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制度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不同的班主任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班干部,却有着不一样的认识。一部分老师认为,班干部是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的好学生,是班里面的骨干与核心;一部分老师把班干部看作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设立班干部,主要是为了帮助老师分担一些班级管理工作;还有一些老师把学生视作班级的小主人,利用班干部制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指导他们提升领导、组织、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以上对于班干部的几种认识,并无对错之分,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班主任对班干部不同的认识,将会影响班级中班干部制度的思考与设计,影响对班级小干部培养的方式、方法。
我是一名幸运的教师,陪伴自己人生中一批学生从一年级走到了六年级,也让我有机会站在六年一贯的视角整体设计我的班级建设。我以“自我教育”为理论依据,力求将班级建设成有安全环境、制度保障、广阔空间的“练习场”。并且,我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成长需求,把班级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养良好习惯,练角色认知
三四年级:知处事规则,练是非明辨
五六年级:解青春烦恼,练问题解决
我希望学生在练习场中大胆练习、不断试错,成长为自理明习、自律明理、自主明事的学子。既然班级是个“练习场”,那么,班干部在我们班里,就是一个个练习的“场合”,一个个成长的机会。我们班的班干部制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发展的阶段,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具体安排如下:
•一二年级:参与体验,明确职责
一二年级是小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在此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养成良好习惯,完成由儿童向学生身份的转变。这一阶段,学生们刚刚入学,他们年龄小,能力尚弱,却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特别愿意帮助老师,甚至要抢着参与班级事务。低年级的老师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课间时被学生们团团围住,积极踊跃地向老师索要任务。家长们也对班干部的选拔、任用十分关注,希望老师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多多参与的机会。大家都想做,又该如何平衡这些需求,合理安排班级事务呢?
于是,我决定,要在班级“练习场”中给每一个同学参与体验班级事务的机会。我将班级里方方面面的事务进行细化,学生以月为期,轮换进行。这样既保证了机会的公平,也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了解其职责。
我们班据此制定了“小鬼当家”班级岗位职责表,它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每一个岗位都有负责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都列在上面,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除了大家常见的一些班干部岗位,班里还设置了“健康小卫士”“班级小秘书”“小小园艺工”等负责具体工作的职务。取名方式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岗位名称。
续表
至于家长们特别关注的重要岗位——班长一职,我们班实行的是“一日班长”制度,学生按学号轮流进行,每个人都有机会担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轮岗参与体验班级事务,班主任老师的身份是陪伴者,陪伴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全过程,随时进行细致、耐心地帮助与指导。
•三四年级:成长课程,培养能力
经过两年的参与体验,学生对班级事务已经很熟悉,工作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决定让学生体验一下其他班级比较常用的班干部竞选方式——“竞聘制”,竞选班干部。现行的班干部制度的选举规则多是由学生自荐或推荐产生候选人名单,经由全体学生投票,根据票数的多少决定职务的最终人选。这样的选举制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班干部产生的民主、公平、公正,给一部分学生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领导能力和自信心。
但我并没有在开学之初就急于选举,而是先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为期两个月的班干部成长课程。在我心目中,班级“练习场”应该是全体学生的“练习场”,那么,能力提升的课程也不应仅仅面 向班干部的少数群体展开,全班同学都要一起学习和锻炼这些未来生活和学习都应掌握的能力。至于要不要参选班干部,就要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选择。
班干部成长课程包括服务意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我和学生一起搜集、整理了班干部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工作方法。如沟通能力的课程中,通过“赞美的力量”“如何说,同学才愿意听”“提醒同学改正错误的几种方式”等主题培训,让学生们掌握与别人友好沟通的方法,减少矛盾摩擦等。
后来,班干部团队经选举产生后,我们还实行了班干部例会制度,每两周一次工作总结,每月进行一次述职报告。班干部利用班会课时间向全体同学汇报一段时期班级工作的开展情况,其他同学也可以借此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想法。(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我在班级事务的管理上已渐渐退居“二线”,更多的是一种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培训,把更多的实践机会交给小干部,让他们践行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六年级:任务招募,自主管理
“竞聘制”持续了两个学年,学生很快升入了高年级。我们开始以圆桌班会的形式讨论班级问题。圆桌会议是指围绕圆桌举行的会议,圆桌并没有主席位置,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中心。班会以这一模式开展,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感与主人公意识。每次班会的中心议题,来源于每周班会议题本,都是学生自行提出的班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展开讨论,形成解决方案。
有一次,学生把矛头指向了班干部制度,犀利地提出了班干部制度的种种弊端。比如,学生提到现行班干部制度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为集体服务的机会,选来选去总是那几个人。而且,这些职务的划分不均衡,有些职务忙个不停,可有些班干部却少有工作可做,甚至一学期下来好似挂了个空职。还有学生关注到,班干部在学期初评选完毕后,要担任整个学期的职务,到了学期末,进行“优秀班干部”评选时,才会对他们进行总结性评价。这就导致这些同学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得到实时的评价、监督,对能力的提升不利,且会导致后期学生出现敷衍、懈怠的工作态度。不得不承认,学生们说的很有道理。这也是班干部制度受一些社会人士诟病的问题所在。那么,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学生在班会上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最后提出,我们班能不能不设班干部呢?这样大胆的想法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我们班就真的取消了班干部制度。
为了保障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们将班级任务分解为常规任务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常规任务通过“任务招募制”完成,改革的理念为转变身份,将班级管理者改为任务负责人。具体做法是,将班干部的管理职责细化为一个个任务,招募愿意承担的同学领取并完成任务。实践活动则通过“申报审批制”进行,班级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自行提出主题,独立设计活动,召集相同兴趣的伙伴相互协商,共同合作完成。
学生领取并完成任务的流程是这样的:
(1)领取任务单,填写信息
(2)宣读任务,阐述计划
(3)投入实践,教师指导
(4)总结收获,接受评价
(5)述职报告,总结经验
任务单上具体地写明了任务的要求和应达成的工作效果,任务结束以后,任务负责人需进行自评,并且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述职,同学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们的评价符号独特,充分彰显个性。我作为班主任老师也会给出相应的评语与改进建议。这份填写完成的任务单对上一任负责人做出了评价,还成为下一名想要认领此项工作同学的“风向标”,他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经验、方法,改进不足。
任务招募制在班级中实施以来,得到了班中同学的广泛支持。由于任务的项目多,且按月轮换,所有学生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长选择相应任务去完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许多性格内向,在班级中从不主动竞选班干部的同学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任务。并且,在三级评价制度的监督与激励下,学生更加认真地投入到任务中,敷衍、懈怠任务的情况大大减少,任务完成的质量高。“就职演说”和“述职报告”两项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我一路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在班级这个“练习场”中,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大胆练习,不断试错,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逐渐成长为独立承担班级事务,进行自主管理的小能手。而我也在班级发展、小干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转变身份,从一点一滴教导,参与整个班级事务过程的陪伴者,转变为指导他们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服务意识的指导者,现在正努力成为他们的引领者。
不论身份如何变化,我始终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班干部制度,助推班干部“变形”,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更好地实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信心与责任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