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产主义:解放和意识形态消除

共产主义:解放和意识形态消除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消灭私有制而消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终消灭阶级、政党和国家。我们认为,所有这些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消灭针对特殊利益的普遍性欺骗和占有,在哲学上就是消灭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分裂也即意识形态基本矛盾,在生产实践上就是消灭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基础。这是他们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实践基础,当然也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础。

共产主义:解放和意识形态消除

在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847年9月26日和10月3日)和《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至11月)对共产主义理论进行了准备性论述。《德意志意识形态》比较全面地论证了人类历史运动的本质和规律,而《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通过无产阶级运动和共产主义最为系统地论述了人类解放,它的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总体理论正式建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当然,此时共产主义主要还是通过无产者和资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外在结果来论证的,也就是说,还没有科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阶级斗争的根源和秘密,即在《资本论》中完整揭示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党人的理论和共产主义运动概括为一句话,即“消灭私有制”。通过消灭私有制而消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终消灭阶级、政党和国家。我们认为,所有这些在政治上的表现就是消灭针对特殊利益的普遍性欺骗和占有,在哲学上就是消灭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分裂也即意识形态基本矛盾,在生产实践上就是消灭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基础。

在意识形态方面,《共产党宣言》论述了“思想的历史”、“世界文学”、社会意识的“共同的形式”以及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从“掩盖”到“公开”的历史变化。这些内容将分别融合在第三、四、五章进行阐述。

另外,马克思此时已经在理论逻辑上解决了人类解放的普遍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的矛盾,即明确了资本主义的“人民”即“无产阶级”。在《共产党宣言》之前的《“莱茵观察家”的共产主义》(1847年9月5日)中,马克思在揭露保守的报纸“莱茵观察家”的所谓共产主义时明确了“人民”就是“无产阶级”:“人民,或者(如果用个更确切的概念来代替这个过于一般的含混的概念)无产阶级考虑问题的方法却是和宗教事务部的人士所想象的完全不同。”(101) 这就彻底解决了《莱茵报》时期进行哲学批判遗留的和后来一直延续的问题:“人”这个体现了自由理性的普遍性概念同“人民”、同“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这些特殊性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一) 作为“自为的阶级”的工人阶级的形成和斗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成了明确的唯物史观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另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观察和思考无产阶级在生产力和分工发展基础上的形成过程及其斗争问题。这是他们创作《共产党宣言》的实践基础,当然也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形成的最重要的基础。

1. 《哲学的贫困》:“自为的”工人阶级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科学”

第一,自为的工人阶级的形成。大工业产生了工人同盟,形成作为“自为的阶级”(102) 的工人阶级。首先,分工和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大工业,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人同盟日益进步和扩大起来了。工人同盟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程度可以看作他们在世界市场等级中的地位的标志,例如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是英国,英国工人同盟就是最大的,而且组织得最好。英国工人同盟有一个发展过程,先是局部性同盟,目的是临时罢工,随着罢工结束而一起结束。然后是经常性同盟——工联,是同企业主斗争的堡垒。再后是由工联组成的全国职工联合会。目前,英国工人们团结在宪章派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政党。其次,工人同盟是由于大工业把大批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个地方而形成的。虽然工人之间的竞争会使他们的利益分裂,但是他们也有对付老板的共同利益,即维护工资,这就使他们能够形成共同思想即反抗和组织同盟,并在此之下联合起来。工人同盟总是具有消灭工人之间的竞争和团结起来与资本家斗争两个目的。再次,在同盟过程中,工人阶级就从自发阶段发展到了自为阶段。工人牺牲自己利益自觉地维护自己的联盟,这其中聚集和发展着“未来战斗的一切必要的要素”,一旦实现,“联盟就具有政治性质”(103) 。当资本主义经济条件把大批居民变成劳动者,从而为劳动者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利害关系后,针对资本家的阶级就形成了,但还不是自为阶级。而在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当工人联合起来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他们的利益就成了阶级的利益,他们构成的阶级变成了自为的阶级,他们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就成了政治斗争了。

第二,无产阶级的“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革命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无疑是无产者阶级的理论家,但是在无产阶级还没有发展为一个阶级,因而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只是自发的利益斗争,还不带有政治性之时,在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的生产力还没发展到产生无产阶级解放和新社会建立必备的物质条件时,这些无产阶级理论家还处于空想阶段,他们此时只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寻找拯救社会的所谓科学。等到生产力发展到大工业阶段和无产阶级斗争日益明显之后,无产阶级的理论家们就不再需要主观臆造社会改造理论了,而是关注眼前现实就能阐述历史进程的本质了。斗争开始时,理论家们也许看不出斗争的革命的一面,即能够推翻旧社会的一面,但是后来一旦能够看到无产阶级斗争的这一面,“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革命的科学”就形成了。(104)

