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网联
1.中国网联的成立
随着支付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第三方支付产业作为新兴支付主体,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2010年6月,人民银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规定的支付机构(称为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等支付服务,支持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业务创新,引导其加强内部管理,推动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短短几年之内,非银行支付机构达到200余家,在2015年度曾达到270家。非银行支付机构成为支付服务市场的重要补充,极大地丰富了零售支付方式,激发了市场活力,便利了居民的日常支付,有效支撑了电子商务发展,在支持“改善民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的同时,其与商业银行直联的模式也存在较大的资金监管漏洞。直联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和银行系统进行连接,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实际操作中承担了清算职能,与商户、资金托管银行共同构成新的三方模式,完成整个支付过程。直联模式下,支付机构只需在内部轧差之后,调整不同银行账户的金额,就完成所有支付交易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支付交易的具体信息只会留存在支付机构内部,而监管机构只能够看到支付机构在各家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变动,无法有效监管支付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容易产生金融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为进一步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经营行为,促进支付清算市场有序发展,2016年8月人民银行牵头启动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建设,为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统一的资金清算服务,改变现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与众多银行机构直联的现状。2017年3月末“网联”建设工作顺利完成,进入试运营阶段。央行支付结算司向下发了《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这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直联时代彻底终结,网联时代正式开启,第三方支付平台业务将全面纳入央行支付监管的范围。
2.中国网联的运作模式
网联平台在第三方支付业务中承担独立、集中的清算职能,改变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轧差后在不同银行账户间直接调整差额的模式,即改变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不同银行开立账户并自主完成跨行清算的情况,有效防范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联银行模式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网联平台是央行牵头成立的中介平台,有助于监管机构了解第三方支付资金流向等详细信息,及时地进行监管。
3.中国网联的影响
中国网联平台建成投入运行后,央行可掌握更多的金融数据,有利于加强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一是掌握了更多非银行支付机构资金交易和清算的数据,积累到一定量数据后,可以对接和完善央行的征信系统数据;二是通过风险检测,可以防范和处理诈骗、洗钱等违规风险。
网联平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统一、公共的支付清算服务,节约了连接成本,提高了清算安全性。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支付机构来说,减少了对接不同银行的费用支出,也提升了其风险防范能力。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将由网联统一托管管理,备付金管理将更加透明。
银联与网联的支付业务或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在推出网联平台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资金划转往往绕开银联,可以直接通过用户绑定银行卡的开户银行划钱给商户,并把清算费直接交给该银行,从而绕开了银联通道。推出网联平台后,从线上到线下,双方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二)非银行支付机构发展
1.非银行支付机构异军突起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催生了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产业,使其成为零售支付市场的新生力量。第三方支付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等优势,与商业银行共同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零售支付产品,有效满足了社会公众的个性化支付需求。
