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艺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美术有效教学研究

动画艺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美术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选取“造型·表现”领域的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普遍运用动画导入教学的方式。(二)“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就“造型·表现”领域而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多种形式的美术造型语言,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表达。因此,动画艺术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运用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出发来考虑。

动画艺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美术有效教学研究

(一)选取“造型·表现”领域的原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普遍运用动画导入教学的方式。诚然,其他导入方式也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其美术素养,但在日常教学中却有其局限性。

首先,从教材方面来说,初高中美术教材经过多年的实践,有其较为科学的紧密的教材结构,每一课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套动画导入需要耗费的时间太多,这样会占其他美术课程上课的时间,从教学结构上来讲,是有点偏颇的。我们可以运用动画片来让学生对不同画种、不同表达方式产生兴趣,借鉴其中的部分元素进行表达,但要想让学生进行更深入多元的理解,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多面的例子。例如,在“用装饰色彩来表达”一课的教学中,课本教材中围绕使学生学会用装饰色彩进行表达列举了多种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敦煌莫高窟壁画莲花飞天藻井》、彝族漆器、中国传统绘画以及民间布偶,这些艺术形式无可取代地从更全面的角度向学生呈现了装饰色彩的运用手法。

其次,从教师方面来说,一种教学方式不管设想得有多好,其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问题,对于非动画专业的美术教师来说,要学习一套完整的动画制作流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教师要学习如何进行动画人物设定、画分镜头脚本、动画人物、使用动画软件等,在一些实际的教学环境中是不太可能实施。即使教师愿意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去学习动画制作流程,因其并非动画专业出身,其指导学生的能力也因人而异。如果有一种方式使教师不需要具备非常专业的动画知识的条件下利用动画的优势进行教学,则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造型·表现”领域要求学生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总体来说,笔者希望学生学会尽可能多的表现方式,运用多种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与本文探讨的借鉴动画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色彩法则、线条表达方式来表达不谋而合。

(二)“造型·表现”领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就“造型·表现”领域而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多种形式的美术造型语言,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表达。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操作过程当中,其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问题。

1.教学课堂安排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节合格的美术课需要完成三方面的目标,即传授教学知识与技能、把控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而从“造型·表现”领域来讲,需要学生在一节课上学会用多种造型方式去表达。例如,在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中有一课关于黄鹤楼的课程,其学习建议是尝试用不同的造型语言表现黄鹤楼。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论怎么对课堂进行精心规划,也只能选用一种表达方式进行详细讲解,略讲其他表达方式。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学生会统一选择教师仔细讲解的表达方式,这样就与“造型·表现”领域的原本目的相背离。

2.教具问题

由于造型表现领域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材料和形式进行表现,因此势必要求每个学生或者教师准备一系列材料,但在实际教学中是不易实施的。由于美术学科在许多学生甚至家长的心目中是可以忽视的科目,因此某些学生对其不够重视而忽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更不用说造型了。表现领域需要多种材料的准备,即使是简单的教材、A4纸、笔都很难带齐,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动画艺术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运用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课堂在“造型·表现”领域需要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动画艺术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运用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出发来考虑。

一般来说,完成三维目标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构,以下笔者根据动画教学的特点,将动画导入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调查学生兴趣,运用多元方式备课

这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上课做好准备,以期达到最佳效果,这里的准备分为教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1)教师的课前准备

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必备的教案等,还需要完成以下两个步骤:一是调查。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类型以及想学会哪些形式的动画片表达方式进行调查,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准备和教学,避免教学内容的沉闷与单一。二是收集。根据之前的调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相关的动画短片,并节选成片段在课堂上演示。收集的动画片可以是几分钟的动画短片,也可以是一个长篇动画中的几个代表性的片段,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两点:首先,收集的动画短片应该经过教师精心的筛选,具有教育性,符合青少年的认识规律。其次,教师选取的短片时间应最好控制在一定时间之内,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上课时间;如果是长篇动画最好是学生之前就观看过全部剧情,这样比较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准备视频片段是为了在课堂导入时以动画的声音和画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美术课堂的氛围。另外,如果是长篇动画中的片段,教师还应该在每个片段之前加以说明,以便学生理解。

