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工业化初级阶段完成后,当时全球最大的铜矿生产国美国开始逐渐意识到保护本国资源储量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在其他国家,尤其是智利寻求优质铜矿资源进行跨国投资。
早期智利的铜矿生产量很少,主要以本土小矿企为主。1904年,美国布莱登铜业公司(Braden Copper Corporation)取得了对智利El Teniente矿区的开发权,标志着智利进入现代矿业时期。此后,大量的美国矿业公司陆续进入智利开发铜矿资源。1910年,由美国Guggenheims家族所有的美国智利勘探公司(Chile Exploration Company)取得智利Chuquicamata矿区的开发权进入智利。随后,美国的阿纳孔达铜业公司(Anaconda Copper Company)和美国肯尼科特铜业公司(Kennecott Corporation)分别通过收购布莱登铜业公司和智利勘探公司进入智利从事矿山开发。1915年,El Teniente矿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问题在开采时出现困难,需要使用新的矿产设备,而美国肯尼科特铜业公司刚好具有这种设备,因此趁机收购了布莱登铜业公司。1923年美国阿纳孔达铜业公司通过收购美国智利勘探公司进入智利。此外,20世纪20年代活跃在智利的美国安德斯铜矿公司(Andes Copper Mining)也隶属阿纳孔达铜业公司,其拥有的Potrerillos矿山在1927年正式投产。
20世纪初,在智利发现的最主要的两大矿区El Teniente和Chuquicamata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铜矿资源。但与此同时,这两大矿区的矿山在当时来说算是低品位的硫化物斑岩矿品种,要从这类型的矿石中进行大规模铜矿采选活动需要全新的技术,当时的美国铜业公司则具有开发这类型矿藏的能力和技术。
由此开始,智利铜矿产业逐渐落入外商跨国公司的手中。除了前述两大世界级矿藏以外,美国赛罗公司(American Cerro De Pasco Corporation)和阿纳孔达铜业公司又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发现了Andina和El Salvador这个大型矿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智利绝大部分的外资都进入了矿业,且主要来自美国。在这一时期,前述几大美国矿业公司所在的铜矿产量占到当时智利全国铜矿产出的93%,以及全球铜矿产量的17%。(www.xing528.com)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全球对铜矿的需求激增,美国又控制了智利90%以上的铜矿生产,当时的美国企业将智利出产的铜矿价格压得很低,再以高价卖到国际市场。在这样的形势下,智利政府和国家能够获得的好处极少。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智利政府开始寻求在矿业上更多的控制管理权,以提高能从矿业中获得的税收,并创立了矿业部来监管和参与智利矿业的运营。
1951年,智利政府通过与美国公司谈判签署了《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Convention):一方面提高本国铜矿产品的定价,另一方面让智利政府可以直接获得20%铜矿产品的控制权用以出口到欧美市场。但该协议的条件是,智利政府需要改革不利于外资企业的税收体系,并承诺不向社会主义阵营出售铜矿。该协议虽仅仅维持了两年,但却成为智利早期矿业政策的里程碑。次年2月,智利政府通过10255号法令——被认为是智利最早的铜矿相关法律,以单方面终止《华盛顿协议》,并允许智利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市场上的全部铜矿而非原先的20%。1955年,智利铜矿部成立,成为智利第一个铜矿部门政府机构,由此智利政府才开始负责矿业相关的税收工作,并且负责监管智利本国铜矿市场和参与国际矿业市场的运营。
1955年,智利为了提高外商跨国公司生产铜矿的积极性,颁布了《新政法》(New Treaty Law,即11828号法令)改革铜矿企业的税制标准,对年产量25000公吨以上的大型矿山(1967年更改大型矿山标准为75000公吨)适用较低税率,鼓励大型矿业企业的发展。该法令大大激励了外商新增投资的增长,1956—1960年,来自美国的资本就有4.5亿美元,并大大提升了智利铜矿的探明储量和产量。统计表明,1930—1964年,美资跨国公司总共向智利投入了4.25亿美元,获利高达10.28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