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联卡支付与清算服务

银联卡支付与清算服务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1月,中国银联同京东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后者旗下支付公司正式成为银联收单成员机构。银联卡成为了连接不同银行之间支付清算体系的桥梁。三是加快推进移动支付。商业银行为第三方支付提供清算服务,第三方支付也增加了线上银行卡的使用频率。

银联卡支付与清算服务

(一)中国银联

1.中国银联的发展

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总部设于上海。公司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公司经营机制,建立和运营全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实现银行卡全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实现“一卡在手,走遍神州”,乃至“走遍世界”的目标。

为了促进银行卡的联网联合,我国启动了“金卡工程”,陆续建立了 18个城市银行卡交换中心和一个总中心,部分实现了当地城市的同城跨行通用和部分城市之间的异地跨行通用。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在合并原有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简称中国银联),开启了我国银行卡产业联合发展的新篇章。中国银联,是我国支付服务市场的特许参与者,其成立标志着“规则联合制定、业务联合推广、市场联合拓展、秩序联合规范、风险联合防范”的产业发展新体制正式形成,从此我国银行卡产业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积极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推广统一的银联卡标准规范,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维护银行卡受理市场秩序,防范银行卡风险。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截至 2016年 6月,银联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60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1月,中国银联同京东金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后者旗下支付公司正式成为银联收单成员机构。

2.中国银联的运作模式

中国银联成立,创立了银联卡,提供了对于收单机构和发卡机构之间的跨行清算服务和代替收单机构针对商户和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收单清算服务。银联卡成为了连接不同银行之间支付清算体系的桥梁。消费者只需拥有一张银联卡就能在全国任何拥有POS的机构消费。国内的刷卡消费方式,也从之前的城市内部互通,各个银行的 POS之间无法兼容,发展到只要拥有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就可以在国内任何有 POS机的机构采取刷卡消费。

(二)商业银行支付变革

1.商业银行支付焕然新生

“存、贷、汇”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其中的“汇”则是泛指当前的支付清算服务。随着科技进步,中国的支付行业经历了网银支付模式、支付平台模式,移动支付、近场通讯功能支付(NFC)等跟随互联网发展而开发出来的新型支付模式方兴未艾,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崛起。在此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支付服务也不断发展。

一是构建灵活开放的账户体系。统一的账户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可以立足现有账户体系及创新II类、III类账户应用,整合包括第三方支付在内的多种支付形态,构建开放、融通的支付结算平台。账户可以打通商业银行及其子公司已有账户,链接他行卡,以及账户系统中资讯类的账号信息,记录客户的存款信息、理财信息、交易信息等。

二是要划分账户模块,拓展应用场景。账户模块包含客户基本信息,行为模块包含除账户模块以外的客户可应用的全部场景、系统交互等。应用场景包括理财、保险、缴费、消费、贷款、资讯等。利用II类账户,配合商业银行自有互联网支付渠道,为客户电子商务、社区生活、线下支付等各类消费场景提供服务,并不断拓宽支付场景;利用III类账户在小额多频次、对效率要求极高的支付场景即时获客,实现更多场景的获客覆盖。账户体系将支付创新及场景应用融入其中,贯穿于服务全流程,最终实现通过场景牢固客群、影响客群,培育客群的新型支付习惯,构建线上客群支付生态。

三是加快推进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智能手机发展的必然结果,线下支付的场景不断更新,逐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渗透率为42.2%,其中线下扫码支付的渗透率为 1.9%。随着用户线下移动支付习惯的进一步培养,线下扫码支付规模将迎来进一步地增长。

四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竞合发展。商业银行为第三方支付提供清算服务,第三方支付也增加了线上银行卡的使用频率。商业银行相较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在大额支付上的不可撼动的优势,同时因历史原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部分功能无法被第三方支付机构取代。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风控优势,直接再造互联网支付链,从构建联通内外的用户体系开始,以移动支付为重点,推动自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创新转型。

2.移动支付创新之“云闪付”(www.xing528.com)

2015年12月,在人民银行指导下,中国银联联合20多家商业银行发布了移动支付新品牌“云闪付”。“云闪付”运用近场通信(NFC)、卡模拟(HCE)和支付标记化(Token)等技术,将实体银行卡映射在手机等智能设备上,同时支持近场非接支付与远程支付,不仅包括银联与相关机构合作推出的基于HCE的移动支付产品,还包括与银行和国内外手机厂商等合作方共同推出的ApplePay、SamsungPay等各类移动支付服务。

