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组织理论—组织概述和文化统一

公共组织理论—组织概述和文化统一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组织是一种心理现象,通过自觉与不自觉的过程,人类创造了组织并努力使其发展,为此,发明了组织的形象、理念、思想和行为,这些反过来又逐渐对组织成员形成明显的限制和约束。[1]胡君辰和杨永康认为,组织是由一些功能相关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标的人群集合体。

公共组织理论—组织概述和文化统一

1. 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常见的现象,各级政府、各个党派、政治团体、学校、医院和工厂等就是组织具体的形态。社会的组织程度越高,说明人类的力量越大。因为人类的力量本质上是组织的力量。现代社会人类在科技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人类社会高度组织化的结果。

组织这个词,英语为“organization”,源于器官 (organ)。因为“器官”是指自成系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结构,所以后来又被从单纯的生物意义上引申到社会群体中,专门指以人为对象,把众多的人集合起来,发挥团队精神,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人群系统。在我国汉语中“组织”的原始意义是“编织”,指将丝麻纺织成布,后来被引申为将某种物体的构成要素组合成一个整体。

人类的组织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这是因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人有所期望而又无力实现这些期望,于是就需要和他人相互依存、相互合作,联合起来,共同行动,以创造群体合力。长期的实践使人们产生发展这种合作、增进相互依存关系,并使这种关系科学化、合理化,以不断提高群体效能的要求。组织就是人们对于这种要求的认识和行动的结果,它是社会、国家、地区、部门实行管理、维持秩序和发挥效能的重要手段。

正因为组织很重要,所以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组织,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佳里斯·摩根 (Gareth Morgan) 在1986年出版了《组织的形象》一书,在这本书中他运用了不同的组织比喻。他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综合认识组织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

(1) 组织机器论。组织的运转往往是循规蹈矩的,力求像钟表结构那样误差极小。组织被设计得像一部机器,雇员被期望发挥机器部件的作用,一环扣一环,维持机器的运转。雇员的每一步行动都进行了预先的设计,并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即使在需要进行人际交往的环境中也是如此,雇员接待顾客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甚至具体的表情和动作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方式的组织设计与管理曾获得过巨大的成功。

(2) 组织生态论。组织也是一个生命体,生存于一个极为广阔的环境之中,并依赖于这种环境满足不同的需要。仔细观察一下组织的世界,人们不难发现,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来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一般来讲,某种类型的组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比其他类型的组织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比如官僚组织在稳定的和受到一定保护的环境中,就会比其他类型的组织表现得更富有效率,而在一种充满竞争和动荡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其他类型的组织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3) 组织大脑论。有一个非常令人神往的想法,就是将组织设计得像大脑那样富有灵活性、伸缩性和创新性。组织的大脑比喻,突出的是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摒弃了工具理性,完善了实体理性,强调灵活的权责体系、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和沟通形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主客观条件。许多管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曾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殊的组织上,如计划小组、思想库、研究部门和决策机构等,片面地认为只有这样的组织,才需要灵活多变的创造性行为,需要具有像大脑一样的调节功能,然而组织大脑论的作用并非局限于此,这种理论普遍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组织,是组织理论发展的又一新成果。

(4) 组织文化论。组织与文化是相伴相生的,大凡有组织存在的地方,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形成。组织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组织文化的影响力几乎遍及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然而,组织文化更突出的特征是其固有的个性。现代文化的重要方面根植于组织社会,而任何文化都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点,都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和积淀而成。组织受文化创造主体及其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根植于历史、社会、民族之中,因此从形式到内容都会深深地打上这些烙印,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总而言之,组织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色彩各异的文化。

(5) 组织政治论。现代组织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管理者经常谈论的是权威、权限、组织控制、上下关系等问题,而被管理者往往表现出抗争的情绪和极度的不满。这种现象使组织像一个按照不同政治原则行事的政治系统,其中地位的差异、权力的争夺、利益的冲突,无不属于政治的范畴,可以讲政治是组织固有的内涵。

(6) 组织心狱论。组织是一种心理现象,通过自觉与不自觉的过程,人类创造了组织并努力使其发展,为此,发明了组织的形象、理念、思想和行为,这些反过来又逐渐对组织成员形成明显的限制和约束。

(7) 组织动态论。把组织比喻成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事物,就是要运用辩证观点来认识和解释组织现象,从组织的整体和全部看它的个体和局部,从统一联系看矛盾和问题,从绝对运动看相对静止,从发展变化看客观规律,总之,组织的动态比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正确分析组织现象的辩证方法。

