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对教学结果的预期,选择教学手段、教学策略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引导教学过程中目标越准确,学生的学习就会越有效。
一部分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常常会凭借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目标进行概括、归纳、分类,同一类课型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设定十分相似甚至可以相互套用,没有具体性,并且很少有教师会因学情的差异对所教内容进行调整;一周备一课的教案往往通用在每一个班级,甚至一用好几年。这种即宽泛又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无序、随意、低效。
以下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0课“动物的脸”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如下所示: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表现动物脸部的技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训练,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和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动物的脸”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乍一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紧紧围绕总目标展开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细推敲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被虚化,起不到指导教学的作用,由于语言表述不清,学生难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无法检验自己的学习程度。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越具体,越能显示出目标的指向性和操作性,有效地避免目标虚设的问题。(www.xing528.com)
那么,我们可以对“动物的脸”教学目标做如下修改: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和2—3种不同动物脸部的特征。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物脸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国画中锋、侧锋、散锋的用笔技法去表现自己的观察所得。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和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这样的目标表述就比较具体,既清楚地将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内容列了出来,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