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知识创新差距的战略主要是针对外围地区而言的,通过提出外围地区知识创新发展的战略框架,实现其知识创新的快速发展,达到缩小知识创新差距的目的。根据知识创新的多重驱动力,本书提出的外围地区知识创新发展的战略框架是:利用区外的知识溢出效应(外围地区接受珠江三角洲知识创新的扩散,上文已详细论述);加速发展教育,促进外围地区本地知识的培育;加快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外围地区知识交流的能力;改革R&D体制,提高外围地区知识创新的能力;从制度上保障知识创新的发展。
7.3.1.1 加速发展教育,促进外围地区本地知识的培育
完善基础教育、大学教育、职业培训与“边干边学”、教育援助等制度,推行教育技术创新和教育制度创新,建立区域内生的学习与人力资本积累机制。主要包括:①建立企业的“边干边学”或“边用边学”机制;②由政府出面建立公共的教育与“边培训边学习”机制。学习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特征,并且投资于学习的预期收益不确定、不稳定、期限长,在技术日益复杂化的情形下,评判学习的预期收益更加困难。因此,企业对于学习的投资往往是不足的,政府需要保持对教育和学习的投入强度,促进外围地区的知识和技术积累。
在保证基础教育入学率的同时,还必须特别注意提升教育质量。①加速普及中等教育,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一方面,要迅速打破中等教育规模偏小这个制约中等教育大发展的瓶颈,提高普通中等学校入学率;另一方面,必须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密切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毕业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此外,在农村地区开办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职业学校,提升外围地区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使其能够以一技之长获得增加收入的能力。②放开高等教育市场,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打破国有部门垄断高等教育市场的局面,发展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吸收民间力量和外国资金加速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现行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允许不同类型学校公开、公平招标竞争。③大力发展具有规模效应的跨区域开放式大学,包括电视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大学等,利用卫星和互联网来传播教育内容,使得外围地区的学习者可以享受先进的教育资源。
7.3.1.2 加快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提高外围地区知识交流的能力
外围地区应当增加对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的投资,内容上应当增加各类知识特别是对当地适用的生产和生活技术知识的节目,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知识的应用。加快电信产业开放,引入竞争,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发展的“蛙跳效应”(胡鞍钢、熊义志,2000)。国内外利用新技术的经验都证明,在技术发展历程中,新技术从开始采用到普及的周期越来越短,落后的地区可以利用其没有沉没成本的优势,采用最新的技术迅速实现对先行地区的追赶,我们称之为“蛙跳效应”。外围地区在实施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应引入竞争,采用最新的技术,实现在知识交流途径上的追赶。中小学校应当提高网络普及率,培养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技能,增强利用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7.3.1.3 改革R&D体制,提高外围地区知识创新的能力
外围地区必须调整国有R&D的投入,提高R&D产生知识创新的效率,鼓励民营R&D机构发展,鼓励外资兴办R&D研究中心,从而增加本地区知识创新的投入总量。鼓励一批知识创新R&D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公司化改组,或者形成新型科技企业,或者与企业集团结盟,直接进入市场。允许各类R&D机构参与竞争国家或地区的科学基金、政府资助的高新技术开发项目及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从而获得资助。(www.xing528.com)
充分发挥外围地区现有科技人员的潜力和作用,提高技术人员知识创新的效率。鼓励本地科学家与外地或外国科学家合著科技论文;鼓励科技人员与外地科技人员合作申请专利,提高专利发明人的私人收益比例;推动产业界和学术界联合开展研究与开发,加速成果转化。
确定R&D投资优先领域,增强生产“创造财富型”知识的导向性。政府对知识创新的投资应集中于那些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领域。本地R&D机构的知识创新就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国际市场,应集中于电子产业、制药业和中药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行业。
7.3.1.4 从制度上保障知识创新的发展
外围地区应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增加对外经济交往,创造优势,吸引外地和外国资金,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围地区除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更重要的是在投资服务和环境上同国际惯例接轨,对外地和外国企业实施国民待遇,进而吸引外地和外国投资。
设立激励机制,促进更广泛的参与。政府作为知识创新战略的推动者,一方面要推动对知识创新的需求,同时必须推动与知识创新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在推动同知识创新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上,通过公共政策的引导,吸收个人、区内民间部门和区外组织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保障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更有效地满足公民的需要,更大范围地增进公民的福利。除了有巨大外溢性的公共物品(基础科学研究、基础教育、基础信息网等),许多竞争性的同知识创新相关的商品的提供应当向社会开放,包括应用R&D、高等教育、信息产业部门等,从而促进区内民间部门以及外资的进入。事实上,随着知识转化的加速,一些原来视为纯公共物品的领域,如基础R&D,也变得有利可图,私人部门也越来越愿意在这些方面投资。
加强监督和管理。政府必须保证知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为在知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方面,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政府应对知识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和交易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在制定标准、加强监督和执行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社会的参与:授权民间组织以增加知识创新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并实施监督和评估;制定激励机制,促使提供者自己披露有关的信息。
知识扩散是创新价值实现的途径,要建立有效的知识创新扩散的组织体系。包括建立专门的技术市场,协调企业间的契约安排,促进大公司各部门间规范化的技术转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