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现实探索: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的学与实践

教育现实探索: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的学与实践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然,有同学跑到我身边刻意压低声音,说:“孙老师,我刚刚听班的同学在传,咱们班赢是因为您贿赂了评委!”可如今我居然被学生质疑贿赂评委,靠不正当手段让自己班级取胜,我心中的委屈、愤怒油然而生。刚一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辩论赛中,孙老师是不是贿赂了评委?”我清了清嗓子,说道:“前两天,我听到一个传言,有同学怀疑孙老师在辩论赛上贿赂了评委,才让自己班取胜。你们知道这件事吗?”

教育现实探索:教师与社会情感课题的学与实践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说:“科学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是惟真理是从的精神。无论你所掌握科学知识的程度如何,你一定要有科学精神。敢于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并大胆求证。”

现代社会提倡创新,而教育也提倡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然而,如何把真正的科学精神讲授给学生呢?是要专门拿出来做一个专题讲座吗?我们说过,过于刻意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反倒是,在学科和活动中渗透有关科学精神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科学精神强调,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我们都知道,其意思就是,要有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但如何把这种思想传递给学生呢?

当我们的物理老师在讲到“自由落体”的时候,可以顺带介绍一下伽利略:他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且对任何事物都质疑问难。无论是学校的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他都敢提出指责;对于哲学家们崇奉的“绝对真理”,他也想探明个中深意,甚至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主张也提出质疑……借助一个知识点、一位物理学家,引出的是质疑精神,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其实,在课堂之外,我们也有许多进行渗透教育的机会。

舞台上,L同学涨红了脸,声音高昂,甚至已至嘶哑。他的手臂激烈地比划着,试图用肢体动作加强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其他三名同学坐在座椅上,神情严肃、精神专注,认真倾听队友的发言,随时准备补充说明。舞台下,坐满了六年级的观众,他们密切关注舞台上的“战况”,为自己班同学的精彩发言欢呼、喝彩……这一幕,就是发生在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六年级组辩论赛上的情景。

两个班级,8名辩手,激烈地展开对决:六(2)班在资料查询及准备方面十分充分、完备,有资料“加持”,语言表达也显得更加流畅;六(1)班的L同学凭借缜密的思考,犀利的表达,始终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不放,有理有据地组织语言进行辩驳。最终,六(1)班以一票优势险胜六(2)班,取得了辩论赛的胜利。

辩论赛结束后,我回到班里,准备继续上课。突然,有同学跑到我身边刻意压低声音,说:“孙老师,我刚刚听(2)班的同学在传,咱们班赢是因为您贿赂了评委!”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炸响在耳畔,我一时呆住了,不知该怎样消化这句话,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为人27载余,我自诩为人老实、正派,从不违反规则,更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贿赂”二字从未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可如今我居然被学生质疑贿赂评委,靠不正当手段让自己班级取胜,我心中的委屈、愤怒油然而生。

但我知道,这些负面情绪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让我站到学生面前澄清自己,总觉得语言苍白无力,万一这些孩子认为我是在“找借口”或“掩饰罪行”,那就更糟糕了。可如果放任传言不管,万一越传越邪乎,导致事态扩大,影响肯定会更坏。

唉,好吧!这件事既然由辩论赛而起,索性我也以辩论的方式进行处理吧!

借助周五下午“品社”课程的契机,我决定临时调整教学内容,给学生们好好上一场品德教育课。刚一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辩论赛中,孙老师是不是贿赂了评委?”下面则端端正正地写了两个词——“正方”“反方”。

六(2)班的同学看到黑板上语句后,反应不大一样:多数同学面露不解,可能是尚未听到传言;也可能是了解事情经过,但不清楚我想做什么?也有些学生看到黑板上的话,开始躲避我的眼神。这些同学平常总是咋咋呼呼地进入教室,今天却始终不发一言。

上课铃响起,教室内焦灼的氛围稍稍降温。我清了清嗓子,说道:“前两天,我听到一个传言,有同学怀疑孙老师在辩论赛上贿赂了评委,才让自己班取胜。你们知道这件事吗?”

“没有呀!”“我没听说!”“我不知道呀!”……这种局面我早已料到,在这种貌似要“秋后算账”的时刻,这些孩子要承认这事跟自己有关,那才不正常呢!

