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盟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实践:推进绿色发展

东盟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实践:推进绿色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甘再水电站建设中,中水电通过与柬埔寨本地和国际环保组织的接触,提升了应对当地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于2011 年率先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对未来水坝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总体规划,包括规划目标、环保承诺、社区政策等。因此,中国企业及员工要提升自己的环评管理水平,将环评事项拓展到项目调研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后续跟踪阶段。

不论是1999 年的《次法令》,还是2009 年制定的部门规章,都没有对环评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影响类型进行界定。略有提及的部门规章的附件也只是说初始环评(Initial EIA)侧重现有存在的数据,而完全环评(Full EIA)则是对现有数据更为具体和深入的研究。这些法律中并没有提到项目的替代方案,如项目不具有可行性、间接或累积影响分析、公众健康和社会影响分析以及跨境环评,缺乏这些将大为削弱环评的初始目标。而《草案》中虽然没有对环境或社会影响评价进行定义,但提到对所有开发项目、商业行为、投资行为的环境、经济、社会、健康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都必须进行评估[80]。同时,《草案》也首次提到了要进行气候变化影响评价、累积影响评价和健康影响评价等[81],《草案》中的这些立法条款对中国企业的环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甘再水电站建设中,中水电通过与柬埔寨本地和国际环保组织的接触,提升了应对当地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于2011 年率先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对未来水坝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总体规划,包括规划目标、环保承诺、社区政策等。其次,对移民和环境问题,中水电将世界银行的保障政策作为最低标准;在社区关系政策中,承诺将国际金融公司的绩效标准纳入考虑范畴[82],这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绿色基础。

基于上述对《草案》的分析,以及环评法修订的推进,中国企业在入柬投资上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环保管理水平。借鉴国际组织的绿色标准,结合柬埔寨法律规定实际为导向,制定中资企业自身的环保标准。同时,在环评考虑因素、气候变化、累计社会影响、健康影响方面针对性构建环保制度和提升应对能力。同时要建立和健全环保培训制度,提升员工的环境、健康和生产安全方面的知识水平,使员工了解和熟悉东道国的环保法律规定。

针对《草案》中提到环评报告的备选项,如项目不具有可行性,中资企业在项目前期调研时,要对环境和社会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不能一味偏重于工程项目的经济、技术和金融问题,要依据环评法中的要点进行细致筛查,宁可错失或推迟项目,也不能忽视现实中的环保和生态问题。(www.xing528.com)

同时,针对柬埔寨当前环评法中缺乏“跟踪”(Follow Up)[83]条款,《草案》也增加了对环评报告中的事项的执行和后期监督机制[84],规定了项目方在确保有效监督和及时汇报方面的明确义务。因此,中国企业环评通过后还应注意后续环保回馈,需要定期向环境部下的环评部门(EIA Unit)汇报环评报告的实施情况,对于有重大环境或社会影响的项目,环境部还会出台部门规章引入外部环境审核人员予以审核。针对环评的执行情况,《草案》还提出了违反环评的一系列整治措施,包括分两章节对环评违法和惩罚措施予以规范,以及给予公民个人诉讼权利[85]

因此,中国企业及员工要提升自己的环评管理水平,将环评事项拓展到项目调研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后续跟踪阶段。企业内部要有专门团队负责此类事务,熟悉每个阶段环评条款和具体要求,严格执行环评法律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