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完消防演习,孩子们开始听安全知识讲座。当时,讲课的老师播放了2个车祸瞬间的小视频,是特别惨烈的那种,人都被撞飞出去了。我们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经受过一些疼痛,当我们目睹重大事故的瞬间,都会对伤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它可以算作是人的同理心。
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认为:同理心源自身体上模仿他人的痛苦,从而引发相同的痛苦感受。但孩子们被家长们保护得很好,很少感受到疼痛,对生命也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当他们看到惨烈的车祸景象时,我们班孩子大部分在兴奋地尖叫,甚至有一个小男孩笑出声来,只有极个别的孩子蜷在座位上,觉得这个场景很可怕。
我从这件事中认识到,孩子们被影视剧、动画片中的情节误导得很严重,他们并不清楚现实中人被车撞到会疼,会受伤,会流血,甚至会死。他们以为车祸视频里的人也会像灰太狼一样,无论被弹飞多少次还是会在下一集活蹦乱跳的出现。
我能理解他们的表现,但我没办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对生命冷漠的人。所以,回到班里,我先是向孩子们表明了我的态度。又在班会课时,开展了名为“尊重生命”的主题班会活动,向孩子们展示了母亲的怀孕、生产的过程,让他们明白生命来之不易。
同时,我又借助2008年的“5·12”大地震事件,让孩子感受生命的脆弱,以及人们为了挽救生命所付出的努力。在最后观看“5·12”地震纪录片时,好多孩子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当看到孩子某些让人不喜欢的行为时,我们先别急着发火,批评他们。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过,才没有和我们一样的体会。可能孩子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生命,但他们一定知道,在别人承受痛苦时,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我们要相信孩子是善良的,需要我们带着他们去感受和体会未知的世界。当我们触及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他们的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看完这篇分享,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和感受是什么?
我想到了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的一句话:“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教育的本质,说到底就是生命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尊重生命,尊重个体。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大软肋。
既有欠缺,就须弥补。事实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乃至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机会来向孩子阐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会他们如何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王宗(Anita)老师在给教师的培训中,介绍过一个名为“诺亚方舟”的游戏,其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生命价值观,学会珍惜和热爱生命。
这个游戏的指导语是这样的:“现在,有一艘小游艇即将沉没,船上载着八位客人:年轻有为的市长、了不起的奥运会冠军、受人喜爱的偶像女神、叱咤风云的股市大亨、怀着宝宝的准妈妈、一个4岁的小孩、一位百万富翁、求生专家。救生艇只有四个座位,作为船长,你需要作出艰难的决定,让哪四位客人先上游艇?”(www.xing528.com)
其实,孩子们所选择的四位客人,折射出的就是他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折射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无意识的价值引导。如果家长旁观孩子玩这个游戏的话,也是一次很好的反思家庭教育的机会。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是一次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来正常有序的生活,让亲人们在春节无法欢聚,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学校无法按时开学。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有的人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奔赴抗疫的一线;也有人蛮横无理,不配合检查;还有人隐瞒病情,传染给他人……这些都是人性的呈现,而我们也可以让孩子透过真实的现象,认识到何谓责任、担当、勇敢、合作,同时也认识到何谓自私、自利、罔顾他人的生命安全与辛苦付出,以及不尊重规则给自身、给他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教育,不能停留在狭义的层面,而是应实现全人教育。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点燃人性的善与爱,并最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可以说,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最后,让我们共享一段颇有深意的教育启示:“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课后思考
课题1:
一天上午,英语老师怒气冲冲地找到班主任李老师,告诉她班中有几个男生在微信群中骂她。此前,班中几个男同学建了一个没有家长、没有老师的微信聊天群,常常在群中讨论手机游戏的问题。前一天,英语老师因课时问题占用了信息技术课,几个男同学因为不能上自己喜欢的课程,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在微信群中抱怨了英语老师。
如果你是班主任,会怎样处理上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渗透哪些教育内容?
课题2:
一次春游,班主任李老师观察到班里的小崔同学带了150元,这对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可是一笔巨款。到了自由活动时间,小崔在公园的商店和小贩手里买了一堆零食、装饰品,手里拿不下,就随手送给了其他同学,150元钱很快就花光了。回到家后,妈妈见他把钱花光了,十分生气,要求他把送人的东西要回来。小崔担心同学说他小气,把情况告诉了班主任,寻求帮助。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如何帮助小崔同学?又会借助这一事件,给学生渗透哪些教育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