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稳定原则是就税收的宏观调控而言的,也就是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应依据稳定准则,达到减少经济波动和经济平衡增长两方面的目标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具有自动调节经济平衡,保持经济稳定的功能。但市场调节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达到经济平衡,经常出现由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而导致需求不足的失业,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过快增长或停滞增长,使经济不能保持稳定发展。市场经济缺陷导致的经济失衡不可能由市场本身解决,需要由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等政策手段来调节总需求或总供给,促使经济稳定发展。其中,税收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可以同其他政策手段协调配合,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运行中的供求关系,影响经济增长中的消费、投资等因素,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宏观政策目标。
1)调节价格稳定
在通货膨胀时期,会产生价格上升。可以针对价格上升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税收调节政策。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可采用提高所得税税率的做法,以降低总需求,稳定价格。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过调整税率结构,降低对生产要素的征税,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稳定价格。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或者说是两种不同成因的通货膨胀。在现实经济中。两种通货膨胀的原因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例如,需求拉动会引起价格上升,而价格上升引起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又引起价格上升。因此,稳定价格需要同时从需求和成本两方面采取措施,以实现稳定价格的目标。
2)实现充分就业
在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等四种类型的失业中,税收对需求不足的失业能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当现实的国民收入水平低于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时,由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会发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税收作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因素,税收变动会直接影响总需求的变动,并间接影响就业水平的变动。当发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时,采取降低税率,减少税额的措施,有利于扩大需求,增加产出,增加就业,促使现实国民收入上升。反之,提高税率,增加税额,就会减少产出,减少就业。
3)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储蓄、投资和技术进步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共同作用于经济增长和发展过程。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诸种要素而间接起作用的。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劳动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表现为国家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净收入,使其对劳动和闲暇的态度发生变化而在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税收对劳动者的劳动投入的影响,既有替代效应,又有收入效应。税收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替代效应是指政府征税降低了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使纳税人在劳动和闲暇之间的选择发生了变化,从而以闲暇替代劳动,税收产生的替代效应会使劳动供给减少;税收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是指国家征税使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促使纳税人减少闲暇而努力工作以维持以往的消费或收入水平,税收产生的收入效应会使劳动供给增加。税收对劳动供给产生的净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至于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产生减少劳动供给的净效应,还是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产生增加劳动供给的净效应,除取决于收入水平外,还受劳动者的道德习惯、社会价值观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2)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储蓄作为家庭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是指家庭把经济资源从即期转移到未来某一时期使用的经济活动。对储蓄征税会影响纳税人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态度,从而导致储蓄数额发生变化。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也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的高低。所得税的累进程度越高,对个人储蓄行为的抑制作用越大。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提高储蓄的收益率,有利于增加储蓄。(www.xing528.com)
(3)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当投资的边际收入大于或等于资本的边际使用成本时,企业就会增加投资。而征收企业所得税,将增大投资成本,降低预期投资报酬率。因此,征税会减少企业投资。税收制度不仅影响新投资的数量进而影响资本存量,而且还影响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若对企业经营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将起到鼓励企业利用债务融资而抑制股票融资的作用;若对公司支付的股息征收所得税,将鼓励企业保留收益用于再投资,而不是把它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
(4)税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在同样的资金和劳动投入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高低决定着经济增长率的高低。技术进步虽然是科学技术问题,由科技发展所决定,但也受到科技政策的导向。如果对于新兴产业、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对于高风险的科技产业给予特定税收政策,也会起到鼓励技术进步,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
4)税收稳定机制
上述税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用是通过税收自动稳定机制和税收政策抉择机制实现的。
(1)税收自动稳定机制 税收自动稳定机制是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稳定经济的方式,是税收制度对经济的一种自动反应能力。税收的自动稳定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税收收入的弹性系数(Et),即税收收入变化的百分比同GDP变化百分比之比。一般来说,当Et>1时,税收对经济的自动反映和调节能力较强,反之较弱。当经济处于增长阶段,GDP上升,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水平也会随之上升,因为税收为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函数,因此税收会相应增加,如果Et>1,税收的增长幅度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GDP下降,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水平下降,税收相应减少,如果Et>1,表示税收下降的幅度要大于GDP下降的幅度,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和扩张的作用。但是如果经济处于复苏阶段,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就会抑制经济的复苏,对经济复苏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这是因为当经济处于复苏时期,一部分增加的国民收入会被税收所吸收。总体来说,税收对经济的这种自动反应和调节取决于税收制度设计,如果采取累进税率形式,并且累进程度越高,这种自动稳定机制的功能也就越大,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周期变动幅度,但却并不能消除经济波动。
(2)税收政策抉择机制 税收政策抉择机制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所作出的税收政策变动及其选择机制。税收相机抉择的政策目的,就在于消除税收自动稳定机制所无法消除的经济波动。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扩张性的税收政策与紧缩性的税收政策。在经济发生萎缩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的税收政策,也就是降低税率,减少政府税收,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投资和消费支出,通过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在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的税收政策,也就是提高税率,增加政府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通过抑制社会总需求,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政府在不同的经济情况下,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要求,及时选择并作出开征或停征税种,提高或降低税率,扩大或缩小税基,增加或减少税收优惠,以实现经济的稳定。为了提高税收调节效果,税收的这种政策抉择需要选择弹性比较大、税基比较宽、调整速度比较快的税种。所得税和商品税作为两大税种,在经济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上述两种税对经济稳定也有不同的调节特点。从控制需求角度分析,所得税调节相对比较有效。从影响成本角度分析,商品税调节相对比较有效。而从作用于供给角度分析,所得税和商品税各有特点,所得税对储蓄、投资结构影响比较大,而商品税对生产结构影响比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