(2)学生课前准备

在与教师沟通的基础上,学生明确表达自己对动画类型、动画表现手法的兴趣,并且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教师所要求的学习用具。

2.分析课程材料,巧借丰富手法教学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通过分析不同动画片中值得借鉴的部分进行教学,在这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学习。

(1)关于动画片内涵的学习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拓宽自己的创作思维。

(2)对动画具有民族特色的造型表现形式的学习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借鉴具有艺术价值的动画片中的造型表现形式进行自己的创作。其中,借鉴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①对动画角色“形”和“色”的借鉴

例如,在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脸部线条设计借鉴了中国京剧脸谱,而身体则借鉴了中国古代壁画的线条元素。首先,从头部来讲,可以看到在动画片《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进一步简化了京剧脸谱的形象,形成了独特的动画造型语言,而动画片中孙悟空的脸由8字形(脸型)、鸡心形(脸部)、圆形(眼睛)、月亮形(耳朵)、几条上翘的弧线(嘴巴)构成,通过这一分析的方式可以画出其他几个同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其次,身体部分借鉴了中国壁画的表现手法,壁画注重线条挺劲、有力、飞动,同时注重观察生活中人物的姿态、衣着习惯、舞蹈姿态等,使观众觉得栩栩如生,这种线条的使用方式和人物姿态的表现被万籁鸣所借鉴,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

又如,从剪纸动画《人参娃娃》中可以看出,其运用了剪纸中“理解造型法”“隐喻象征性造型”和“按美的原则造型”等造型法则,动画形象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给人一种质朴可爱的感觉,表现了中华民族朴实无华的精神,(中原剪纸艺术介入美术教育)。由于剪纸的线条硬朗,因此动起来像纸片在前后平移,这种稚拙的表现手法无疑又对学生的思路产生了一种新的启发。

除了“形”,一部动画片中的“色”决定了一部动画片的基调,不同的动画表现手法能够让动画片具有不同的魅力。如果整部动画的基调是绚烂多姿的,颜色自然丰富;而如果整部动画的基调是平和安详的,这部动画的颜色一般偏向安静沉稳的颜色。例如,动画片《大闹天宫》,首先从整体用色来说,《大闹天宫》是一部色彩丰富跳跃的动画,与其表达的“大闹天宫”的主题相符,其色彩借用了中国敦煌壁画的用色,敦煌壁画属于民间色彩,而民间色彩的表现特点是高纯度、强对比,讲究色彩艳丽且丰富。民间色彩的用色也有其法则,一般来说由一到两个主色调占作品颜色的大部分,其他色彩则占的比例较小,仅作为点缀。这样的用色方式带有中国色彩的主观性,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存在着对颜色独特的认知,如看到红色,中国人会联想到过年、红火、喜庆;看到黄色,中国人则会联想到皇帝、龙、富贵等等。除了动画的整体基调,动画角色本身的搭配也是有讲究的,如每个角色的衣着颜色搭配往往显示了一个角色自身的性格特点,个性张扬外向的角色往往会使用明亮的颜色,而个性谦卑内敛的角色往往会使用较为灰暗的颜色;角色本身、角色与角色之间颜色的搭配也是有讲究的,主角的衣着颜色变化往往会比配角更丰富,不同的表现手法又提供了不同的色彩搭配方式和法则,这种丰富的色彩搭配法则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材料。

