第二,演讲者的情感还将受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有善与恶、好与坏、健康与颓废之分。作为一个人民的演讲者,一个革命的演讲者,应当培养健康的、良好的情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讲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是因为,人的世界观决定着他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影响着他的情感的形成。例如,古今中外那些身兼政治家和演讲家的人,他们演讲中所表现的情感,无不与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点具有相同的性质。

3.演讲的事件材料

演讲不能离开事实材料,包括人物、事件、故事以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东西。一般说来,演讲总是要涉及事件材料的。不同的事件材料又将影响和决定着演讲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效果。那么,怎样运用事件材料和选择怎样的事件材料,就成为演讲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

(1)事件材料在演讲中的价值。不同的事件在不同类型的演讲中,往往起到不同的作用,显示出不同的价值。

第一,在政治性演讲中,事实是构成思想观点的炼金石。我们知道,人们的任何思想观点,作为意识、精神现象,都是对现实事物反映。演讲者在演讲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是从社会生活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这就意味着,演讲者只有大量地了解社会,深入地观察生活,方能形成深刻而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也意味着,演讲者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也应当把那种能说明思想观点的事实提供给听众,以便使他们通过认真的思考,取得同演讲者相一致的思想观点。“让事实说话”,更能令人信服。

演讲中的事例不仅可以是亲身经历和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也可以是历史上的名人故事。例如,鲁迅先生于1924年在北师大附中校友会上发表的«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中,在阐发没有促使天才得以生长的民众,便不会有天才的产生这一观点时,引述了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倘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他的举动、言语,都离开了英雄的界限,要归入疯子一类了。”接着,鲁迅先生又以自然植物作比喻,讲道:“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仑非有好兵不可一样。”这种有趣的历史故事,加上形象的自然事物,就使鲁迅先生所阐发的观点更为透彻,而使听众更易接受。

第二,在演讲中,真实事物的描述是激发听众情感的助长剂。一般说来,人的情感产生总是外界事物刺激的结果。演讲者欲要使听众产生某种情感态度,除了使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语言直抒胸臆外,还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向听众描述那些令人感动的事件和实物。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的演讲»中,就是通过对李公朴先生的崇高品格和英勇行为的肯定、赞誉,来唤起听众的爱国主义激情的;就是通过对反动派可耻阴谋的揭露和抨击,来激发人们对反动派的愤恨之情的。

第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建立在高尚的言语、行为之上的。对于那种以宣传高尚道德为主旨的演讲来说,真实、具体地描述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事迹,是必不可少的和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四,真实的事件对论辩演讲说来,显得尤其重要。“事实胜于雄辩”,论辩演讲赛和法庭论辩决不可以离开事实材料。

(2)演讲对事件材料的要求。虽说演讲总要运用各种各样的事例,并且这种事例越充足越好,但是,这决不是说,任何事例都可以拿到演讲中来。实际上,只有那种真实、准确、新颖、典型的事实材料,才会给演讲带来好的效果;如果事例不合适,那是不利于演讲的。

第一,演讲的事件材料要真实。真实,就是真有其事。演讲事例的真实性,是演讲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基本保证。虚假的材料,不仅从道义上说不能使用,而且倘若使用于演讲中,引起了听众的怀疑,那将会事与愿违,造成不良的后果。特别是在演讲者使用关于自己的事例时,就更要真实,丝毫不允许夸张和捏造。

第二,演讲的事件材料要准确。这是指演讲的事件材料能准确地表达演讲者的意图,即扣住演讲的主题。事实材料不准确、不恰切,不仅不能有效地表达主题,而且还会把演讲的主题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鲁迅先生在演讲中所引用的关于拿破仑的那个故事,就是非常准确的。

第三,演讲的事件材料要新颖。在同样能展示演讲主题的事件材料中,选择新颖而有趣的事件和景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强烈地吸引听众。人们在发表演讲时,总喜欢使用名人的事例,这在准确而充分地表达主题上可能是很有益处的。但由于这种事例早已是听众熟知了的,所以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觉得这种演讲不过是老生常谈。«现代演讲艺术»的作者涂伟谦同志,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教训: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他在以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为内容发表演讲时,举了一个有名的事例:普希金追求娜塔莎的外在美,结果反受其害。不料西南民族院的一位女同学上台演讲时,也讲到了“普希金和娜塔莎”,听众听后笑了。更没料到,紧接这位女同学演讲的成都体育学院的、一位男同学,在演讲时竟然又来了一个“普希金和娜塔沙!”听众顿时哗然了。(www.xing528.com)