2. “生死的决战”与“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斗”

第一,恩格斯的《普鲁士宪法》(1847年2月末)分析了普鲁士各个阶级的现状、相互斗争和合作的情况,指出逐步强大起来的普鲁士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斗争中占有了首要地位,人民和民主主义政党的作用是从属的。但是,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当资产阶级成为新的专制者和新贵族,那么,“斗争就简单化了”,资产阶级的对抗力量就只有人民,只有民主主义政党这个唯一的进步政党,斗争就是这“两种力量的斗争”,就是“生死的决战”。(105) 法国和英国各民主主义政党的情况已经证实了这个结论。

第二,恩格斯的《保护关税制度还是自由贸易制度》(1847年6月初)指出,随着未来德国资产阶级消灭封建贵族等落后势力,建立自己的统治,德国就会只有一个剥削和压迫阶级,即资产阶级,它剥削和压迫的就是无产阶级。一旦德国只剩下两个对立的阶级,贫困就再不会归咎于其他阶级,而只会归咎于资产阶级。在仅有两个阶级对立的情况下,工人们也必然由于自己的贫困处境而觉醒起来,此时,他们会以整个工人阶级的形式反对现存制度,而不是以单个工人或者几百几千个工人来反对。此时的工人阶级就会发展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特殊利益和原则的统一的阶级”,他们会团结一致,按照总的计划来行动,同资产阶级这个自己最后一个最凶恶的敌人开展“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斗”(106)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战斗的结局必然是资产阶级的消灭,必然是私有制的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和等级统治的消灭。

第三,恩格斯的《纪念1830年波兰革命》(1847年11月30日)报道了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国际大会,提出英国的民主主义运动在欧洲各国中“力量最强,为数最多,最具有全国性组织规模”,英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已经发展到了极点,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两个社会阶级间的决战”,结果必是民主主义的普遍胜利。(107)

3. 建造“新世界”的“物质条件”与“首要前提”

马克思的《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1847年10月底)论述了无产阶级建造“新世界”需要创造物质条件以及工人阶级的团结即“首要前提”问题。

第一,在物质条件尚未形成前,无产阶级即使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其成功也只是暂时的,只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本身的辅助因素。如1794年法国那样,人民短暂的恐怖统治扫除了全部封建遗迹,但是人民流血牺牲只是给怯懦的资产阶级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因此,为了建造属于自己的“新世界”,首先必须“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在经济条件没有成熟前,推翻旧世界只能是暂时的。(108)

第二,德国工人阶级清楚自己应该采取的斗争方式和斗争策略,即不要再被专制政府压迫,宁愿受资产阶级的直接统治,暂时参加资产阶级的斗争。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工人看到君主专制为向资产阶级讨好而镇压自己,他们自然不愿意再屈从专制政府。即使自己最终是要消灭资产阶级财产关系,但是这决不能通过保存封建财产关系来实现。其次,在政治上,相比专制政府,资产阶级会对工人作出更大让步。再次,为了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必然违背自己的意愿而为工人阶级创造条件,使得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109) 。最后,工人知道,资产阶级革命是工人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可以加速工人阶级自己的革命运动,所以,工人应当参加资产阶级革命,而且能够参加。

4. “共同利益”与“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的“共同战斗”

1847年11月29日,伦敦举行了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的国际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大会上发表了演说,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性。

第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马克思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首先,现有的作为某些国家剥削另一些国家条件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消灭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而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消灭也只有工人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其次,各国之间的由于资产阶级而产生的民族冲突和工业冲突使得各国之间互相敌视,因此,无产阶级战胜了资产阶级,也就解决了民族冲突和工业冲突。再次,无产阶级战胜了资产阶级,解决了民族冲突和工业冲突,也就解决了某些国家剥削另一些国家的条件,因此,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所有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最后,英国无产阶级斗争具有世界意义。马克思认为,英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所有的国家里是“最为尖锐”的,因此,“对于一切被压迫者战胜他们的压迫者”来说,英国无产阶级战胜英国资产阶级“具有决定意义”(110) 。如果宪章派在英国打倒了国内的敌人即英国资产阶级,其意义就是消灭了整个旧社会。

第二,英国工业发展和宪章派是民主主义胜利和欧洲各国解放的条件。恩格斯提出,英国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最为激烈的,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使得英国一切被压迫阶级形成了“共同利益”(111) ,他们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无产阶级。另一方面,英国贵族失去了所有权力,资产阶级控制了贵族,实现了阶级政治统治,一切压迫阶级也联结成了一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因此,整个英国的阶级斗争简单化了,也就是斗争主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因此,一次重大打击就能决定性地影响这种斗争。恩格斯还进一步提出,不只是英国工人,现代工业和机器运用还使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工人形成了“共同利益”,即推翻各国无产阶级的共同敌人即资产阶级,而斗争方式就是共同战斗,就是“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112)

