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自矫机制的途径与公共组织理论

实现自矫机制的途径与公共组织理论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接下来将主要介绍一些实现自矫机制的途径。作为公共组织实现组织行为自矫机制的途径,创新在越来越复杂的组织环境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公共组织可进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公共责任的追究,以此来纠正偏离的政治行为、行政行为和非政府组织行为。自矫机制实现的具体途径包括学习、塑造、创新、监督和规制。

实现自矫机制的途径与公共组织理论

上面所描述的基础只是一些静态的自矫机制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和自矫机制的依托,这只是为公共组织自矫机制的功能发挥提供了物质性的前提。为了自矫机制的实现,公共组织还必须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找到实现自矫机制的途径,这样才可以实现对公共组织行为的有效控制。事实上,由于公共组织行为的发生和反馈机制的不确定性; 公共组织领域的迅速变革及在不同国家的差异性; 公共组织环境的变迁及组织文化的多样性; 公共组织自身结构功能体系的复杂性以及公共组织目标大多模糊且不易测量等诸多障碍的存在,要想完整而清楚地描述公共组织自矫机制的结构功能体系是很困难的。我们在接下来将主要介绍一些实现自矫机制的途径。

1. 学习

学习是经历的一种结果,是行为或绩效的一种改变,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在内隐的心理或外显的行为上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这种学习的过程可以是对别人的观察,也可以是阅读或接收某种信息资源。学习是以心理特质或行为方式的改变为标志的,同时使个体习得新的行为经验,这种习得可以表现为掌握新的外显行为方式或改变内隐的心理特质。而学习引起的外显或内隐反应的改变是持久的。学习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一个人要遇到某种具体的经历,其次会对经历进行思考性的观察,再次会进行抽象概念化,最后重新回到具体经历的积极体验中,开始一个新的活动循环。学习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习得的内容将会有机地整合到个体的行为模式中,一旦情境相似就会反映出来。学习是个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将经验结果内化到个体中去的过程。

2. 塑模

任何公共组织均是某一国家制度制约下、受某一民族文化影响的公共组织,任何公共组织有自己沉淀的组织文化及行为规范。行为塑造 (Shaping Behavior) 通过系统地强化每一个连续步骤而使行为主体越来越趋近理想的反应,即指通过学习、认知、互动等行为主体的基本活动方式,使行为反应符合某种文化模式或行为规范的过程。

3. 创新

创新,即指公共组织通过组织观念的更新、组织制度的发展、管理手段的吸纳、重新安排组织结构等方式实现公共组织自身发展的质的飞跃的过程。公共组织的创新可以表现为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学习创新、目标创新等方式。[3]创新作为公共组织发展的重要方面,亦可作为公共组织自矫机制的一种途径选择。创新可以通过与常规矫正手段不同的方式求得公共组织运用常规矫正手段依然无法克服的组织行为偏离,从而求得矫正问题的解决。作为公共组织实现组织行为自矫机制的途径,创新在越来越复杂的组织环境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 监督

监督是指公共组织通过设立内部监督部门,如行政监察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直接负责对公共组织行为的监督,或通过该公共组织之外的政党、政府、第三部门和全体公民建构公共监督机制的方式,如信访制度、舆论监督等,实现对公共组织行为的外部约束。它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偏差和失误。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公共组织可进行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公共责任的追究,以此来纠正偏离的政治行为、行政行为和非政府组织行为。

5. 规制

这里的规制是指公共组织在实现其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影响和有效约束的一种行为,通过运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对组织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的方式。

本章小结

公共组织行为就是有“公共性”标志的行为主体遵循其特殊性而展开其组织行为,而行为主体的特殊性正是由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受到法制和公共监督,并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特征所决定的。公共组织行为是公共组织主体从组织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出发,为实现公共组织的目标,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而作出的反应。它具有公共性、源法性和公益性。在组织活动的领域里,最常见的公共组织行为有领导与服从、决策与参与、竞争与合作、冲突与调适等,研究这些组织行为的发生机制和转换模式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组织的发生机制相对应的是其自矫机制,所谓公共组织行为的自矫机制是指公共组织通过学习、塑模、目标调整、规制监督、制度创新等方法纠正偏离的组织行为,使组织行为较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结构功能体系。公共组织行为的自矫机制所要矫正的对象是公共组织主体的行为,矫正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共组织主体的行为符合在一定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之下的行为模式。这里所说的矫正不仅针对外显的行为反应,还包括内隐的心理反应,涉及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公共组织行为的自矫机制对公共组织行为发挥作用有赖于其主体基础、制度基础和环境基础。自矫机制实现的具体途径包括学习、塑造、创新、监督和规制。