例如,从《大闹天宫》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中的配色遵循了民间色彩的配色法则。首先,人物的配色都很艳丽,对比很强烈,符合民间色彩的用色习惯。其次,看用色的含义,“孙悟空”的角色形象主色调选择了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色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富贵、皇权的象征,与孙悟空“齐天大圣”的身份相符,同时黄色和红色两个相对跳跃的颜色也表现了人物活泼外向的性格;而身体的其他部分则用了小面积的褐色、黑色、白色等颜色点缀,符合民间色彩的用色手法。这种配色手法同样被运用到了“玉皇大帝”“哪吒”和“七仙女”的身上。而从集体人物的配色出发,不同人物的地位也决定了其身上颜色的丰富程度。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孙悟空、玉皇大帝、哪吒”的配色明显丰富多彩,而相对比较不重要的“七仙女”在配色上就显得单调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弱化次要人物,使画面有主次的区别,达到和谐的目的。

同样的配色手法也被运用于剪纸动画、水墨动画中,这些色彩有其独特的语言,能传达出不同的气氛。

②对动画场景的借鉴

如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牧笛》的场景片段:

例如,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场景采用了简笔手绘的形式,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包括学生熟悉的学校树木花草、街道等。如“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手绘线条去表现自己周边的场景、街道,但许多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脑袋里没有素材,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通过手绘的形式进行转变,如果能够通过借鉴《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场景,引导学生欣赏动画艺术家是如何通过手绘线条的形式表现日常场景的,无疑对学生自己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

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对动画中“形”“色”以及动画场景中美术元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把美术学习和生活兴趣进一步结合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所学进行创作,多角度评价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认识与讲解,学生在对课堂有了一定兴趣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去表现,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作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分配到具体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小组的巡视和具体指导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课堂发现已完成的较为完整的作品,这时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一幅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别人作品的优点并从中吸取经验,反思自己作品的缺点和不足,以后加以完善,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使其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学会相关的表现手法以及进行课堂的及时评价。

(四)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及具体课程设计

1.课程总目标

本书中列举了动画片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旨在通过动画这一媒介开拓学生的美术表现思维,使其学习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例如,通过对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等不同类型动画的欣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表现手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而产生喜爱及想要用这种方式表达的欲望和兴趣,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此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通过对动画短片的欣赏,理解其内涵与主题,开阔学生视野,熏陶学生情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通过教师对动画短片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不同的造型表现方式。

2.教学方式的建议

由于“造型·表现”领域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媒材进行表现,因而课前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其具体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挑选一些用特殊的表现方式制作的动画,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看,使其对此表现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产生兴趣。之后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准备自己组的材料,并指定每组的小组长进行监督。

第二,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截取动画短片中值得借鉴的部分并解析,对动画主题、人物造型方式等进行讲解;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提炼人物的方法,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班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合作学习,目标是每个小组可制作一个作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中,没有人掉队或偷工减料。

第四,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动画作品中的背景音乐作为气氛的烘托。例如,如果课程为水墨课,则使用动画作品《山水情》中的背景音乐,其带有烘托国画与山水的一味,可以使学生在制作过程当中更加投入感情,集中精神。

3.动画艺术教学案例设计

一、课题

动画人物的创意表现。

二、课型

造型·表现。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法

提问法、讲授法、观察法、比较法、呈示法。

五、授课年级

八年级。

六、教材内容分析

(一)学情分析

课前曾上过两节视频课,学生对动画情节比较了解。

(二)本课知识点

1.了解动画的取材是对历史及生活的提炼及再创造,以及动画人物的表现手法分类。

2.学会观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用简单的手法表达。

(三)本课教学思路

首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导入,教师通过请同学上来模仿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试图揣测其心理特征,教师总结表现心理特征运用的动作,神态,衣着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动画线条表现人物,通过分析动画角色颜色,让学生学会用色彩来表达。

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画人物的表现手法,能够简单地用动画人物的方式表达生活中的人物。讲解动画中颜色的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使用方法及其中所包含的情感。(www.xing528.com)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赏感受动画短片的内涵与主题,通过学习动画表现手法学会多种表现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动画短片主题与内涵的讲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不同的造型表现方式有初步的理解,并学会表达。让学生对造型中颜色的规律有初步了解。