第三方支付服务,又称为非金融机构支付。根据央行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固定电话支付和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其中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三种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方支付经历了从自由无序到逐步规范的发展过程,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遥相呼应。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商务开始在我国出现。尽管网上银行已经有所发展,但由于各个银行的业务处理标准并不统一,电子商务企业只能分别与各个银行机构分别进行对接,受众范围受到很大限制。20世纪90年代末,有银行之外的机构开始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支付服务,被称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挥专业化优势,一边对接电子商务企业,一边连接多家银行,解决了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的联通问题,疏通电子商务的支付通道。21世纪初,淘宝网推出“担保交易”,以虚拟账户作为中间过渡账户,先行接收客户通过各种渠道转入的资金,并在交易完成后转给卖方。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介入到支付交易过程中,成为支付交易的其中一方,并逐步演变为基于支付账户的网络支付方式。2010年,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快捷支付”,根据客户事先授权直接从其银行账户中扣划资金,免去了每次转接银行核验密码的重复操作,大大提高了支付效率,使网络支付得以在线下小额支付领域广泛应用。
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将从事网络支付等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纳入规范化管理框架,使众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告别了无法可依、无序经营的发展状态,成为我国支付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自 2011年以来陆续发放支付牌照270张,在扣除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情况的企业,调整完毕后中国市场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缩减至246家。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821.45亿笔、金额49.48万亿元,网络支付业务量已经超过银行的网上银行。
2.电商时代催生第三方支付
互联网发展带动线上交易场景出现,电子商务时代到来。互联网在国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小额度,大批量交易场景需求开始出现,国内支付行业迎来电子商务时代。但线上买方与卖方之间缺乏信任,同时交易量的不断攀升,对于银行的清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淘宝网推出了“支付宝”担保支付模式,并喊出了“你敢付,我敢赔的口号”。所谓“担保交易”,是指买家在下订单之后,将钱先打入一个淘宝网在银行的对公账户,淘宝网收到买家的付款信息后,通知卖方发货,在买家收到货物并确认货物与描述相符时,淘宝网才会将钱打给卖家。由此,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
支付宝提出虚拟账户概念,促使银行将人工清算改进为电子清算,确立第三方支付模式。虚拟账户的概念是支付宝的一个创新性的提案,通过虚拟账户,用户可以将钱由网上银行转入支付宝虚拟账户直接进行消费,而所有的转账信息都以电子的形式传递给银行,银行不需通过票据来手动对账清算,这变相促进了银行电子清算体系的建成。银行清算压力得到大幅度的缓解,虚拟账户的模式也得到了诸如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青睐,正式确立了第三方支付的模式。虚拟账户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用户会产生用户粘性,同时用户的消费行为数据得以沉淀,这为无现金支付的发展打下基础。
3.移动时代支付变革
智能手机时代,交易场景移动化,促进了移动支付的诞生与发展。2014年支付宝公司推出了扫码支付,使得移动支付便捷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只需通过付款码、收款码和一台能联网的智能手机即可完成支付。二维码作为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的媒介能完美取代传统 POS的作用,虽然由于安全性等问题,被央行叫停,但经过两年的等待,二维码支付的地位得到了央行的认可和推广。(www.xing528.com)
各种线下生活场景,如与消费者的日常吃喝玩乐相关的小额度、大批量支付,成为了移动支付渗透的绝佳入口。支付宝率先发现了线下支付场景的广阔市场,2014年淘宝网举办“双十二促销节”,与“双十一”不同的是,支付宝这次将重心放在了线下支付场景。支付宝与旗下的“口碑网”和各种线下商家包括超市、便利店以及各类店铺合作,支付宝用户只要凭借支付宝支付,就能获得5折优惠。到2017年,支付宝的线下支付场景,已经从超市、便利店、打车覆盖到商场、KTV、丽人、亲子、旅游等等各种人们吃喝玩乐,日常必须接触到的领域。
微信支付异军突起。微信红包是微信于2014年1月推出的一款应用,用户只需要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完成身份认证,就可以直接进入微信红包的页面开始发红包。据艾瑞咨询,2013年除夕开始至大年初一,参与微信抢红包的用户超过了500万。微信支付通过“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充分利用了QQ和微信中建立的社交平台,迅速渗透到各种线上线下场景支付中,成功打破了支付宝一方称霸的格局。
通过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激烈的资本比拼,更加凸显了线下经济的规模之大,而通过这样的比拼,毫无疑问更是推动了移动支付的发展。2013—2016年,移动支付业务量的笔数与金额,均以超过100%的幅度上升,其占电子支付业务的比重也逐年上升,2015年和2016年,移动支付笔数占电子支付总笔数超50%。
4.第四方支付的诞生——聚合支付
在各种第三方支付工具遍地开花的今天,纷繁不一的支付方式给消费者的消费造成一定的困扰,同时支付场景的碎片化也给商户的运营管理造成一定的不便。因此,应支付痛点而生的聚合支付作为连接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户的第四方悄然兴起,整合各种主流支付渠道,解决了支付场景碎片化的问题,一方面方便了商户、消费者的收付款,另一方面也可以帮互助第三方支付机构扩张支付场景覆盖领域。
