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个人、企业经济活动,从而使社会经济资源得以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而不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但是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自身无法弥补的缺陷。首先,市场主体利益的局限性,使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机制是通过商品生产者本身利益驱动的,它们的出发点是微观利益,而不是社会利益。因此,对社会宏观需求,对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市场调节是失效的,不可能通过市场竞争来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如任何社会所必需的行政管理、国防和电力、供水、道路、交通设施等。其次,市场信号对生产调节具有局限性和滞后性。商品的暂时脱销和积压、投机者的抛售行为和抢购都会给市场发出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市场调节是根据市场的价格信号去支配生产经营者行为,而市场价格是根据业已形成的供求关系产生的。对正在形成和变化的供求关系,市场价格是无法反映的,从而会引起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因此就要求有一种兼顾微观主体利益和社会需要的配置手段,这种手段能够在保证企业对资源配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社会效益,税收就是这样一种手段。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杠杆,可以在资源有限和多种资源需求的矛盾中寻求一种社会产出最大或社会效益最大的资源投入方向和资源配置结构。
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和影响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经济组织以及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结构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亦多样化,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多方面内容。税收影响经济结构,是指国家通过合理设置税种,制定科学的差别税率和针对性强的税收奖限政策等,形成税收上的利益差别机制,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组合。
(1)调节产品结构或产业结构 不同产品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产品或产业的盈利水平,而税收对产品或产业的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税收会减少利润,从而限制某种产品或产业的发展;反之,减少税收会增加利润,从而鼓励某种产品或产业的发展。对不同产品、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税收奖限政策和差别税率,可以引导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例如,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工业是我国产业政策扶植的重点,因此在征税上应实行轻税政策,促进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
(2)调节生产力地域结构 生产力在不同地区的配置,不仅受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技术基础、经济协作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税收政策的影响。如果各地区税收政策没有差别,生产力就会涌向客观条件较好的地区,出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果在税收政策上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客观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就会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生产力地域结构更趋合理。例如,在西部大开发中,对西部投资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平衡。
(3)调节企业组织结构 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税收政策和制度的安排,有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对企业商品销售实行多环节按增值额征收的商品课税,由于避免了重复课税,对企业的组织结构选择的影响是中性的,从而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协作企业的发展。又如,对企业集团实行相对灵活的所得税申报政策,可以提高企业集团的税后收益,有利于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发展。(www.xing528.com)
2)纠正外部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经济的影响,企业的会计成本和收益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成本和收益,导致价格失真,使企业决策有可能偏离有效资源配置状态。通过税收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改变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通过改变的价格来调整资源的配置状态。外部经济包括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两个方面,税收的调节也从这两方面着手。
(1)纠正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是指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成本,或者说是企业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额。例如,企业生产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就属于没有通过企业成本补偿,却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外部成本。如果对产生外部成本的产品征税,以税收替代外部成本,将使低于社会成本的企业成本抬高,使企业按社会成本来决定价格和产出,进而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状况。
(2)纠正外部收益 外部收益是指在企业收益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收益,或者说是企业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差额。例如,企业利用“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作为原材料生产产品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就属于没有计入企业收益却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外部收益。如果对产生外部收益的产品给予减免税或补贴,以减免税或补贴来反映外部收益,使低于社会收益的企业内部收益得以提高,使企业按社会收益来决定价格和产出,进而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状况。
3)有效利用资源
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源的需求是发展经济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除了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外,还可通过税收政策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当某种资源紧缺应限制消费时,就提高对该资源利用的税收;当某种资源充裕应鼓励消费时,就降低对该资源利用的税收。
另外,企业在自然资源占有情况上的不同,会形成企业之间的级差收益。如果任其差异存在,必然造成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造成“采易弃难”“采富弃贫”的资源浪费现象。因此,按自然资源级差收益征税,一方面可形成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企业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