第四,演讲的事实材料还应动人。这就是说,演讲中所讲的人物、事件、自然景观等等,不能太平淡,不能一般化,而应具有独到之处,“超常”之处,这样才能感动听众。

第五,演讲的事件材料还应具有针对性。这主要是针对听众的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事例。演讲者面对的是一些特定的听众,他一定要照顾到他们特有的脾气、喜好、看法、感情和偏见,不然就休想左右他们的决定,燃起他们的热情。

一般说来,面对青年演讲,应使用青年人的事例;面对中老年人演讲,应使用中老年人的事例;面对农民演讲,最好使用农村发生的事;面对工人演讲,最好使用工厂发生的事;给运动员演讲,若是例举陈景润怎样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恐怕就引不起他们更大的兴趣;给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群众演讲,若是历数当代世界科技新成果,恐怕也是难以奏效的。可以这么说,在演讲中使用事实材料时,只有尽可能适合听众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所处地域以及性格、爱好、心理需求、兴奋中心等等,才能收到理想的演讲效果。

(3)怎样收集演讲的事件材料。要想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就必须使用典型的事件材料。而这种典型的事物,往往是从演讲者所占有的大量材料中提取、选择出来的。

首先,应当知道的是,事件材料的收集往往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演讲者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感受、观察、调查、研究而直接获取第一手事实材料。二是,演讲者从文件、文献、书籍、报刊、杂志等材料中,间接得来事实材料。这两个途径,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辉映,从而使材料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要采用长期积累和临时收集相结合的方法。要在长期的日常活动中,注意各种社会现象,善于从中发现新鲜的内容,把握时代的脉搏和生活的底蕴,从而使之变为演讲的事实材料,久而久之,材料便丰富起来。当然,在做某一次具体的演讲准备时,为了弥补平时积累材料不够,也可以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临时收集事实材料,或者从图书报刊杂志中搜取,或者向有关人员调查,或者向师长请教。应当说,这两种方法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再次,收集事件材料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从形式上说,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可以记在卡片上,也可以记在纸条上,然后把它们放在一处,最好加以分门别类,以便于使用。从内容上说,可以记提要和大意,也可以摘录具体的段、句,还可以把整个事件记述下来。当然,在记的时候,要求准确无误,真实可靠。

二、演讲的形式要素

1.演讲的词语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就语言本身而言,是由声音以及它所代表的含义—词语构成的。演讲语言的声音技巧,我们设专章学习和训练,在此只研究、分析一下词语问题。为了方便,对词语我们仍以语言来称谓。

(1)演讲语言的特性。第一,演讲语言要具有科学性。语言学告诉我们,人类的语言乃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由此而言,当我们的语言切实地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状貌,准确地表达了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感情等内容时,我们的语言就达到了科学性。如果我们不能用准确、恰当、切实的语言反映主、客观两个世界,那我们的语言就缺乏科学性,而这种语言就难以收到良好的表达和交际的效果。

当我们发表演讲时,一定要使用科学性的语言。只有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才能使我们的演讲语言准确、清晰地讲出我们要讲的内容,有效地传达给观众。那种概念模糊、内容含混、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语言,是决不可以出现在演讲中的。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科学性呢?大体说来,一是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达到对事物的清醒的认识,从而形成明确的思想。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卜克内西在评价马克思的演讲时这样讲道:“语言的明确是由于思想明确,而明确的思想必然决定明确的表现形式。”(«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38页)这个见解是非常深刻的。二是要有浩瀚的词汇“储存库”,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种各样的词汇。在词的海洋中,每个词的含义都与其它任何词有着或大或小的区别。词与词之间所代表的事物、现象和思想、情感等等,都是互不相同的。甚至严格一点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词,其含义是完完全全相同的。既使像“妻子”、“夫人”这样的指谓同一对象的词,在语境、感情色彩以及文化取向上,也是有着差别的,甚至有时差别很大。