于是,我指着黑板上的话说道:“不管大家之前是否知情,既然有人提出质疑,而我作为当事人,肯定要给大家一个说法。只是我不便为自己辩解,这样有找借口的嫌疑。既是辩论赛上出现的问题,那不妨还以辩论的形式解决。我究竟有没有贿赂评委这个问题,就是这次辩论赛的议题,你可以任意选择一方,我们一起来梳理论据。”

我在“正方”后面写下——“孙老师的确这么做了”;在“反方”后面写下——“孙老师没有这么做”,然后说道:“你们任选一方,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进行辩论。”(www.xing528.com)

六(2)班的同学听到我这么说,面面相觑,似乎没有想到,我居然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处理问题。我冲他们微微一笑,说:“别愣着了,也别觉得不好意思,可以大胆地说,就把它当成一次真正的辩论赛就行。”

过了一会儿,一个男生站起来。他是我原来的学生,算是“老朋友”了。他说:“孙老师之前一直是我的班主任,我和孙老师相处了五年,她一直是个很正直的人。”

“谢谢你对我人品的肯定!”我转身将他的论据写在反方观点下方(一直很正直),接着解释道,“我组织这个辩论赛,不是为了找人证明我都清白。只有反方观点可不行,有没有选择正方观点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教室里沉默许久,无人举手,更没有任何人发出声音。我说:“那好吧!我来支持正方观点,我的第一条论据是:我作为六(1)班的班主任,虽然也教你们班,但从情感层面上,的确更亲近六(1)班。这是事实,无从争辩,这一条我写上了啊!”

我写完板书,继续号召六(2)班的同学选择立场,提供论据。我明显感觉到,当我说完第一条正方观点,同学们放松了一些,开始交换眼神,不少同学跃跃欲试,准备发表观点。

“我支持反方观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没有确凿证据的传言不可信。”

“我支持反方观点,孙老师和孟老师组织这场辩论赛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辩论所搞的活动,得胜的一方没有奖状,也没奖品,其实犯不上冒这么大风险去贿赂评委取胜。”

……

这么听下来,还是反方观点为主导,正方的声音迟迟没有出现。

这时候,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支持正方观点,孙老师心里肯定希望自己的班能赢。”

“说得没错!”我对着这个勇敢的女生笑了笑,说,“也要肯定你,能真实、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还可以再给正方补充两个论据:第一,辩论赛中的评委李老师是我的朋友,辩论赛期间,她曾经走向我和我说过话;第二,当时选票是由评委老师进行的唱票,没有直接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我把一叠选票放在讲台桌上,接着说:“当然,我今天把它们带来了,下课后你们可以来自行查看。”我将正反双方的观点与论据在板书上整理好,指着它们说:“好了,现在双方的观点已经明确,立论环节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针对对方的观点和论据,找出其中的漏洞进行攻击。攻辩环节开始,请大家继续自由发言!”

这群喜欢辩论的同学们来了兴致,纷纷起立进行辩驳。教室从喧闹走向寂静,见同学们已经争论得差不多了,我走到教室中间,真诚地看着同学们的眼睛,说:“今天的辩论就到此结束,和所有辩论赛的辩题一样,观点没有对错之分,全看你自己相信或支持哪一个。至于我究竟有没有贿赂评委,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问心无愧。至于你们,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我希望,至少你支持的观点不是你猜测出来的,而是有真实的证据去证明。”

许多学生听到我这么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也有些孩子频频点头,像是在认同我的说法。我接着说:“如果我们把视角跳出这件事,我还希望你们知道,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有许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推送到你的手机上,传到你的耳朵里。我希望大家不要轻信,要有质疑的精神,去自己寻找证据,去认识真实的世界。好了,大家下课吧!”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写下这个成长故事时,被学生质疑、挑战时的委屈心情已全然消失,想起来的全是自己进行“危机公关”的“英明睿智”。这件事,既是学生给我带来的挑战,也成为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我进一步坚信,问题和错误是成长的契机。对学生来说是这样,于我而言,亦是如此。

教育无时不在,教育无处不在,活动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融教育于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把每一个出现的问题当成教育的切入口。我相信,只要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发挥自身最大的教学机制,这样的教育远比说教更有价值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