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 含义。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指公共组织中的管理者有意识地培育优秀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公共组织的“软管理”。
(2) 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内容。一种优良的公共组织文化能够创造出和谐、进取的公共组织氛围,它能为组织的发展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对公共组织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优秀的公共组织领导者不仅应该强烈意识到组织文化的存在,而且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提倡和发扬组织好的精神和传统,消除公共组织中不良的观念、习惯、风气,积极主动地引导公共组织文化的运行和完善,自觉地进行公共组织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要在公共组织内培育具有正确取向的核心价值观念,塑造模范的公共组织精神; 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提高公共组织成员的素质; 在公共组织中要建立合理的、先进的公共组织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加强公共组织礼仪建设,促进公共组织文化习俗化; 改善公共组织的物质环境,塑造良好的公共组织形象。
(3) 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步骤: 第一,建立公共组织文化领导小组。公共组织文化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文化建设的监督工作,为文化建设指引正确的方向。第二,在公共组织内部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在公共组织内部应该设立组织文化建设部门或者组织文化建设中心,负责推进公共组织文化的建设。第三,制定公共组织文化建设计划。通过编制活动预算使资源投入、进度考核和监督等工作都能够落到实处,从而保证公共组织文化建设能够有序地进行。第四,公共组织现实文化分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公共组织文化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剖析公共组织文化的各个文化层次以及各个部门文化的不同。第五,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目标设计。根据公共组织的现状、特征和一系列客观公正的标准,进行公共组织文化的策划。第六,实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计划。在明确了公共组织文化的建设目标之后,就要完成组织文化从现有文化向目标文化的过渡。
2. 当前中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公共组织文化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公共组织文化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公共组织文化是在社会文化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形成与发展的,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文化的一些消极的因素必然会影响到公共组织文化的形成,使得公共组织文化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过长期的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已取得不少成绩,但是目前我国在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方面:
(1) 过分注重形式。传统组织文化注重形式,讲究繁琐程序和规则,办事拖沓、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决策迟缓,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这种现象在今天的公共组织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长期下去就形成了极大的惰性。一个有惰性的公共组织必然不会产生高的办事效率,更无从提高公共组织的管理水平。
(2) 官本位思想和特权观念。中国公共组织管理中存在的人格化倾向、组织活动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人治重于法治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官本位”思想和特权观念的影响。这不仅使得公共组织内部成员缺乏应有的独立性,而且“官本位”和特权主义观念会衍射到广泛的社会文化领域,泛化为大众文化的内涵。这一现象的出现反过来又强化了公共组织中“官本位”的色彩。
(3) 重人治而轻法治。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不是靠法律维系,而是靠宗法、纲常、下层对上层的绝对服从来维持。权力支配法律,用人治世多为长官意志,以致民众们接受能拯救自己的清官和救星,对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人民基本权利的法律关注度较低,不习惯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人情之风盛行。在公共组织活动中往往表现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组织决策和活动执行缺乏法律的约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屡有发生。
(4) 价值观念混乱,出现信任危机。社会的开放和自由,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生活于社会中的公共组织主体陷入了矛盾与困惑之中。伴随着社会市场化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也不断腐蚀部分公共组织领导者和组织成员。这些思想冲击掌握着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共组织领域,造成了公共组织成员价值观念的混乱。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了信任危机的产生,导致了公共组织主体信念的缺失。
3. 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公共组织文化的特质内涵、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目的、任务都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维护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方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动员和激励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创造自己的美好新生活而辛勤劳动,积极进取。(www.xing528.com)
(1) 加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公共组织文化深刻影响着公共组织及其成员的观念和行为。现代化的公共组织文化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理论观念,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共组织是社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将有利于组织内形成和谐的氛围,组织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持。
(2) 加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提供社会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公共组织的管理体制也进入了不断完善的发展时期,尤其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积极地维护和提供社会公正,从而有效地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把市场运行纳入道德规范和法制的轨道。
(3) 加强公共组织的文化建设,是公共组织系统高效运行与职能充分发挥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公共组织文化可以强化组织成员的自律精神和公共责任感,所以,加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提高组织成员的文化素质,是公共组织体系自身高效率运行与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而保证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在高标准、高效率的基点上运行。
(4) 加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深层推进廉政建设,有效遏制腐败的重要精神力量。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深层作用在于良好的公共组织文化能促使和增强行为主体的自律意识和抵抗能力,通过制度、道德的他律和自律机制,构筑反腐败的坚固防线,并形成廉洁公正的组织文化风气。所以,良好的公共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理性力量可以提高组织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廉洁性,树立良好的形象。
(5) 加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对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表率作用。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全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有了良好的文化素质,组织成员才能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带动群众改善民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
总之,我国公共组织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还要借鉴发达国家文明精华,并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组织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是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也是对人类公共组织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的嬗变、扬弃与更新。
4. 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努力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共组织管理。建设先进的公共组织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努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继续和发扬我国公共组织文化优势,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动力和目标。一方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公共组织文化,我们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公共组织管理的实际,将其继承和借鉴过来,使其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公共组织活动中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共组织文化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目标。
(2) 加强宣传教育,尽快清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要想清除落后的组织思想观念,就需要从公共组织成员和社会民众两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一方面,清除公共组织成员存在的“官本位”思想、“人治”观念。另一方面,加强对社会民众的思想观念教育,消除他们头脑中的“官贵民贱”思想,“官高一等”的观念,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对公共组织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管理的良好的公共组织氛围。
(3) 加强公共组织管理的法治化,为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奠定法治基础。用稳定的、统一的、理性的法律规范来约束公共组织行为,严肃党纪、政纪和法治,严惩一切腐败行为,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当前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要提高公共组织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公共组织管理活动中依法进行管理,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 培养科学的公共组织意识和公共组织信念。注重培养公共组织成员的政治意识、公仆意识、法治意识、廉政意识和创新意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是一项目标,而且是一种制度。制度建设要求公共组织成员具有科学的公共组织意识,强调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处理好事务。培养科学的公共组织信念是一个帮助组织成员提高水平,陶冶情感,磨炼意志,确立组织信念的过程。科学的公共组织信念就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并愿意为之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