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礼仪与城市修养:孝敬父母的最佳形式

中国传统礼仪与城市修养:孝敬父母的最佳形式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个儿子都作贼,偷来仙桃献母亲。不论是谁,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是出于孝敬父母的动机,哪怕是偷窃的行为也是可以原谅的,中国古代的日常饮食礼仪也是体现孝亲的最佳形式。当发生了国君去世或父母之丧这样的哀痛之事,则更要把忠孝精神贯穿在饮食礼仪中。豆是盛食品的器皿,玉是代表最精美的食物,把最精美的食物献给尊长就是“礼”,这在中国的老百姓中已经成为潜移默化,共同遵守的基本伦理准则。

中国传统礼仪与城市修养:孝敬父母的最佳形式

中国民间有个小故事,说宋代某地有个老员外,是个秀才,十分自负,连苏东坡也不放在眼里,他夫人六十大寿时,听说苏东坡要从这里路过,他就想趁此机会出个题目考考苏东坡,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寿堂上:

这房老婆不是人,三个儿子都作贼。

苏东坡路过时,老员外忙将他请到家里设宴款待,席间,老员外指着那副对联假意谦虚道:“老朽才疏学浅,力不从心,此联写得不佳,请苏学士点石成金。”苏东坡知道这是有意难为自己,遂命取过笔来,在那副对联上刷刷点点,写毕,自顾自地喝起酒来,老员外忙朝那对联看去,只见对联已变成:

这房老婆不是人,好似仙女下凡尘。

三个儿子都作贼,偷来仙桃献母亲。

老员外看完,只得甘拜下风。这个故事还有一种说法的主人公是清代纪晓岚。不论是谁,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是出于孝敬父母的动机,哪怕是偷窃的行为也是可以原谅的,中国古代的日常饮食礼仪也是体现孝亲的最佳形式。(www.xing528.com)

礼记》对日常饮食的孝亲仪节多有规定,如“以适父母舅姑之所,……饘、酏、酒、醴、芼、羹、菽、麦、蕡、稻、黍、梁、秫唯所欲。枣、栗、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薧、滫、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7]。意思是说,首先要想到老人的饮食习惯,尽量使食物鲜美润滑,酥烂适口,易嚼易咽,易于消化,凡是有好吃可口的食物要先孝敬给父母和公婆品尝。在进食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进食礼仪制度,如《礼记》规定,“与恒食饮,非馂,莫之敢饮食。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馂;父没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妇佐馂如初”。[8]意思是说,平常吃饭,必须父母吃剩下的子女才能吃。父母在世,早晚吃饭,由儿媳在旁照料,要吃剩下的饭食。父亲去世,母亲尚在,嫡长子侍奉母亲吃饭,他的弟弟、弟媳们也要像原来一样在一旁伺候。

和孝亲一样,尊老养老在日常饮食活动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如“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9]。意思是说,侍奉长者吃饭,遇到主人亲取菜肴送给自己时,先要拜谢再吃;主人不亲自取时,不用拜谢就可以吃;一起吃饭不能只顾自己吃饱,不要揉搓手。侍奉长者喝酒时,长者要将酒递过来时,就要起立,走到放酒器的地方拜谢后才能接受。长者说不要客气,年轻人才能回到席位上喝酒,长者举杯未干,年轻人不可先喝。

乡饮酒礼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也是汉族的一种宴饮风俗,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是乡州邻里之间定期的聚会宴饮,一般以致仕之卿大夫为主持人,以敬老为中心,规定“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10]意思是说,六十岁的人坐着,五十岁的人站着侍奉,听候差遣,这表示尊重长辈。六十岁的人有菜三豆,七十岁的四豆,八十岁的五豆,九十岁的六豆,这表示奉养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也会越来越差,“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11],意思是人到五十岁就开始衰老;到六十岁,不吃肉食就觉得没吃饱;到七十岁,不穿丝帛就觉得不暖和;到八十岁,没有人伴睡就觉得不暖和;到九十岁,即使有人伴睡也不觉得暖和了。因此,《王制》又规定“五十异粮;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游可也”[12],意思是五十岁的人可以吃细粮,六十岁的人应该有预备的肉食,七十岁的人每餐应该有两个好菜,八十岁的人应该常吃美食,九十岁的人饮食都在寝室,偶尔外出,侍从应该携带酒浆以应不时之需,在饮食上体现对老人的优礼。

当发生了国君去世或父母之丧这样的哀痛之事,则更要把忠孝精神贯穿在饮食礼仪中。《礼记·檀弓上》说,“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13],可见,无论地位高低,只要是至亲去世,都会无心饮食,而以饘粥为继,甚至不吃不喝,《礼记·丧大记》规定,国君去世就是国丧,世子、大夫、庶子、众士三天都不能吃饭,三天后,可以吃粥,一般是早晨熬一把米,晚上熬一把米,不过不限次数,饿了就可以吃。众士可以吃糙米做的饭,可以喝水,也不限次数。父母之丧,孝子三天不吃不喝,三天以后,就必须让他喝粥。《礼记·间传》说,卒哭之后,可以吃糙米饭和喝水,但不能吃蔬菜水果,小祥以后才能吃蔬菜和水果,大祥以后才能吃肉,并且可以有醯、酱等调味品,禫祭之后可以饮醴酒。此外,父亲尚健在,为母、为妻服期年之丧,终丧不可以吃肉、饮酒。上述关于饮食的规定,对于年老体衰者可以例外,如七十岁以上的人服丧,穿上丧服就可以了,饮食可以与平常一样。

在甲骨文中,“礼”字作“豊”,是“豆”中盛“玉”之形。豆是盛食品的器皿,玉是代表最精美的食物,把最精美的食物献给尊长就是“礼”,这在中国的老百姓中已经成为潜移默化,共同遵守的基本伦理准则。在饮食中体现尊老孝亲的美德,由来已久,从周时即已形成制度,后世基本得以继承,直至清代,朝廷仍多次举办专门招待老人的千叟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