案例

李连杰和他的“壹基金

2007年,功夫皇帝李连杰正式创立了壹基金,从此以后“说服人捐款”就成为他的主要事业。壹基金也迅速成为中国最为知名的“慈善基金”之一。但是,李连杰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却透露,该慈善计划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说,壹基金存在中断的可能。因为壹基金连“身份证”都没有。

普遍困境: 政策允许民间办公募基金,只是合法“身份”很难取得

李连杰曾经透露过,2004年东南亚海啸后,他决定回国做慈善。但在研究了《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后,他发现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民间发起公募基金会几乎不可能,可能的选择,要么是做私募基金,要么是与具有公募资格的社团或基金会合作,成为其下属专项基金计划。

无疑,李连杰和许多有志于创办慈善的团体或人士一样,遭遇了相似难题: ①要求的启动资金数额很大。②找不到可以挂靠的主管单位。按照相关条例的要求,假如要做一家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你起码要准备800万元的现金在账上,而李连杰的壹基金2007年4月19日启动的时候,账上资金也不过是400万元。当然,找不到挂靠单位更让人头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不论公募还是非公募,所有的基金会要想成立,都需要找到一个有官方背景的业务主管单位。我们在中国社会组织网上可以查到,当时登记在册的全国性基金会只有144个,而他们的主管单位基本是国家部委,比如“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民政部,“宝钢教育基金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教育部,“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资委……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基金会来说,找到一个能够挂靠的政府部门实在是太难了,只能另作他想,在夹缝中求生存。

李亚鹏、王菲创立的“嫣然天使基金”、李宇春的歌迷们创建的“玉米基金”……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基金会”,其实它们都和壹基金一样,都为自己找了个“主人”。打开红基会的官网,一数吓一跳,挂靠在它名下的“专属基金计划”一共有四十个之多。而这些“计划”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功能又等同于“公募基金”,只是它们募集来的钱都应该由红基会来统一管理。比如《崔永元公益基金管理规则》的第三章第十条就有这样的规定,“红基会可以按照使用支出额的10%从崔永元基金中提取管理成本,用于项目管理和行政费用”。

所以想要取得一个看似“合法”的身份,也就意味着你必须要接受官方机构的领导,对募集而来的钱也就丧失了部分甚至全部的支配权。政府和两大官办社团——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以及少数官方背景的公募基金会,几乎垄断了全社会的公益捐赠资源。大量有志于慈善事业的民间力量,却因为缺乏合法的参与路径,或者在慈善的门外徘徊,或者只能与各级官办慈善机构合作,其独立性、自主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壹基金的独特: 创造性地争取了点“自主权”

汶川地震是壹基金募捐的爆发点,截至2008年5月19日中午12点,短短7天之内,就筹到了善款4272.582万元。李连杰连夜带着善款奔赴成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200万元我们自己操作,四千多万交由红十字会支配,毕竟这方面红十字会更能从全局把握。”也就是说壹基金自己只支配善款的4.6%,剩下的95.4%则是交给红十字会官方支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壹基金工作人员说,壹基金只负责筹钱,并不负责管钱,对捐款的使用,必须通过红十字会的财务渠道进行。

也许是汶川地震时候的经历太发人深省了,壹基金的领导层们开始想办法争取点自主权。2008年10月,非公募性质的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正式通过注册,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执行机构,“壹基金计划”和“上海壹基金”合并,壹基金所做的项目越来越多,自主性越来越大,公布的财务报告也越来越详细。这种以私募基金之名行公募基金之实的做法是在打擦边球,所以壹基金实际上成了一个随时可以被叫停的黑户。

“黑”户做的“白”事,颠覆了中国基金会现状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但是,有的基金会并不公布自己的财务报告,有的即使公布,也非常笼统。红基会的财务报告算是公布得不错的,还加盖了会计师事务所公章,但是所列出的也不过是总收入、总支出、总管理费用、总工资,等等。反观壹基金,“壹基金计划”一开始就请来了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做审计,而“上海壹基金”则是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审计。壹基金每个季度都会公开一份财务报告在自己的官网上,到了年底还会公布全年的财务报告,细化到每一个项目都用了多少钱,相对要详尽、专业很多。

