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正式组织的含义与成因-公共组织理论

非正式组织的含义与成因-公共组织理论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美国学者戴维斯认为,非正式组织就是基于人与社会关系而建立的交往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不取决于正式组织的权威,而是人们之间的自发结合。

非正式组织的含义与成因-公共组织理论

1. 非正式组织的含义

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 (Informal Organization) 理论的是美国学者C. 巴纳德。他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指出,非正式组织是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交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它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偶发性,不具有特定的目的。继巴纳德之后,罗茨利斯伯格和W. 迪克森等研究者又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非正式组织就是存在于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一种无形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个人相互交往的基础上,是正式组织难以表示或不能适当表示的。此外,美国学者戴维斯认为,非正式组织就是基于人与社会关系而建立的交往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不取决于正式组织的权威,而是人们之间的自发结合。总结以上有关非正式组织的定义,我们将非正式组织概括为: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情感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而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形式和特定目的的人际关系团体。

2.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比较

正式组织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它具有组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程序等一系列组织规则,同时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分工,具有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在组织目标、领导来源、权力来源、组织沟通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具体比较如下 (见表5-4)。

表5-4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比较

资料来源: 叶沁: 《浅议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载《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16期,第26页。

3. 公共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成因(www.xing528.com)

总体上说,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多种多样。有时由单个因素决定,有时由几个因素共同决定。一般来说,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暂时利益的一致。当公共组织的成员面临共同的压力或危机时,就会组织起来共渡难关,就容易产生非正式组织。

(2) 兴趣爱好的一致。公共组织成员兴趣爱好相似,在工作之余频繁接触,密切联系,逐渐形成非正式组织。

(3) 个人经历背景的相似。组织成员有类似的经历和现实遭遇,会产生相似的情绪和认知,从而形成非正式组织。

(4) 社交因素。组织成员要靠多种多样的关系纽带联系起来,形成各式各样的交往活动,这些因工作和生活联系而经常交往接触的成员,可能形成非正式组织。

(5) 个人价值观念因素。组织成员价值观念较为一致的话,容易产生共同语言,因而形成非正式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