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性之光:思辨阅读与表达专题问道·我思我在

理性之光:思辨阅读与表达专题问道·我思我在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题2《廉耻》1.知耻。面对烧秸秆这一雾霾成因,现阶段,应在降低期望值、避免政策落实执行时陷于荒谬境地的同时,考虑新的综合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下阶段的问题解决打好基础。面对脆弱生命的消亡而不顾,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无疑是避重就轻。并且,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理性之光:思辨阅读与表达专题问道·我思我在

专题1

《批判性思维ABC,从科普到进阶》

1.提示:“Critical Thinking”除了译为“批判性思维”之外,其他译法有“审辩式思维”(谢小庆教授)、“明辨性思维”(香港)等。三种译法各有千秋,回答时,批判性思维要强调“批判”不是一味的否定,审辩式思维要强调审慎说理,“明辨性思维”要强调分辨。言之成理即可。

2.例:

图尔敏论证模型

3.例:你必须要好好学习。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娶不到老婆,你的人生就毁了!(滑坡谬误)

《逻辑谬误十七式》《为什么国外孩子从小学习怎么区分“事实”和“观点”?》

1.两难推理。并不是不学奥数、英语就一定输在起跑线上。

2.第一个是事实,后两个是观点。

3.增加了两个环节:辨别那些伪装成事实的观点,分析作者背后的动机。因为高中生已经能够认识到,真实的世界真伪难辨,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

专题2

《廉耻》

1.知耻。颜之推深恶其时同僚汉族士人变节仕北齐,教子弟学鲜卑语,为异族达官贵人效劳。他自己虽不得已为北朝官员,仍然坚持民族自尊,对自己的儿女发出“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的家训

2.在早年求学阶段,他与复社名士纵论天下大事,反对宦官擅权;清军入主中原后,他与归庄等人以匡复故明为志,积极投入抗清武装斗争;南明灭亡后,他累拒仕清,誓不与清廷为伍。有言曰:“刀绳俱在,毋速我死。”并郑重声明:“人人可出,而炎武必不可出!”

3.可围绕“廉耻”“变节”和“隐居”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原毁》

1.

2.②④⑤⑦⑧

3.提示:从政治纷争角度分析,可举苏轼“乌台诗案”为例;从媒体与名人关系角度分析,可举戴安娜王妃之死为例。

《论“人言可畏”》

1.比如鲁迅对于新闻威力的描述:“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吞声忍气”“耀武扬威”,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新闻威力对强者和弱者截然不同的态度。

2.文中论及,当时的新闻记者说到女性,尤喜欢加上些描写,比如“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豆蔻年华,玲珑可爱”。如果说“徐娘半老”“豆蔻年华”还是和年龄有关的事实,那么“风韵犹存”“玲珑可爱”则是记者们的发挥了,可以看作是他们的观点。这就是典型的混淆观点和事实的做法。

3.并不多余。消除顾虑的做法如:医疗机构加强宣传,人文教育当仁不让,社会贤达大声疾呼。

专题3

《雾霾治理没有局外人》

1.ABCD。

2.提示:须结合主观感受和文献检索两方面进行说明。

3.说清时间、地点、污染源、污染情况等信息;发现难以事后查证的破坏环境行为,还应第一时间保留视频、照片等材料。

《一个关于雾霾的微观调查》

1.不完全同意。面对烧秸秆这一雾霾成因,现阶段,应在降低期望值、避免政策落实执行时陷于荒谬境地的同时,考虑新的综合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下阶段的问题解决打好基础。

2.提示:科学数据应有权威出处;数据若与常识不符,应寻求多方互证。

3.提示:答案因人而异,可从理性、伦理等多角度展开。可以提出如下方法:检索信息,了解全球范围内可供参考的案例;建言政府,反映农民真实想法,协商区域改善方法;劝说亲友,利用其他方式谋生。

《写给雾霾北京的最后一封情书

1.个人发展的好平台、安逸又新鲜的生活、多年留存的记忆。

2.例:做好周边环境监督,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志愿活动,学习相关专业。

3.提示:个人选择,言之成理即可。

专题4

《进步论——中国文化复兴的紧箍咒》

1.例:

2.例:

3.参阅资料:《五音与七音——中西方音阶文化涵义之初探》《如何对待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同时存在的历史传统》等。掌握使用“知网”等学术文献查阅平台的基本方法。

《心忧?何求?》《“老实大量纯读经”问题何在?》

1.例:有时老师在教授文言文前先要求背诵。有人觉得这是只背字面不求甚解的方式,不好;我则觉得结合原有积累,读来自然通畅,只有不多的疑点需要请教老师,是好的学习方式。

2.读经好处:儿童的理解力和阅历不足,但他们的记忆力强不应浪费;一面读经,一面解经,并不现实,先读经,搁置理解力不足的问题,也是兼顾的方式之一;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读经能提高语文能力,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海报制作和宣传创意略。)

3.例:老实读经遵循儒家传统VS老实读经反叛儒家传统。

专题5

《思辨是最大的幸福》(www.xing528.com)

1.先自爱后爱人表面利己,但根据文意,自爱者才能真正像一个人一样,把高尚和公正据为己有,是“利他主义”。

2.回答方式一:研究、获利、创造。根据身份填写对应词语。

回答方式二:自足、自足、自足。自足应归于思辨,它解释了不同身份的共性。

3.不矛盾。大多数人认为生活优裕、行为善良就是幸福,作者否定了这种具象的目标,认为惟有思辨生活才是不累于他物的最大幸福。思辨的幸福不是具象的目标,而是人精神上的自足,即人生的最终目的。

《给自己一份好生活》

1.除了人外,没有别的东西对人更为有益。“对自己真正有利益的东西”即人人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存在,人人公正、忠诚而高尚,人人追求全体的公共福利。