“云闪付”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便捷安全的客户体验。“云闪付”通过将实体银行卡映射到手机等智能终端上,将手机等智能终端变成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支付的“银行卡”,操作简便,满足了消费者对便捷、时尚、超值的需求。同时,商户、收单机构以及技术服务商不直接处理卡号,只处理通过严密算法转换的标记号,交易验证上采用多重身份验证机制,相关产品严格遵循国家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并通过权威机构的相关检测和认证,确保了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二是实现融合发展与资源节约。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产业正在经历由磁条卡升级成芯片IC卡、接触式IC卡升级成非接IC卡的重大产业结构升级。截至2015年末,全国具备非接受理能力的POS终端达到708.5万台。2015年全国金融IC卡非接交易累计6.50亿笔和554.29亿元。“云闪付”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我国银行卡产业已有资源,减少商户终端机具的改造,实现金融IC卡与移动支付的融合发展。三是实现产业开放合作共赢。在“云闪付”中,商业银行、非银支付机构和银行卡组织继续扮演其在传统银行卡业务中角色一发卡、受理和转接,共同遵循相关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分别承担各自法定和合约职责。参与合作的手机厂商和通信运营商不拥有支付账户,不介入支付流程,不接触支付数据,仅仅提供手机终端、安全介质和技术支持。同时,“云闪付”仍旧基于银行卡账户,不存在因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金融风险,消费者资金更有保障,支付额度更高,支持交易类型更多,使用更为便捷。此外,商业银行可以获取与传统银行卡支付一致的、透明的、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

“云闪付”的推出引起良好的市场反响,获得产业相关方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展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自2015年12月上线发布以来到2016年10月份,银联云闪付用户已经突破两千万,支持云闪付受理终端已达到1050万台。凭借着庞大的持卡群体和终端优势,“云闪付”的在交通、旅游、交易市场、自动售货机、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3.移动支付创新之扫码支付

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宣布,支持持卡人通过银行App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联合全国40个知名商圈约十万家商户,使用银联云闪付挥卡、手机以及扫码支付均可享受加大折扣优惠的营销活动。银联二维码支付在起步时主要采取“付款扫码模式”,即由商户提供包含收款账号、商品价格等信息的收款二维码,消费者用手机客户端读取二维码信息,连接支付机构完成支付。

银联二维码采用了Token令牌技术,是具备金融安全级别的支付产品,达到了央行和国际的EMV标准(国际三大卡组织欧陆卡、万事达卡和维萨卡发起制定的智能IC卡标准)要求,EMVCo的扫码标准也将在近期发布。

凭借低成本和操作便捷的优势,二维码支付在便利店、餐馆、自助售货机、超市等线下零售、消费等小额支付领域广泛应用。二维码支付弥补了其他支付方式在线下小额支付场景中的缺失,推动了线上线下支付的融合,深化了支付对商业生活场景的渗透,增强了支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创新移动支付场景

受到互联网公司和第三方平台对市场的挤占,传统商业银行纷纷觉醒,开始跑马圈地,抢占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渠道。譬如以行内小额支付为主打的建设银行“龙支付”、交通银行“立码付”,以商户、银行客户为主要对象的兴业银行支付平台“钱e付”,雄心勃勃与各大电商联姻的招商银行“一网通支付”等等。在传统商业银行大张旗鼓反攻支付体系的同时,也有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和转型重塑。比较典型的案例有:

一是建设银行“龙支付”。“龙支付”是建设银行推出统一的支付品牌,该品牌在整合现有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移动支付等全系列产品功能,包含建行钱包、全卡付、建行二维码、龙卡云闪付、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龙商户等多个版块。“龙支付”的使用对象拓展到了全体大众,没有建行账户的客户,开通“龙支付”就相当于开立了一个建行的II类账户。

二是交通银行“立码付”。交行手机银行以及信用卡客户端“买单吧”推出的“立码付”业务,为收付款双方通过二维码或条形码方式发起资金划付,适用于出租车、菜场、水果店、外卖、快递、AA收款、大中型连锁商户等支付场景,可以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向商户之间快速资金划付。

三是兴业银行“钱e付”。兴业银行的新支付产品“钱e付”将支付宝、微信支付、QQ钱包、掌柜钱包等市场上主流移动支付方式集成并提供给银行及其合作商户。该平台将主要使用对象拓宽到了兴业的银银平台合作银行,中小银行支付无需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逐一议价、对接系统,节约了其IT建设和维护成本。

四是招商银行“一网通”。从 2016年开始,招商银行的“一网通”不仅将招行客户的账户浓缩为用户,同时开发了新的“一网通支付”,支持用户绑定多家银行的银行卡进行移动支付。“一网通”对接滴滴出行、国美在线、饿了么、优酷等大型商户,主动引入支付场景,覆盖受众广泛。

五是工商银行与微信二维码互认互扫。2017年4月起,工商银行二维码支持微信支付、银联二维码及主要第三方支付二维码产品,开展聚合支付收单业务。2016年7月,工商银行正式推出工银二维码支付,支持主扫和被扫两种模式,主扫模式支持的平台包括融e行、融e联、工银e生活和微信,而被扫模式则支持融e行、融e联及微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