2.教学难点: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

八、教学资源准备

1.教学学具:教学详案、教学课件

2.学生学具:A4纸、画笔蜡笔水粉马克笔、铅笔等)。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教师节选的动画片段导入,引导学生感知动画,欣赏动画。

教师教学: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播放一段《大闹天宫》的片段节选。

(播放几个大闹天宫中代表性人物的代表片段,包括“孙悟空”在东海龙宫金箍棒时流畅的武打动作,“哪吒”捉拿“孙悟空”时两人博弈的场景,“孙悟空”面见玉帝时的众神百态,以及蟠桃园与形态各异的“七仙女”对话的场景)

教师提问:看完后,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动画人物?能谈谈你为什么喜欢他吗?

学生回答。

学生1: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的武打动作很流畅,衣着很华丽,有一种“山大王”的威风凛凛,(从人物性格、外貌等方面分析)

学生2:我喜欢七仙女,因为觉得她们的衣服很漂亮,动作很柔美。

教师总结:对于我们来说,《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并不陌生,它承载着我们儿时美好的回忆,其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值得我们借鉴,今天老师就来带领大家进入这个精彩的动画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对节选动画部分的播放,让学生快速融入美术课堂氛围,通过对几个经典动画人物动作的片段节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画片里人物,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物。

(二)讲解新课

1.理解动画的主题与角色。

教师教学:动画片大闹天宫取材自中国经典四大文学之一的《西游记》,是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改编的。

教师提问:除了大闹天宫,你能举出与其类型相同的动画片吗?

学生3:《山水情》《三个和尚》等。

教师总结:动画片的取材多姿多彩,其主题能表达丰富的内涵。“孙悟空”的形象实际上代表了封建社会时期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大闹天宫”这个主题暗含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动画取材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教师提问:下面老师准备了几张动画片的截图,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起告诉老师,这些动画都采用了哪些表现形式?

(依次播放木偶、剪纸、折纸、水墨等动画表现形式)

全班学生跟随图片一起回答。

教师总结:动画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能从中借鉴许多表现手法,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如何表现你专属的动画人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了动画片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初步了解动画的多种表现形式

教师提问:下面有四张老师截取的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你能模仿一下这些人物的动作吗?

(请三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来,依次模仿“孙悟空”“玉皇大帝”“哪吒”和“七仙女”的人物截图动作)

教师提问:请模仿的同学说一说,你觉得你模仿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4:孙悟空自信、勇敢,因为其昂首挺胸,表情自信。

学生5:玉帝老谋深算、足智多谋,因为其捻胡须,转眼睛。

学生6:哪吒热血,因为其脚踩风火轮,怒目圆睁。

学生7:七仙女柔和温婉,因为其动作轻盈。

教师总结:在动画片里,人物角色通过其动作、衣着、神情体现其特征。接下来,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具体学习一下,动画艺术家是怎样表现动画人物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动画人物动作的模仿,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及分析人物。

2.借鉴动画里的表现形式进行表达。

(1)动画人物“形”的借鉴。

教师提问:你能画出刚才模仿的人物头部吗?以孙悟空为例,找一找孙悟空的脸型由哪些线条及图形构成。

学生8:孙悟空的脸型是一个花生形加一个鸡心形,眼睛则是圆的,嘴则由上扬的两条曲线构成。

教师教学:孙悟空的形象在构思的时候借鉴了京剧脸谱中孙悟空的形象,并进行了简化,演变成现在的简单几何形,而京剧脸谱中的孙悟空也来源于对生活中猴子的观察和借鉴。

(分别用图片演示真实的猴子、京剧脸谱的猴子、动画的猴子以及单色线条的猴子)

教师教学:刚才老师带领大家分析了孙悟空的头部,下面老师找三位同学上来帮我画一画其他三位动画人物的脸部神情,其他同学也可以自己画一画。

教师提问:除了人物的头部,人物的身体动作也能表现一个人的特征,观察刚才我们模仿的动画人物,其动作线条表现是曲线还是直线?