(二) “从事实出发”的“运动”与“共产主义措施的首要前提”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1847年9月26日和10月3日)中论述了共产主义的若干重要问题。

第一,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中间阶段”。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者目前提出了限制竞争、限制大资本的个人聚积、限制或废除继承权以及由国家来进行劳动组织等措施,这些都是“废除私有制的准备措施”,都是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的中间阶段”。(113) 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提出的这些革命的过渡措施是“从过渡性的阶级斗争本身产生的过渡性的社会福利措施”(114)

第二,共产主义是“从事实出发”的“运动”。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115) 。共产主义的前提不是某种哲学,而是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特别是各个文明国家目前实际历史的结果。首先,工业、农业和交换等构成的物质必然性必然要求工业、农业、交换实行共同管理。一方面,大工业发展和机器设备的广泛使用、交通工具、世界贸易发展的巨大规模,尤其是由前者形成的日益加剧的世界市场危机,使得个别资本家越来越不可能利用这些生产、交通和贸易。另一方面,现代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力、现代交换方式及其交换手段越来越超出了个人交换和私有财产的范围,因此,共同管理的时代日益逼近了,结果就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废除私有财产。其次,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决定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及其发展,现代大工业和资本积聚与无产阶级的形成具有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必然产生和形成。再次,由上述可见,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对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www.xing528.com)

(三) “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至11月)中论述了作为理论的共产主义本质,即“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116)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特性、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和手段、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者的斗争策略,并对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评析。这里简述三个重要问题。

1. 无产阶级革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

第一,恩格斯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的,而是将在所有文明国家同时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各国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受到其他国家事情的影响。其次,所有文明国家的发展由于大工业而大致相同,在它们内部都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决定性阶级,当前这两个阶级的斗争是主要斗争。第二,某一个文明国家是否有比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较多的生产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是较快还是较慢,所以,英国是“最快最容易”的,德国“最慢最困难”。(117) 第三,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革命,因此会有世界性活动场所,它会大大影响和改变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

2. 废除私有制的结果

第一,消除了大工业有害后果。一方面,私人资本家支配一切生产力、交换手段、产品交换和分配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另一方面,“社会将按照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计划来管理”生产和分配,因此,在现在的社会制度中,由于扩大市场而引起的生产过剩及其产生的社会贫困就会“被消除”了。(118) 第二,在社会按照计划来管理生产和分配的制度中,超出当前需要的生产过剩,一方面保证了所有人的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引起新需要并创造出满足新需要的手段,从而成为新的进步条件。第三,未来大工业发展和科学成就能够产生足够多的产品,社会也可以组织分配这些产品,从而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敌对阶级的划分就是多余的了,也同新的社会制度不相容了。第四,到目前为止的分工方式都将消失。首先,生产满足需要的足够多的产品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使用机械化学辅助手段能力的人,他们是适应整个社会有计划地和共同地经营生产而被创造出来的完全不同的人,他们不再隶属于某一个生产部门,不再被剥削并只发展一个方面的才能而偏废其他方面,而是“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119) ,因此,分工完全消失。其次,教育使得人们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从而可以让人们根据需要和爱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转换,因此可以让人们摆脱目前分工造成的片面性。第五,消灭了分工带来的片面性,共产主义社会的成员就能够全面发挥他们全面发展的才能,因此,阶级也必然地消灭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了,从事农业和工业的人不是不同的阶级,而是同一些人了。

3. 新社会制度的特征

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形成了新的社会制度:整个社会来经营所有生产部门;这种经营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120) 的经营,也就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121) ;全社会“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所以实现了“财产公有”。(122)

(四) 《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与人类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原始公社解体后,人类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即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父和帮工之间相互对立和斗争的历史,历史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这种对立和斗争之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也存在阶级斗争,只是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即两大敌对阵营和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因此,此时阶级对立简单化了。

1. 资产阶级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第一,资产阶级的产生。“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123) 首先,中世纪初期城市中的农奴产生了市民,市民等级生产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地理大发现和工商业空前发展促使封建社会内部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封建的或行会的生产方式被工场手工业代替,行会师傅被工业中间等级代替。其次,市场扩大和需求增加引起蒸汽和机器的使用,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产生了代替工场手工业的现代大工业,大工业中的现代资产者代替了过去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商业和交通大发展,后者又再次促进工业发展,资产阶级随着发展了起来。

第二,资产阶级的政治本质。资产阶级在长期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相应的政治进展和政治属性:封建主统治下的被压迫的等级、工场手工业时期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内反对贵族的势力和“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时期现代代议制国家中的独占的政治统治,而“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124)