2009年11月23日,有位天涯网友发帖称,壹基金开个会花两百多万元,建网站花两百万元,且今年第三季度的行政及营运费用占全年总支出近二成。该网友称,虽然相信壹基金的公信力,但希望壹基金予以解释。两天之后,壹基金就在官网上就三个质疑一一进行了详尽的回应,表示: (1) 250万元支出中有200万元得到企业定向赞助,其余50万元费用是非定向捐助款; (2) 官网是公益合作平台,运营要求高; (3) 虽然第三季度管理费为19.76%,但截至2009年9月30日,累计管理费用只占累计总支出的4%,没超过《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的10%。壹基金回应得这么爽快和细致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做公募基金意味着你的钱是大家捐来的,当然有义务面对所有的监督和质疑,但是在这点上,很多有官方背景的公募基金却做不到,面对质疑,要不就装作听不见,要不就找个理由出来随便搪塞。

事实上,与各种庞大的公募基金会动辄数十亿的救灾投入相比,壹基金在救灾上的成就并无太多值得称道之处。2008年开始进行的典范工程评选,才是这个基金会最大价值所在,典范工程的评选遵从“公信、专业、执行、持续”四个标准,由研究者、会计师、律师、媒体人等各方组成专业的评委会,每年遴选10家本土公益组织,作为典范,各给予100万元资助。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政府向NGO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常态,这背后的理念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并非要做包办一切的全能政府。一般来说,NGO的资金, 40%来源于政府,40%来源于募捐,20%来自收费,这样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中国内地,NGO的生存却举步维艰,绝大多数缺乏资金。

实际上,现在中国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表象背后事实上是由很多大型国企支撑起来的,但是,这样的景象对于中国社会慈善文化的培育和健康成长并无太大益处,很难想象依靠大型能源企业的捐赠来资助那些在被能源开采破坏了的区域里从事环境抗争的NGO,会是怎样一种情境。所以,尽管现在每年壹基金还只能去资助10家NGO,但是这种模式却是值得肯定的。李连杰自己也说,他在参与救灾的时候发现去资助这些专业的组织,会让钱花得恰到好处。

虽然壹基金的发展充满曲折,最终还是在2010年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注册成立。尽管壹基金公募基金会成立了,但离开了红十字会这样一个公益事业中的金字招牌,今后的公益之路该怎么走,也许是深圳壹基金最主要的问题了。

(根据公益时报网基金会专题: 壹基金变形记,http: //www.gongyishibao.com/News/201101/132164.aspx整理)

根据本章相关内容,分析李连杰为什么要追求从有金字招牌的全国性公募平台走向区域性的独立公募基金会? 壹基金是怎么在努力过程中受益的?(www.xing528.com)

思 考 题

1. 试比较几种领导行为模型,并谈谈你更偏好哪种及其原因。

2. 试分析参与在当代公共组织中的作用和意义。

3. 你认为作为一名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冲突的哪个阶段解决冲突是最好的? 为什么?

4. 请思考公共组织是以何种方式从冲突中受益的?

5. 在你眼中的学习型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并试述其对于公共组织的自矫行为的意义。

专业名词

组织行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公共事业民营化 Privatization

社区主义 Communitarianism

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 Organization

非政府组织 NGO

民主行政 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组织行为 Behavior of Public Organizations

正式群体 Formal Group

非正式群体 Informal Group

领导方格 Leadership Grid

Lpc刻度 Lpc Scale

参与 Participation

功能性冲突 Functional Conflict

功能紊乱性冲突 Dysfunctional Conflict

组织间冲突 Interorganization Conflict

组织内冲突 Intraorganization Conflict

群体内冲突 Intragroup Conflict

人际冲突 Interpersonal Conflict

内心冲突 Intrapersonal Conflict

潜在冲突 Latent Conflict

制度化 Institutionalization

[1] 张建东、陆江兵: 《公共组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

[2] J.Mayerand D.Sluyter (eds),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Basic Books,1997.

[3] 张建东、陆江兵: 《公共组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