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画出精彩:基于议题式的高效美术教育解读

画出精彩:基于议题式的高效美术教育解读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概念产生“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理论设想的首次提出是在高德利尔厄斯和斯皮尔斯教授的论文集《美术教育当代议题》中。她认为,“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是由师生共同协商,借由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之中介,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批判式讨论、评论真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文化议题”。在这三者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到“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的含义。

画出精彩:基于议题式的高效美术教育解读

(一)概念产生

“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理论设想的首次提出是在高德利尔厄斯和斯皮尔斯教授的论文集《美术教育当代议题》中。高德利尔厄斯和斯皮尔斯教授认为,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具有必备的批判意识,除家庭以外,学生最主要的学习领域学校,那么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批判意识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教学途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把艺术学习、艺术理解以及艺术创作放在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中去,这样可以深刻地让学生去理解美术家所诠释的关于社会文化的相关议题。

(二)含义界定

高德利尔厄斯和斯皮尔斯教授指出,“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是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探索进行议题的解读,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以教授“基于议题”的内容。周春花教授在《跨界与融通—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研究》中综合思考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之后提出,“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具体含义的解释可以从“作为对象存在的性质、与其互动之主体的性质、作为学科的性质”三个方面进行概述。她认为,“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是由师生共同协商,借由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之中介,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批判式讨论、评论真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文化议题”。这里所说的“社会文化议题”包括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宗教哲学、身体、差异和环境范畴

“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主题式”美术教育和“基于问题式”美术教育这三种美术教育理论是容易混淆的,三者之间既有关联也有区别。在这三者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认识到“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的含义。“基于问题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美术教育是对以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的变革,是随着问题解决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解决”这一核心概念而产生的教与学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在“基于问题式”美术教育中,教育者就是研究者,要发挥课程的引领作用,必须寻找和理解问题的所在。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需要打破固有的消极思维模式进行充足的沟通交流。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将问题放置于真实的社会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基于问题式”美术教育重在对教学策略的探究,“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不仅涉及教学策略,还涉及价值观、理念层次的探究。(www.xing528.com)

“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与“主题式”美术教育在美术教育领域中都提倡多元文化课程教育,两者之间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主题式”美术教育主要以“主题”为导向,重在体验文化传统;以“议题”为导向的“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重在关注美术“促进政治变革的潜能”。“议题”是与伦理问题相关的,道德原则是议题的核心,议题是有关公众关心与争论的事件,“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要求在关注美术现象、美术观点背景的同时,还要意识到政治、社会发展等问题。

钱初熹教授在《美术鉴赏及其教学》中指出:“在学校美术鉴赏教育中应增加以当代美术作品及现象为对象的美术批评的比重,指导或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分析与判断当代美术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美术鉴赏教学是以“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课程主要围绕教学的实践意义展开,受主题内容的限制较少,比较注重教学论意义上的创新,主要以活动性课程为主,教学过程是以引导学生面对多元文化课程教育展开“议题”探讨的方式为主。

笔者认真研读相关“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美术鉴赏课程实践教学的经验后,认为“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美术鉴赏课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以“议题”为导向、以美术作品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一种教学策略或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