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金融对银行机构传导的理论机制分析—一项研究成果

数字金融对银行机构传导的理论机制分析—一项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金融对银行机构的传导溢出效应取决于银行的接入吸收能力,而接入吸收能力又与银行机构的规模、结构有关,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在资源约束和产权结构方面的差异使得它们对数字金融的传导接入吸收效果也不同。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命题:命题1:数字金融通过多种途径对银行机构的运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不同规模的银行主体从数字金融产业所获得的正面传导效果具有异质性。

数字金融对银行机构传导的理论机制分析—一项研究成果

数字金融产业必定会对银行机构产生影响,但如何作用于商业银行还值得去深入分析,技术先进的金融企业会非自愿和无意识地把先进技术扩散传导到同行其他企业,这里我们借鉴技术溢出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如何通过以下途径推动银行机构的发展。

(一)示范途径

也就是说数字金融领域的先进技术可以对商业银行产生示范扩散效应,商业银行通过学习数字金融的技术思维,吸纳产品服务理念,从而实现技术改良上的提升

(二)竞争途径

数字金融有助于消除行业垄断,推动行业生产率的提升,数字金融行业已经渗透到银行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支付借贷理财,已经严重冲击了银行业的核心业务,所以数字金融带来的竞争必然迫使银行业改变投入产出组合,进行技术升级°

(三)人才流动途径

数字金融行业的员工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在行业流动中提高了银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也就是说,银行业的优秀人才流动到数字金融行业,势必会导致银行业效率的降低。(www.xing528.com)

(四)关联途径

数字金融与银行机构在业务关联中相互合作,银行机构可以吸收数字金融企业的先进技术,也可以为数字金融企业提供资金划拨与清算支持,数字金融企业可以为银行机构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持与资源共享,改善银行机构的运行效率。

数字金融对银行机构的传导溢出效应取决于银行的接入吸收能力,而接入吸收能力又与银行机构的规模、结构有关,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在资源约束和产权结构方面的差异使得它们对数字金融的传导接入吸收效果也不同。大型国有银行具有规模大、资金雄厚、政府支持等优势,但也存在委托代理链条长、激励机制不好、产权不清晰等劣势,大型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和预算约束使得从示范途径和竞争途径获得的数字金融传导效果大大降低,也就是说,当竞争压缩了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地位时,往往依赖国家补贴又会正常运转,规模大的国有银行在体制上僵化,使得应对危机和把握机遇方面判断不佳,人才无法充分自由流动,官僚体制与技术创新活动往往相悖,所以数字金融对大型国有银行传导作用所带来的效率提升效果可能较差。股份制银行得到的优惠政策少,市场地位低,但是产权清晰,因此通过明确的绩效和灵活的体制可以很好地接入吸收数字金融创新技术带来的福利,在数字金融技术的带动下,股份制银行可以在业务创新和经营多元化上不断革新,同时在人员流动途径和业务关联途径方面也会得到正向外部性。股份制银行正是在这种非官僚、有弹性的组织管理办法上更容易获得合理的回报,很好地支持和接入吸收数字金融产业先进技术带来的好处,因而股份制银行受数字金融的传导作用所带来的益处非常明显。城市商业银行虽然成立时间较短、网点少、规模小,但其具有本地优势、客户资源集中、信息传递快,可以很好地响应数字金融的科技发明,另外,城市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民营小微企业,这与数字金融的服务对象很接近,数字金融的商业模式很容易对城市商业银行产生模仿耦合效应,所以基于城市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领域的先验知识和软信息优势,其可以积极地获得数字金融技术带来的正面传导效应。

在银行机构的网上业务延伸阶段,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银行提升技术水平,便捷服务模式,降低管理成本,银行的网上业务可以使其突破时空限制,延伸客户链条,升级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高效地实现信息化、流程化、集约化管理。在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的阶段,数字金融行业凭借灵活的平台优势和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不仅替代了银行机构的支付业务.很有可能也抽取了银行机构的存款,间接提高了银行机构的筹资成本,而在数字金融的投资财富管理业务出现以后,数字金融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对传统的资金定价和供求产生了革命式的冲击,打击了银行机构的高利差收益模式,加剧了与银行机构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推进了金融要素的价格市场化,抬高了银行机构的资金成本。所以数字金融产业一方面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减少管理和佣金费用渠道降低了银行机构的成本,另一方面又通过分流存款、多元财富管理、金融要素价格竞争渠道抬高了银行机构的成本。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当管理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风险转嫁减弱,也就是说银行的风险承担减小时,根据竞争脆弱性理论,市场竞争加剧,要素价格上升又会导致银行采取激励措施承担风险,因此在数字金融发展的不同阶段,银行机构由此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成本有所差异。此外,风险承担与市场竞争同样受到银行机构的规模、经营策略等因素制约,而大型国有银行与中小银行的盈利水平、政策约束和激励机制差异很大,因此各种类型的银行机构对数字金融产业传导的风险承担响应审慎程度表现不同。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数字金融通过多种途径对银行机构的运行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不同规模的银行主体从数字金融产业所获得的正面传导效果具有异质性。

命题2:在数字金融发展的各个阶段,受传导效应影响的银行机构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成本有所差异,不同规模的银行主体对数字金融产业传导的风险承担响应审慎程度表现也不尽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