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本地知识培育程度差异研究

广东本地知识培育程度差异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11 1990年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大学文化程度以上人才拥有量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计算而得5.4.2.2 科技资源历史积累的差异科技资源的历史积累对区域知识创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带,也成为广东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和扩散源,从而促进其知识创新水平极大提高。

广东本地知识培育程度差异研究

5.4.2.1 人力资源历史积累的差异

本地知识培育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的历史积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差异上。区域人力资源的历史积累深受历史进程和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同时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诱因。广东区域开发的历史大体上是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推进的,区域人才分布也与此相适应。直到唐代,广东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主要在粤北,所以人才分布也没有脱离这个格局。例如从汉到唐广东察举和科举人物共72人,粤北为29人,占40%,珠江三角洲为26人,占36%,其余地区很个别。到了宋代,粤北仍保持人才的重要地位,但已让首位于珠江三角洲,例如在宋代各类科举人才中,粤北占21%,珠江三角洲占34%,西江地区占16%,而潮汕地区人才实力也开始增强,各类科举人才占全省的13%。明代广东经济重心完全移到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粤北在区域人才分布中已完全失去昔日的领先地位。各类科举人才中,珠江三角洲占49%,韩江三角洲占16%(司徒尚纪,1993)。清代广东社会文化背景虽然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客家文化的兴起,梅州地区涌现出大批人才,但人才地域分布格局基本上仍因袭前朝。从广东历代察举人才的籍贯分布观察,广东历史人才差不多一半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其次为潮汕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科技人才、教师先后奔赴粤西、粤北等地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省人才的地区分布。但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人才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大中城市的现象仍无重大改变。据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全省大学文化程度以上人才地区分布中,珠江三角洲共有159216人,占全省的56.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基于经济优势和特殊的政策优惠,形成了人才的洼地效应,吸引了省内外大量人才,1990年其大学文化程度以上人才拥有量在全省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达到64.5%(表5-11),使该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增强。

表5-11 1990年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大学文化程度以上人才拥有量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手工汇总资料计算而得

5.4.2.2 科技资源历史积累的差异

科技资源的历史积累对区域知识创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科技资源历史积累可以从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三方面进行分析。从科技人员数量上看(表5-12),1997年珠江三角洲全民所有制单位科学技术人员人数分别是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1.8倍和3.3倍。从科研机构拥有量看,1997年全省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有278个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全省的58%,而东西两翼和北部地区分别只有122个和77个。再从高等院校分布情况看,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共有32所,占全省的7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省相对雄厚的科技实力,有力地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了本地区的产业升级进程,提高了本地区的知识创新水平。(www.xing528.com)

表5-12 1987—1997年珠江三角洲与外围地区全民所有制单位科学技术人员数 单位:人

注:计算范围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包括党政机关和团体。1987—1990年为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数,1991—1997年包括社会科学技术人员数。
资料来源:陈鸿宇,2001.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新探索.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据该书第127—129页数据重新计算而得

5.4.2.3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差异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相对集中。全省10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6家国家级高新区和4家省级高新区,除1家在汕头外,其他全部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内。广东省形成的“三点一带”高技术产业布局也都位于珠江三角洲内。“三点”即为深圳、广州、中山的高新开发区,“一带”是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1992年又在佛山、惠州、珠海建立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江门东莞2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998年又新建1个省级开发区——肇庆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高新开发区已成为广东产业创新的基地,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强大加速器。至1998年,珠江三角洲的6个国家级开发区共投入建设资金近90亿元,占地面积30多平方千米,完工建设面积400多万平方米,进入开发区的企业2000多家,高新技术项目480项,共实施“火炬计划”130多项;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微型计算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片式电子元件基地,形成全国最大的生物工程药物群体和世界最大的立体彩色照相机生产系统。1998年,珠江三角洲专利申请量达10534件,授权量9351件,分别占全省的78.0%和87.3%。1988—1998年,广东省共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881项,其中80%以上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吴勇华,2000)。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的93.4%;深圳、广州在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龙头作用比较明显(图5-5)。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带,也成为广东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和扩散源,从而促进其知识创新水平极大提高。

图5-5 2000年珠江三角洲各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