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老字号业态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老字号业态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从根本上说,老字号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对属于文物的老字号实物,应按文物保护法规的要求,妥善进行保管。

中华老字号是中国特有的经济与文化现象,主要分布在餐饮、零售、酿造、医药等行业,不仅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象征,还承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华老字号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凝结了数代经营者的智慧,吸收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当地风土人情交融,创造和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拥有的传统技艺、经营管理思想和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国优秀商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老字号因为“中华”二字而具有了特殊的历史意义与内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商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然而许多优秀的工商企业以诚信、重质、价廉等优良的经营品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形成了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号。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华老字号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由于外国列强用炮舰打开国门,国内经济秩序遭受到极大的冲击,神州大地民不聊生。许多有名的中华老字号在这样的打击下,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是,另有更多民族工商业者开始了创业或变革。他们理性地认识到西方文明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不断吸收西方经济管理的先进理念,决心以实业救国。

然而随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内战不断,经济普遍萧条,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更使民族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抗战全面爆发后,不少爱国民族资本家为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西南内地,并迅速恢复生产,以支持大后方经济发展,支持抗战。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房,或被日军毁灭,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行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抗战结束后,正当人们以为民族经济开始重新振兴之时,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肆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在逆境中成长的民族工业,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精神。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杭州沦陷,日军逼迫都锦生出任伪职,都锦生宁死不从,避入三天竺寺。日军恼羞成怒,把都锦生在艮山门的丝织厂付之一炬。今天我们研究中华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商业内涵,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是它的民族精神,没有这种精神,老字号不可能在西方列强的炮舰下、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中、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下惨淡经营、坚持创业,民族精神是支撑老字号走到今天的核心力量之一。这种民族精神也是现代中国强国之梦的力量源泉。

这些有着民族商业文化积淀的老字号,经受住了极为曲折、不平凡的磨砺,其经营历程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工商业发展规律,带有深厚的历史印记与民族特色。因此,从根本上说,老字号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体系包括:老字号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经营管理理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老字号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形成的家传秘方和绝活、绝技、绝艺;老字号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直接创造并世代延传而积淀下来的传统商业文化、商业文明和传统知识;老字号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形成的老字号传说、商业习俗、生活习俗等。[2]

实业家都锦生

老字号在长期的生产和商业实践中,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采取传统工艺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以“师父带徒弟”方式传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绝活、绝技、绝艺。这些文化遗产生动、鲜明地证明了老字号的真正价值和魅力。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年代久远、文化内涵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积极推进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和传播。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有“小热昏”、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湖笔制作技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等,都是老字号企业所拥有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商务部和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商改发〔2007〕45号),将老字号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置于一个全新的高度。该《通知》指出:

一、进一步提高对保护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老字号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老字号的传承和保护,对促进商业文明建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保护传承人和传统技艺重视不够,珍贵的传统技艺和经营理念得不到有效传承。加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www.xing528.com)

各地商务、文化主管部门必须从保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从发展民族商业、弘扬民族品牌、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战略着眼,提高对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我国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认真做好普查工作

保护老字号,首先要做好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各地在开展老字号普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老字号的传统手工技艺、资料和实物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采取录音、录像、文字、绘图等手段,对各地老字号现存的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收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对属于文物的老字号实物,应按文物保护法规的要求,妥善进行保管。对重要的老字号场所,要划定一定的保护范围,对有关建筑和器具进行整体保护。要建立老字号的相关档案或数据库,有条件的老字号还可以建立展示中心或博物馆,专门保存和展示老字号的实物资料和重要文献。

三、鼓励老字号的传承

各地在老字号的保护工作中,要将老字号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保护和扶持的重要对象。开展对掌握主要传统手工技艺的老字号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资助代表性传承人授徒传艺,并为其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以及开展展示、研讨和宣传活动的条件。

四、将老字号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涵盖了一些老字号或与老字号相关的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的名录也涉及不少老字号项目。地方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协同商务主管部门,对于老字号所蕴含的传统技艺和经营理念,根据其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分别纳入省、市、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切实加以保护。

在即将开始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中,各地要结合老字号的保护工作,对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符合条件的要优先列入省级名录并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各地商务、文化主管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争取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城乡规划,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老字号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积极开展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展示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3]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字号工作者在长期生产和商业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代代老字号工作者的思想力、创造力和生存力的结晶,是支撑老字号传承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激发老字号创新的重要力量,是老字号的文脉。[4]我们要通过加大保护投入、创新保护方式,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推动老字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