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税收效率—税收实务第3版

提高税收效率—税收实务第3版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税收经济效率经济效率即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是以“帕累托效率”来定义的。因此,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税基比较大的税种相对来说更能保持税收中性,减少征税所带来的效率损失。所谓“反弹性法则”,即征税商品的选择或税率高低差异的确定应同价格弹性相反。

提高税收效率—税收实务第3版

税收效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税收分配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即要求税收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发挥作用;二是指税务行政本身的效率,即以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

1)税收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即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般是以“帕累托效率”来定义的。根据帕累托效率定义,如果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资源的重新配置已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或者说,社会分配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分配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些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又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已经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或称帕累托最优。

同帕累托最优相联系的问题是帕累托改进,或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如果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当生产资源重新配置时,不使任何人受损,却使一些人受益,那么这种资源重新配置就是一种效率的提高。或者说,只要资源重新配置使一些人的受益大于另一些人的受损,那么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效率的提高。

社会资源配置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市场配置;二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配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政府配置主要是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的缺陷。因此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应该是:当市场资源配置作为最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政府征税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避免或减少效率损失;反之,如果市场配置并没有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那么就有可能通过适当征税,使经济资源发生重新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有必要积极干预经济,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依据市场资源配置状态的不同,政府征税要想体现效率性,有两种不同的选择:

(1)税收的中性选择 按照税收中性的观点,在完全市场经济机制下,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就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既满足厂商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时税收分配就应保持中立性,以不破坏这种市场均衡为有效率。如果政府课税扭曲了价格平衡的作用,给纳税人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进而改变纳税人的抉择,使原有的市场均衡受到破坏,资源配置偏离了最优配置状态,这种税收就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采取税收中性的政策措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税种选择:政府税收主要来自商品税和所得税收入,政府征税往往面临着征收商品税还是征收所得税的税收选择。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商品税导致的效率损失大于所得税。因为,选择性商品税会影响商品的比价关系,干扰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产生了以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替代效应;而所得税只产生减少个人收入的收入效应,没有对消费者的商品选择进行干扰,没有产生替代效应,所以商品税的超额负担大于所得税,征收所得税更能体现税收的经济效率性,但从激励角度分析,所得税对劳动激励影响大于商品税。这是因为商品税不影响人们在劳动和休闲方面的选择,而所得税却影响人们在劳动和休闲方面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把劳动和闲暇看作两种商品,那么所得税也会改变个人在劳动和闲暇之间的选择,产生效率损失。

②税基选择:按征税范围的大小,可把商品税分为选择性商品税和一般商品税。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一般商品税的效率损失小于选择性商品税。因为一般商品税实行普遍征税,由于征税范围大,征税对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影响小于选择性商品税。因此,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税基比较大的税种相对来说更能保持税收中性,减少征税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③税率选择:一般商品税有单一税率和差别税率两种。在实行一般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当于选择性商品税。因为差别税率影响到不同商品的比价关系,从而影响到由市场决定的商品选择,产生超额负担。而单一税率不会影响商品的比价关系。因此,单一税率的效率损失小于差别税率。(www.xing528.com)

④价格弹性选择:如果必须实行差别税率的商品课税,那么应依据反弹性法则选择课税商品或设计差别税率。所谓“反弹性法则”,即征税商品的选择或税率高低差异的确定应同价格弹性相反。对价格弹性大的商品不征税,或按较低税率征收;而对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征税,或按较高税率征收,可以达到减少效率损失的目的。

(2)税收的非中性选择 即要求税收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按照税收非中性的观点,在现代混合经济中市场失灵的问题总是存在的,这就不能保证市场调节始终保持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因此,需要税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控制和诱导资源的合理配置,调节供给与需求,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税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主要作用有:

①纠正外部经济: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存在外部经济影响,企业的会计成本和收益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成本和收益,价格失真的结果会导致企业决策偏离有效资源配置状态,即市场机制下资源配置处于非最优状态,资源存在效率损失。政府从提高资源配效率角度考虑,应选择对存在外部成本的产品征税,或者对存在外部成本的产品采取高税率,以税收来反映企业外部成本;对产生外部收益的产品进行补贴,或税率低于一般产品,从而纠正企业的决策偏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外部经济导致的效率损失。

②平衡产销供求: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国家对一些行业和产品制定垄断价格和保护价格,因而使这部分产品不可避免地偏离由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效率。如果价格定得高,一方面使高价产品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而扩大产出;另一方面因价高而使产品消费减少,出现供过于求。如果价格定得低,又会出现相反的情况。若通过选择性税收和差别税率,对高价产品实行高税,对低价产品实行低税,可以弥补国家定价的部分局限,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因此,选择性商品税和差别税率是配合政府定价、弥补价格缺陷的一种政策手段。

③调节级差收益:对于使用矿产、土地等国有自然资源的企业应实行有偿收费,并按市场原则制定资源使用价格;否则,使用资源的企业就不能真实反映生产成本,使企业决策偏离资源有效配置状态。同时,为了使资源收益归国家所有,也可以以税代费,以资源征税来调节资源级差收益,促使企业节约使用资源,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使用和配置的效率。

④对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进行税收引导:对有益商品和有害商品,除了行政和法律方面的支持和限制外,也可以在税收上区别对待,以鼓励有益商品发展,限制无益和少益商品发展。例如教育产品是比较典型的有益商品,内在价值大于社会公众给予的评价,通过对教育产品实行低税政策或补贴,可以提高消费需求,提高教育产品的资源配置效率。

2)税收行政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的高低主要是通过一定时期税收成本占入库税收收入的比重来衡量的。税收成本与入库收入之间的比率越小,税收行政效率就越高;反之则低。寻求税收的行政效率最大化就是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入。税收成本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征税成本专指税务机关因征税而发生的各项征收费用,纳税成本是指纳税人因纳税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通常情况下,税收征收费用比较容易计算,而纳税费用则不易计算。所以,对税收行政效率的考核,基本上以税收征收费用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主。

要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首先要求税法规定简明确实,便于征纳双方执行。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如加强税务人员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素质;精简机构,减少冗员,节约经费开支;引进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改进征管手段,将繁杂的征纳过程、手工计算与操作变得简捷迅速;等等。通过这些做法,不断提高税务行政的质量与效率,从而达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益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