第二,演讲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形象性的语言,是指那种绘声绘色、声色俱显、生动具体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对于听者来说,是最富于感官刺激性的。演讲语言要想吸引听众,感染听众,就应尽量使用这种形象性语言,即是说,演讲者应当将自己的抽象的思想认识和主观意念,通过对事物状貌、事件过程以及具体的体验和感受的形象描述而表现出来,使听众通过联想、感悟和推理,深刻地领会其中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这样的交流过程和方式,就远比演讲者使用抽象、呆板、枯燥的语言更能奏效。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来说,总是力求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概念的东西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让听众听了印象深刻、感受强烈、理解透彻。

当然,我们强调演讲语言要有形象性,并不排斥理性和逻辑性,而是说,如果我们能用形象性的语言来表达时,就尽量地使用。因为这种生动、具体、形象、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能使听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触其物”,从而给听众以更强烈而深刻的感染,造成更佳的演讲效果。

第三,演讲语言要力求口语化。演讲是一种用口头语进行交流的活动,因此,使用口语,才更适合于面对面进行交流的这种特殊语境。我们所说的口头语言,是指那种规范化的、广大人民群众听得懂的口语,亦即普通话口语,而不包括那些方言土语。当然,在演讲时也可能出现专业术语,但演讲者必须给予清楚的解释。

一些演讲者习惯于演讲之前先写出演讲稿,而在写稿时又往往像通常写文章那样,使用书面语言,不注意口语化。其结果,写出来的演讲稿如果看的话还可以,但讲起来却不那么顺嘴,或者句子太长,讲得很拗口,或者词汇太雅,显得文诌诌的,听起来很别扭。

使用规范化的口语,对演讲说来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口语有很多优点,既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又易于辅之以态势,并且在语言的变化上丰富多彩。肖沛雄同志在«口才要术»中,曾把演讲口语应体现的特点归纳为十点,我们觉得有一定的道理:①多用简洁明快的短句,非到必用之时少用冗繁复杂的长句和欧化的倒装句;②多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词,尽量不用某些特殊专业或范畴专用的非常用词;③多用音节清晰,语调铿锵,易于听懂的词;④适当运用一些社会流行的富有生气和活力的新词语;⑤可以较多的使用那些表明个人见解或倾向的词汇,如‘依我之见’、‘在我看来’、‘我认为’等;⑥多运用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群众口语中常用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成分;⑦在层次转换之处应适当增加有小结性、引导性和启发性的过渡语;⑧在段末和演讲结尾作必要的重复和强调;⑨对一些十分重要的而听众可能不易一次听清楚的内容,可以扼要的适当重复;⑩尽量少用过于精确的数字、事物列举和事物繁琐的全称。

(2)演讲语言的句式应用。人类的语言在句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既有长短之分,又有骄散之分,既有文白之分,又有语气之分。对于演讲语言来说,应综合地运甩各种各样的句式,以便使演讲的语言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这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讲起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而且也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

第一,长句与短句。长句词数多,结构复杂,可以表现繁复的意思,语意连贯,气势畅通。短句词数少,结构简单,宜于表现变化的事物,明快有力、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明白易懂。对于演讲来说,应长短句结合使用、不可偏废。当然,根据演讲内容和整体风格的需要,可以以其中一种句式为主。例如,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长句比短句要多;而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则短句比长句多。

第二,骈句和散句。骈句是指整齐、对称的句子,如对偶句和排比句等。这种句式结构相同,整齐匀称,表达内容明确,讲起来富于节奏感和形式美。散句是指在字数、韵律上没有要求的、自由灵活的句式。这种句式更接近平时谈话的口语,表意上不拘一格,形式上运用自如。演讲当然应以散句为主,因为它毕竟不是诗朗诵,但是,演讲又不能不使用骈句,甚至可以整段地使用对偶排比等句式,因为这种句式能极大地加强表达和交际效果。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当是演讲语言的基本特点。