2.彻底的自私者,追求金钱、权势、影响力、臣服者,缺失真正的关心、尊重和爱;想要一份好生活,却不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无视人的真正价值。

3.例:欲望。首先,幸福和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欲望既定的条件下,效用越大越幸福;效用既定的条件下,欲望越小越幸福。其次,欲望无限大,幸福会趋于零;欲望是零,幸福也是零。没有欲望也就没有幸福。最后,效用与主观感受有关,所以幸福也和主观感受有关。幸福就是感受,是精神方面对消费物的享受和满足,和消费物品的多少和贵贱不成比例。

《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

2.变化原因:实施暴行的人是普通人,他们无犯罪思想,无施暴动机,只是按罪恶统治的法规办事,只听从指令,所以可以心安理得地逃避自己行为的一切道德责任。普通人的身上都隐匿着自私、纵欲、贪婪、怨毒、嗜权、怯懦等人性上的弱点,这些人性弱点被这场实验激发而暴露了出来。

3.选择人道主义:毋庸置疑,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面对脆弱生命的消亡而不顾,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无疑是避重就轻。并且,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一个生命和一个国家的命运同等重要,这才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选择职业道德:记者的职业道德是将最真实的东西展现给世人。在当时的非洲,因饥饿而面临死亡威胁的孩子成千上万。不拍照而去救这一个孩子,只能挽救一时的危难;而拍下一张足以震惊世界的照片,引起国际社会战争、饥饿等问题的反思,也许挽救的是一个国家、一个世界。

专题6

《社会需要自由、理性的文科

1.科学代表着我们能够认识什么,是大地上的土壤;哲学代表着我们应该做什么,是通天的巴比伦塔;信仰代表着我们能够希望什么,是塔尖上的繁星。

2.不会。在作者看来,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自由理性的思维,它是超越学科的。

3.提示:突出主人公接受的人文教育和守住的道德底线,言之成理即可。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无色之色》

1.实用——泡茶喝茶用,精致者可售高价;科学——多由高岭土、粘土、瓷石制作而成;美感——茶杯本身具有审美价值,若置于茶桌上,加以妙竹装饰,还可形成禅茶一味的境界。

2.(略)

3.言之成理即可。

专题7

《救世与自救》

2.

3.例:孔子。孔子在寂寞中守护“礼义”的圣杯,使之不被汹涌的世俗潮流湮没。他的身上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这样的人的存在本身就会对社会进程发生有益的制衡作用。这正符合作者口中所说的“智者”的标准。

《“公知”与“士节”》

1.“母知”是指多用网络发声的、不符合“士”标准的、误导社会共识的假“公知”。在新媒体的助力下,他们发表言论变得容易,却也失之轻率;他们关注当下最热的公共事件,发言却多为情绪的宣泄;因关注度上升而俨然以青年导师自居,自以为真理在握,忘却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自我反思。

2.“母知”的罪状:缺乏“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学问不大,事理不明;嘴硬骨头软,坚持“立场大于真相”而不惜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丧失良知;满腹经纶却担不起公正和道义,不具备“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人格。

3.“咪蒙”和“以上都不是”不可选,其余只要自圆其说即可。例举:白岩松。他不仅有专业、渊博的学识,而且在舆论漩涡中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以及理性的批判精神,符合大家认可的“公知”形象。

《谁该为“公知”污名化埋单?》

1.“秘诀”:有一定文化水平,能文能写;能揣摩网友粉丝的心态,以便掌握道德的制高点来鞭挞、讽刺、批判;多少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等等。

2.特点:喜欢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评头论足,俨然专家;言语攻击社会现象,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坚持“立场大于真相”,有时不惜牺牲公正与道义等。

同意他们为“公知”污名化埋单。首先,专业分工的日趋精细,必然导致“知识的深度以牺牲其广度为代价”,而某些公共知识分子却仍习惯于停留在价值和规范的表面进行抗议,比如于丹被指为庸俗成功学的代表者。其次,有些“公知”明明身处利益冲突之中,却要故作清高地扮演社会的守夜人

不同意他们为“公知”污名化埋单。他们都是针对被视为不证自明的当然提出质疑,打碎人们的精神习惯、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方式。他们面对利益,有着足够的意志和理性往后退一步,尝试着去质疑政府的权威、大众的神话以及自我的公正。比如方舟子、易中天等。

3.按照这一“圣人”标准,很难找到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当今时代,应该鼓励公知就政治权力和财富分配进行理性发声,这会让中国的公共空间变得更好。真正的公知有着足够的意志和理性往后退一步,尝试着去质疑政府的权威、大众的神话以及自我的公正。

专题8

《角色意识与主体性

1.臣民:顺从、依附、阶级

公民:自由、民主、平等

2.提示:传统价值观认为,师、长处于上位,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角色规范;但是,随着自由平等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我们可以试着以平等的眼光和恭谨的态度去处理与师、长之间的关系。传统价值观认为,“君子以义合”,因情义、道义而结交友人;现代观念所倡导的交友观更加灵活、机变,交友的手段和途径更加多元化,那么一个人在这种关系中的定位也随之复杂。

3.追求人的主体性,并不是要完全摆脱角色的规范,而是在他人僭越之时,凭借主体性来纠错;更是为“养成真正虔诚于某种精神的心智”,对自我有正确认知,真正做到“各尽其分”。

《大学的利己主义者》《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点赞》

1.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聪明、高效、实用倾向、强目的性……

2.

3.外国精英:表面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甚至愿意为了社会活动而牺牲学业。实际上参与社会活动的目的还是获取经验值,为自己的升学深造、履历添光服务。中国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以分数、文凭、光鲜经历等作为手段,换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