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环境与公共组织的良性互动

人口环境与公共组织的良性互动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公共组织的最基本要素。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

人口环境与公共组织的良性互动

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公共组织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环境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以及人口的分布状况等,它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对公共组织的职能发挥、管理方式和目标实现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人口环境,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

1. 我国人口环境现状

(1) 我国的人口数量。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12.59亿,与1990年相比,全国人口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年均递增10.7‰;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人口负担将依然长久地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2) 我国的人口质量。这里讲的人口质量主要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常用人均受教育程度来衡量。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由1422人增加到3611人,净增加了2189人,增长154%。全国文盲人口从1990年的18003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8507万人,文盲率从1990年的15.88%降低到2000年的6.72%。

(3) 我国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分布结构,其中年龄结构最为重要。人口年龄结构分为生产年龄结构和非生产年龄结构,与之相适应形成生产年龄人口和消费年龄人口。生产年龄人口主要指劳动适龄人口,一般在15~64岁之间; 消费年龄人口主要指少年人口 (一般在0~14岁之间) 和老年人口 (一般在65岁及以上)。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全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2.89%; 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0.15%;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2. 人口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每一项具体目标都是建立在人口发展的基础上的。所以,人口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人口环境的恶化对以公共利益为己任的公共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 过多的人口仍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人口过多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 二是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社会教育平和能力提出挑战; 三是新增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新增人口,不利于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是过大的人口规模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带来更大的压力。

(2) 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是目前人口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男女性别比达119.92%,且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地区由北向南连成一片,分别是陕西 (125.15%)、河南 (130.3%)、安徽 (130.76%)、湖北 (128.08%)、湖南(126.92%)、江 西 ( 138.01%)、广 西 ( 128.8%)、广 东 ( 137.76%)、海 南(135.04%)。这种状况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一是在40岁以下人口中,每个年龄段中男性人口平均较女性多出一百多万人,势必造成婚配压力,由此可能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二是女性人口的减少,会使人口再生产出现障碍,引发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加重人口老化程度。三是男性人口的过剩将进一步对女性就业产生“挤压效应”,进而直接影响女性地位的提高。(www.xing528.com)

(3) 人口老龄化。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化国家,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从而导致社会成本的上升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二是影响扩大再生产。用于老年人口的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福利费用等消费基金消耗大量经济增长的成果,导致生产性基金减少,影响扩大再生产,降低经济增长率。三是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数量。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行业较多,由于不同年龄劳动力在体力、精力和适应力等方面的差异,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 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一方面,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的过多或是过少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甚至会阻碍人口质量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质量低下不利于控制和调整人口数量,难以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控制好人口数量,有利于节约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提高人口质量,而提高人口质量又有利于人们增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自觉性。

3. 公共组织对人口环境的回应

面对不断恶化的人口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我国的公共组织必须要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力的回应措施。

(1)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更加要求各相关部门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计划生育法定职责的要求; 在研究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时,在开展全局工作时都要把人口政策融入进去; 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深入研究人口状况,制定更细更全的人口控制政策和办法,以构建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2)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2020年之前,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将始终处在60%以上。虽然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提高,但在劳动力的总量上,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时期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和积累社会财富,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

(3)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尤其是要大力提高妇女素质。一般来说,高素质的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能够正确理解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能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公共组织必须加强基础教育,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使得她们更加关注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4) 建立、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发展经济、普及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等途径,引导人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和发展经济、扶贫开发、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少生快富,实施节育补偿、家庭福利、奖励优惠等形式的利益倾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