第三,文言句和白话句。文言句是指古代汉语的语句,在今天已不多见,但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都时有出现。这种语言温文尔雅,凝重庄严,言简意赅,耐人回味。白话句即现今我们所讲的现代汉语,它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不用说,我们演讲时应当使用现代汉语的白话句,这样才便于听众的理解。但是,如果在白话句中适当加进一、二句文言句,那既可以突出某种意思,造成语句形式的多样美,又能使听众感到新奇,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当然,在使用文言句式的时候,一要考虑到听众文化水平和他们对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不能贸然使用,二要恰到好处,不可用得过多。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全国十六城市演讲邀请赛”闭幕上发表的即席演讲中,结尾有这样几句话:

“最后我祝愿这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演讲之学,把演讲活动更好地开展起来,更好地向全国开展起来,以至于向世界开展起来,取得更大的成绩。(见«实用演讲辞大全»)”

在这段演讲中,“演讲之学”、“以至于”两个短语,就融入了文言成分。特别是“演讲之学”的“之”字,在这里可谓妙用,它既突出了演讲学在整段话中的地位,又使语言朴实、平稳、庄重、有力,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综合使用不同语气的句式。从语言发出的语气上,可以形成四种句式,即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陈述句意在叙述,疑问句提出疑间,感叹句表示感慨,祈使句发出要求、希望。演讲应综合地使用这些句式,既能有效地传情达意,又能使语音形式多种多样,造成更好的演讲效果。例如,我们熟知的裴特瑞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就都有效地综合运用了各种语气的句式。

(3)演讲语言的修辞技巧。演讲应当注意修辞。修辞的目的在于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活泼、生动,避免语言平淡无奇,晦涩沉闷,索然无味。那么,在演讲中怎样运用修辞技巧呢?在第五章,我们将详细阐述,这里就不多言了。

2.演讲的结构

演讲结构,是指演讲的整体构成方式,亦即演讲各个部分的排列、组合方式。如果把演讲的思想情感内容比喻为人的灵魂,把演讲所使用的材料比喻为人的血肉,那么,演讲的结构就犹如人的骨骼。可见,结构在演讲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演讲结构自身往往存在着是否精致,是否完美的问题。另一方面,演讲结构还会对思想内容的表达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古今中外那些明智的演讲家们,都十分重视演讲结构的设计。

(1)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所认定的“三一律”。它由意义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结尾所组成。如图:

开头正文结尾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讲结构的形式特点。从形式上看,这三部分各自独立,各有各的意义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则是统一的,是同一主题、题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现,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这里,开头处于演讲的重要位置,应该力求迅速引起听众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长和客套;结尾则在于使整个演讲给听众留下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题旨、加深认识、促人深思、耐人寻味,文字不可过长。

(2)演讲结构的特殊模式。一般说来,任何演讲的开头和结构的结构方法及意义、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则不尽相同,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两种特殊模式。

A.议论式结构模式。即以普通论文方式安排的结构。由提出问题、分析论证和得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只提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而议论方式则多种多样。其结构顺序一般是问题在前,分析论证在中,做出结论在后。如图:

这其实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这个模式前加开头,后加结尾,就是演讲结构的特殊模式:

演讲结构的特殊模式(a)

开头问题分析论证结论结尾

由于这种结构的特殊模式处于整个演讲的正文(主体)部位,就影响和决定整个演讲的结构。鲁迅«娜拉先后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两部分很简单,各用一句:“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和“我这演讲也就完结了”。正文用的结构模式如图(1),即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最后结论。从实质上看,这个特殊模式也就是整个演讲的结构安排形式。

B.叙述式结构模式。即以听众的心理线索安排的结构。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动听众,像小说、故事的开头。不明显分出问题、论证和结论的各部位,主旨于夹叙夹议中显露;所叙述的几件事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从引人入胜的目的出发进行安排。如图:

夹叙夹议(往复)

把它放在演讲结构的一般模式中则为:

演讲结构的特殊模式(b)

结构模式(2)是这类演讲的主体,是展现演讲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舍、安排与记叙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过“议”衔接,可以有较大的跳跃性,议论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长篇演讲稿的开头和结尾仍不能太长,正文的结构常常是结构模式(1)和(2)的结合。

曲啸、景克宁、史光柱的一些演讲就属此类结构。

无论怎样结构演讲,注意两点:一是紧扣主题,语不离宗;二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关于演讲稿结构的具体部分,如开头、正文及结尾的写法在后面«演讲的准备与实施»一章将详细讲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