聚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借助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将一个以上的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的,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务。
移动支付场景的丰富化象征着聚合支付能够融合的支付场景也越来越多,包括公共缴费、信用卡缴费等都是未来聚合支付的潜在市场,同时移动支付产品遍地开花,谋求更多支付通道的整合也是聚合支付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只有做到能容纳更多的支付工具,才能把零碎的支付数据收集起来,构造出更加完善的数据库,为聚合支付公司未来开展衍生业务有着更加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持。
当前,聚合支付作为支付通道的入口,主要是解决支付场景碎片化的市场问题和积累支付数据构建相应数据库。未来,聚合支付将作为移动支付的下一个产业风口,在强大的数据背景和央行政策的支持下实现数据变现,其增值业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第三方支付的价值延伸
在当前越发严苛的支付市场中,基础支付服务利润一再被稀释,增值业务的开展无疑是支付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行业内的增值业务包括金融增值业务,如信贷、理财等,商业增值业务,如营销、会员管理等,技术增值业务,如金融科技输出等。
1.消费金融
第三方支付的金融增值服务开展是在构造支付金字塔顶端的高价值服务,其重要支撑点是支付服务过程中所积累的支付数据的分析:支付及支付相关机构通过为商家提供支付中介服务或者支付设备服务,可以从支付服务中获得相应的支付数据,通过对海量的支付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得出消费者相关的基本信息、人生轨迹、生活方式等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刻画用户画像、征信情况以及企业的营销方向,真正实现消费金融向长尾客户的渗透。
长尾市场的巨大商机,吸引各大机构争相挖掘。依托支付宝和淘宝平台的庞大数据,蚂蚁金服率先发力,形成了以电商为特色的个人信用体系,目前已覆盖银行业务、旅游、公共交通、房屋租赁等多个领域。其旗下的微众银行、蚂蚁花呗通过芝麻信用,从不同维度对长尾用户进行评级,为不同等级客户提供消费信用服务。京东支付平台依托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平台,推出的京东白条从线上走向更广阔的线下应用场景,抢滩细分领域市场,包括租房、旅游、教育、装修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增值服务,促使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迎来跨越式发展。
2.财富管理
第三方支付的衍生价值还在于改变面向中等富裕和中产及以下人群的财富管理稀缺的现状。传统的财富管理是指投资顾问以服务高净值客户为核心,为其提供全面的金融理财服务,如现金管理、投资组合构建、风险管理和税务筹划等。由于专业理财顾问稀缺,且服务半径有限,只有为财富规模较高的客户服务,才能对冲成本。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平台促进了长尾人群的财富管理,在2013年掀起一波“宝宝”理财热潮。
余额宝是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增值服务和活期资金管理服务产品,于2013年6月推出。余额宝对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货币基金,特点是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除理财功能外,余额宝还可直接用于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金管理工具。目前,余额宝依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资产配置需求,对现有的投资产品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理财收益,降低了理财门槛,更唤醒了公众的理财意识。
3.金融科技输出
据支付百科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3月,一共有24家支付机构获得了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试点许可,其中联动优势获准开展的试点业务范围最广,包括货物贸易、旅游服务、酒店住宿、航空机票、留学教育、国际展览、通信服务、国际运输及软件服务九大类。面对海外支付市场,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支付机构加入跨境支付行列。
当前,适合我国支付企业全球化拓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进行战略性投资。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移动支付行业是具备成熟优势的,通过入股扶持国外本土支付企业实现技术与经验的输出,在不断从获得的国外资源基础上发展自身的海外移动支付业务,打造国外的本土化支付。目前,支付宝已经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7国实现商业模式的输出落地。蚂蚁金服与泰国领先的支付企业Ascend Money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Ascend Money建立类似支付宝的电子钱包平台,未来5年有望服务泰国一半以上的网民。2015年9月,阿里巴巴和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Paytm合作,Paytm已成为印度版“支付宝”,是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平台。
二是乘旅游、游学、海淘之大潮,与国外较为热门的商家进行合作,向其推行支付服务,建立全球化商户支付网络。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与国内外 18。多家银行以及VISA、MasterCard国际组织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为信任的合作伙伴。目前,支付宝可以在欧美、日韩、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在24个国家提供消费退税服务。数十万线下商家支持支付宝付款,涵盖餐饮、超市、百货、便利店、免税店、主题乐园等热门消费场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