(8) 组织统治论。组织总是个人或小团体设法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其他人,以牺牲其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利益的一种工具。持这种观点的组织学者都认为成就与剥削的结合是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从古埃及大金字塔建设,还是从一支军队、一家跨国公司,甚至一个家庭企业的管理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种不平衡的权力体系,其结果只会导致绝大多数人为极少数人的利益工作。[1]

胡君辰和杨永康认为,组织是由一些功能相关群体组成的有共同明确目标的人群集合体。[2]

孙成志和孙天隽对组织则是这样理解的: 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3]

张东建和陆江兵认为,组织是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按照一定的原则所建构起来的、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4]

张德和吴志明认为,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5](www.xing528.com)

本书认为,孙成志和孙天隽对组织的理解较具有代表性,因而使用他们的定义,即组织就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内容:

(1) 社会环境。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组织的形态、功能、结构、管理活动、文化都受到环境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2) 人。人是组织的主体,人群中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分工和合作,正是这些关系使得组织能够在运行中保持较高的效率。

(3) 目标。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无论这个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基础。

(4) 权责体系。组织要有不同的权力层次的责任制度。这是由分工而要求的,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必要保证。

(5) 生命体。组织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组织会成长、发展、衰落、消亡,组织管理效能、环境压力强弱,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组织的功能

抽象地研究组织,我们发现组织有两种基本作用,即人力汇集作用和人力放大作用。

(1) 人力汇集作用。社会中单个的人对于自然来说,力量是渺小的,单个的人不仅不能发展自己的生活,有时甚至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在自然选择面前,人们需要联合起来,互相协作,共同从事某项活动。这种联合与协作是以各种组织的形式完成的,它实际上是个人力量的一种汇集,积细流以成江河,把分散的个人汇集成为集体,进而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人力汇集这种组织行为,需要借助于一个组织体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筹划好人力的集中与分配。仓促而成的大规模社会活动是不会得到好的结果的。

(2) 人力放大作用。组织起来的力量绝不等于个体力量的算术和,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样,整体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组织具有一种放大人力的作用,即对汇集起来的个体力量的放大。人力放大是人力之间分工和协作的结果,而任何人力的分工和协作都必然发生于一定的组织体系之中。[6]

3. 组织的类型

在社会生活中,组织的类型十分复杂,人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组织进行了不同的分类。我们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 (T.Parsons) 根据社会功能不同,将组织分为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式维持组织。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是以经济生产为核心,运用一切资源扩大组织的经济生产能力。这类组织除生产产品外,还负责劳务工作,所以,这种组织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工厂、饭店等。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的目标在于实现某种政治目的,因此它的重点是权力的生产和分配,如政府部门等。整合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们向某个固定目标发展,如法院、政党等; 模式维持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持固定的形式,确保社会的发展,如学校、教会、社会团体等。这种分类方法被广泛承认和使用。

(2) 美国社会学家、交换学派代表人物布劳 (P.M.Blau) 根据组织成员受惠程度的不同,把组织分为互利组织、企业组织、服务组织和公益组织。互利组织是指一般成员都可以获得实惠的组织,这种组织是以所有参加者都能够得到好处为依据,如政治团体、工会等。企业组织是组织的所有者或经理、股东等上层得到实惠的组织,这种组织获利最大者是组织的上层人士,如各种公司、银行等。服务组织是指为某些社会大众直接服务,使他们得到益处的组织,如大学、医院、福利机构等。公益组织是指为社会所有人服务的组织,如行政机关、军事机关、警察机关、科研机关等。

(3)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艾桑尼 (A.Etzioni) 根据组织成员的顺从程度标准,将组织分成强制组织、功利组织和正规组织。强制组织是指用高压、威胁,甚至暴力等强制手段控制其成员行为的组织,如监狱、精神病院等。功利组织是指以金钱或物质为媒介来控制下属行为的组织,如各种工商企业。正规组织是指以荣誉鼓励的方式管理组织成员,而组织成员对这种管理方式认可的组织,如政党、学校等。

(4) 按照组织的目标不同,可以把组织分为互益组织、工商组织、公共组织。互益组织是指以实现全体组织成员共同利益为目标而自愿结成的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宗教组织、工会组织、俱乐部组织等。工商组织是指以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目标而组建的组织,包括工商企业、银行等。公共组织是指以维护、实现和发展社会全体公众的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依赖国家公共财政运转的学校、医院、研究机构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