学生(齐):曲线。

教师总结:大闹天宫里的动画形象借鉴敦煌壁画的表现形式,通过对人物动态的观察,使用曲线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动作特征。

(2)动画人物“色”的借鉴。

教师提问:动画中使用的色彩是想象的还是写实的?(使用现实中的猴子和动画片中的猴子两张图片做对比)

学生(齐):想象的。

教师教学: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张截图中“孙悟空”的颜色运用,其借鉴了民间色彩的表达方式,用了鲜艳的颜色来表达人物。孙悟空身上使用了两个主色调—黄色和红色,这两个颜色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和喜庆,用在孙悟空身上体现了孙悟空主角的地位和自信张扬的个性。除了两个主色调,还点缀了其他小面积的色块,如蓝色、绿色、黑色。

教师提问:刚才老师分析了孙悟空的配色,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其他三个人物的配色方式及这样配色的原因。

学生9:玉帝使用了比孙悟空浅一度的黄色为主色调,配以蓝色和黑色,表达了玉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哪吒更多地采用了蓝、绿、白等冷色调,凸显了人物的反面派性格;七仙女使用的颜色相较于其他几个人物来说,颜色使用较为简单,同时也比较暗淡,表现了七仙女较低的地位。

教师总结:不同人物的色彩表达会根据其在动画片中的地位、人物自身的性格来进行选择,明快、鲜亮的颜色一般表现较为活泼的性格和较为主要的人物,单一、安静的颜色一般表现比较内敛的人物。人物配色方面也有讲究,一般使用一到两个颜色作为主色调,其他颜色予以小面积点缀。

(三)布置作业

用手绘的表现形式创作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动画角色。

4.动画教学评价与分析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使学生通过评价能够更好地知道自己的不足而非仅仅为了取得一个分数。因此,教师在评价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评价是否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不足之处。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笔者通过自己的实验教学案例,总结了以下两种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①引导性评价

在以上案例教学中,教师准备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了四个学生上台来模仿动画片里人物的动作和神态。”通过对动画片里动作的模仿,教师让每个模仿的学生说一说对这个角色的看法,即“你认为这个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上课之前,教师预想过问题的答案,大多都是正面积极的词语,如这个人是积极、乐观、自信的,或者是稳重、威严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并没有听到预先想听到的这些正面的词语,而听到的多是负面的词语,如“这个人是傲慢的、自大的”等,在课后教师对此进行反思,认为主要还是学生看问题的视角问题。学生对动画人物负面的评价,一方面,可能因为学生仅仅通过一张截图来判断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映了处于教育阶段的孩子看问题的视角和教师的视角有很大的不同。此时,美术教师所应该做的就是进行引导性的评价,如在学生觉得这个人傲慢、自大的时候,向他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个人的这些动作不是表现的积极、自信呢?”在这里的提问并非要求学生必须朝着教师的价值观方向前进,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价值观的碰撞使学生达到思考的目的,从而选择自己认为相对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②挑战性评价

某次下课之前,笔者将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集中起来,并向学生简单地分析这些作品的优点。而在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之后,笔者发现此次作业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明显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笔者认为是在树立了明确目标,特别是在此目标并不难达到的情况下,更容易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无意中开展了一种“挑战”模式,在对一件事物感兴趣的情况下,学生都会乐于去完成作业,而比同班同学特别是教师展示过的作业完成得好又是一项新的标准,这种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了学习效果。

(2)学生互评

除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也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教师的评价视角和学生的评价视角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同,教师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作品的构思和想法,因此需要学生互评这个环节,以达到反思和互相学习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互相评价的过程也会使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和构思方式,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其次,不可否认的是,在学生中有一些知识和想法非常丰富,其评价又能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给教师和其他学生以启发。

学生互评时,教师不能站在一旁隔岸观火,而应该仔细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迅速分析学生这种思维的可取之处,掌控学生辩论的时间和维持课堂秩序,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概括和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