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地理学区域发展理论的发展与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体现的研究特点看,与主流经济学理论方法的融合是区域发展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随着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创新理论、新增长理论、制度理论的建立为传统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工具。区域发展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范畴都得到了明显扩充,如新制度主义区域发展理论强调区域发展的特定技术、制度和社会基础,强调区域发展的动态过程。人们将会更加重视区域经济的特定制度结构对企业联系框架和企业间网络、知识的循环、组织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市场的行政管理与区域管制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助于动态区域发展理论的形成。经济地理学也开始转向区域发展特定技术和制度环境的分析。如摩根(Morgan,1997)等提出了“学习区域”概念,试图将网络、技术和制度创新、制度环境联系在一起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新区域增长理论将递增收益归结为内生的技术变化,把内生的知识和技术进展作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地理学将重点研究这种递增报酬是否和在何种程度上是基于地理的或被定位的。马丁和森利(Matin,Sunley,1998)使用内生区域增长和本土化发展的概念,试图将经济学中以不完全竞争、收益递增、外部性、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等为核心的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克鲁格曼的地理经济学同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构筑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机制。由此可见,在“区域学习创新—地方环境—区域增长”这一区域发展研究的新议程下,地理学和新熊彼特主义、新古典主义与新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和新制度主义之间出现了某些更深更广泛的融合趋势。地理学区域发展理论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对主流经济学的借鉴上。
1.1.4.2 新区域发展理论实证研究较薄弱
科学的理论需要获得案例研究的经验支持,区域发展的二元结构研究较成熟,实证研究也大多围绕着核心与边缘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程度而展开。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区域发展新的决定模式,这些要素如知识、制度在空间上的作用机制如何,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多大,在区域具有什么特征以及如何运行,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新区域发展理论还处于理论的完善与补充阶段,没有在区域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实证和反思。因此,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化,必须以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案例研究为基础,分析在区域发展新要素(知识、制度、创新)的作用下区域发展的模式、动力机制,这些新要素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战略等问题。(www.xing528.com)
1.1.4.3 系统的基于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的区域发展理论尚未成形
区域发展理论对于国家层次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比较关注,学界已经提出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而对于区域层次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相对滞后。新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都从不同侧面讨论了知识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系统的基于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区域发展理论尚未成形。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系统和规范化的分析指标体系。在实践领域,以对具体地区的创新系统描述为主,一方面表现为对国家层次以及国际层次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探讨较集中,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某些经济技术发达地区创新的分析研究较多,而对于一般地区甚至落后地区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