第三,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首先,资产阶级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世代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产阶级始终不停地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革命。其次,资产阶级日益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使得生产资料和财产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再次,在此基础上,资产阶级使得政治也集中起来,它把以前各自独立的各个不同利益、法律、政府和关税的地区集中起来,使之结合成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法律、民族阶级利益和关税的统一的民族。又次,在全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革过程中,资产阶级消除了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适应的观念和见解,亵渎了一切神圣的东西。之前是“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现在他们则是公开的、无耻的和直接的剥削了:资产阶级消灭了它统治地区的一切封建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它使得人们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关系了;它用利己主义代替了一切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和小市民伤感;它“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125) 。最后,资产阶级发展产生了世界性结果。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得所有国家的物质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消灭了和正在消灭民族工业,使得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地方和民族互相往来和依赖;资产阶级运用迅速改进的生产工具和极其便利的交通工具使得一切民族都进入了文明世界,迫使一切民族都采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变成资产者,从而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资产阶级还使得精神生产也成为世界性的了,它把各民族的精神产品变成了“公共的财产”,比如从各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中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26) ,即世界性的科学、艺术、哲学和政治等精神产品。

第四,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内在矛盾及自我克服。首先,对整个资产阶级社会形成越来越大威胁的、周期性重复的商业危机表明,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其实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历史,其实是反抗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历史。生产力发展壮大,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并束缚生产力,生产力也不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生产力总是在克服生产关系的障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再容纳它所造成的财富。其次,资产阶级有两种办法来克服它危机,一是消灭大量生产力,二是夺取新市场和更彻底地利用旧市场。但是这些办法只会导致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

2. 无产阶级的形成、发展和历史任务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127)

第一,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是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而同等程度发展的。首先是工人从分裂和单个斗争发展到“大规模集结”和联合斗争,然后从工人“同盟”(“工联”)及地方起义发展到“无产阶级”及阶级斗争。就无产阶级成员来说,除了产业工人外,随着工业发展,在统治阶级内部和整个旧社会内部出现了非常剧烈和尖锐的瓦解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等所有这些中间等级的下层,最后都会降为无产阶级。其次,无产阶级本质上是资产阶级造成的,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工业进步并没有使得现代工人的生存条件和地位得到上升,相反却日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之下,贫困增长超过人口和财富增长,因此,资产阶级不能保证他们的剥削对象即工人维持奴隶般的生活,所以已经与社会不再相容了,不能再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社会了。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资本的性质,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而“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而雇佣劳动则基于工人之间的相互竞争,结果就是工人不能维持基本生存条件;资产阶级无意中还造成了另一个它无法抗拒的结果,即工人阶级的结社和革命联合,而这恰恰是挖掉了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是说,随着大工业发展,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恰恰是“它自身的掘墓人”。(128)

第二,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消灭阶级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首先,“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29)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政治斗争。无产者组织起来成为阶级,并进一步组织起来成为政党。其次,无产阶级是当前一切同资产阶级对立的阶级中的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他阶级日趋没落和灭亡。包括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在内的中间等级,他们为了生存和免于灭亡,也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中间阶级是保守的,不是革命的,甚至是反动的,力图开历史倒车。流氓无产阶级则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在某些地方他们也会被卷入无产阶级革命中来,但是他们更加愿意被收买,从事反动勾当。再次,过去所有阶级获得政治统治之后,都会通过全社会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以便巩固他们的生活地位。可以说,过去的所有运动都是少数人的、为了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0) 。复次,无产者没有任何必须加以保护的东西,他们只有废除了自己的现存占有方式,也就是废除全部现存占有方式,才能得到生产力。他们只有摧毁一切保障私有财产的东西,只有炸毁官方社会整个上层,才能翻身做主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所有制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131) 。最后,消灭阶级本身,消灭无产阶级统治。随着阶级差别的消失,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集中了全部生产,公共权力失去了政治属性,不再是阶级压迫的有组织的暴力和政治权力,而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成为统治阶级,使用暴力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也消灭了自身及其统治。(132)

第三,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和结果。首先,无产阶级斗争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33) ,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逐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集中所有生产工具在无产阶级及其国家手中,并且尽快地增加生产力。其次,强制性地干涉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一些可以变革全部生产方式的手段,例如在最先进国家中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征收高额累进税和废除继承权等措施。最后,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134)

3. 共产党人理论的本质

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首先,历史上的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更替,废除先前的所有制关系,是历史运动的一般情况,并不是共产主义独有的特征;其次,共产主义要废除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而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再次,共产主义要废除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结果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因为私有制就是建立在阶级对立和一些人对另一些人剥削上的产品生产和占有,而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是这种私有制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所以,废除了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就是消灭私有制,是私有制的彻底消灭。(135)

4.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真正统一

由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即共产主义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因此共产主义消灭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实现它们之间的真正统一。与此同时,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恩格斯前期理论中出现的“人类”“人”和“类本质”同“人民”“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