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省的知识创新与制度创新研究

广东省的知识创新与制度创新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基础上,把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有选择地推广到外围地区,对指导这些地区的发展,寻求两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广东经济的整体腾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广东省的知识创新与制度创新研究

本书的主题是对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重点以知识创新活动比较活跃、制度创新绩效比较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对象,将其与外围地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分析两个区域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构成、演进、功能与效率上的差异,并最终提出缩小差距的区域创新扩散的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及其外围地区在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既有理论上的意义,又有实践上的意义。

2.1.1.1 理论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不同于流传了近30年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新增长理论,以及高度重视政治法律、组织、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等非经济因素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谭崇台,1999)。现代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已充分显示,知识和制度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与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相联系的是决定协调成本的制度创新,与生产率水平提高速度加快相联系的主要因素是知识进步(匡远配、曾福生,2001)。也就是说,制度因素和知识因素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独立变量。正是制度与知识的互动增进,推动了区域的发展。理所当然,知识、制度与区域发展应该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但是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却很少。一方面,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进展没有很好地在区域研究中得到实证和反思;另一方面,大量的区域发展研究没有吸收新的经济学理论的成果。总之,仍然有许多的问题待研究,如:在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下的经济地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何运行;内生增长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如何对区域发展进行指导;知识和制度因素在区域差异中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扩散和动态关系如何、机制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利于地理学对区域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1.1.2 实践意义(www.xing528.com)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广东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省、全国甚至国际上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累了良好的经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区域发展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地区,已有不少研究初步总结了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模式。在经济发展上,珠江三角洲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的腾飞,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配件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空调、风扇等家用电器铝型材建筑陶瓷等的生产基地,并初步完成了由初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向高级资本密集型工业的结构转化,而原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开始向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扩散。传统的桑基鱼塘、水稻甘蔗农业逐步被花卉、水果种植和新型养殖业等高附加值农业所取代。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区内形成了多个全国规模的工业品农产品批发市场。高新技术在三大产业中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该地区涌现出全国最大的计算机生产基地、最大的片式电子元件生产基地、最大的生物工程基地、最大的立体彩色照相机生产基地等(吴勇华,2000)。

相对于珠江三角洲的迅速发展来讲,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粤北、粤东和粤西)的发展相对缓慢。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以来,在新的外部环境与新的经济机制和政策的作用下,这种经济发展差距有逐步扩大之势。如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帮助和促进相对落后的外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甚至是关键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发展的实践对进行珠江三角洲和外围地区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总之,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仍是地理学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将相关的经济理论引入区域经济实证分析,在比较中认识各地区发展的优劣势,总结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珠江三角洲本身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把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有选择地推广到外围地区,对指导这些地区的发展,寻求两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广东经济的整体腾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