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学生小团体的方法和态度

解决学生小团体的方法和态度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学生中的“小团体”,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从上述的层面来讲,“小团体”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对待班级中的“小团体”,既要支持他们正当的活动,又需进行必要的引导。那么,怎样对学生中的“小团体”进行干预呢?其次,要充分了解小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学生中的小团体,往往也有一个核心人物,在对小团体性质进行扭转的过程中,找到这个关键人物很重要。

解决学生小团体的方法和态度

很多一线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倾向于和同伴交往,并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与自己在兴趣、爱好、活动等方面相似或相容的对象,继而发展成一个关系相对稳定的“小团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班级中的小团体,每40人左右的班中有8~10个,50人左右的班中有10~12个,60人左右的班中有11~13个。通常来说,小团体的数量和班级规模成正比。班级中的小团体规模,有68%左右都是2~3人;有18%的是4人规模;5~6人以上的小团体往往在小学高年级才出现。

对于学生中的“小团体”,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很多事物,之所以存在,必定有其道理。“小团体”是学生同伴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需求,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支持;学生在相互的交往中,还可以有效地吸收同伴的经验,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

从上述的层面来讲,“小团体”是有积极意义的。但问题在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尚在发展中,“小团体”的利益和规则有时会和班级的利益、纪律相冲突,且如果“小团体”的活动过于频繁,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影响,继而做出违法乱纪等行为。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对待班级中的“小团体”,既要支持他们正当的活动,又需进行必要的引导。

那么,怎样对学生中的“小团体”进行干预呢?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首先,对于班级中出现的小团体,教师要弄清楚,这种小团体的性质是什么?通常来说,学生结成小团体往往是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和习惯,这种爱好和习惯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如果说,学生是因为喜欢读书、踢球结合成的小团体,那要掌握一下他们的活动规律,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对于积极的方面,要给予肯定;对于无益的方面,要及时想办法干预。(www.xing528.com)

其次,要充分了解小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尽管几个学生结成了小团体,但他们依然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教师需要掌握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单独进行教育。当单独的个体发生转变后,整个小团体的方向也会发展改变。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持续地做工作。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都清楚,学生的行为习惯是有反复性的,这跟他们的年龄有关。毕竟,心智成熟是一条漫长之旅,我们的教育也要遵从规律,不能走得太急。

再者,找到小团体中的核心人物。学生中的小团体,往往也有一个核心人物,在对小团体性质进行扭转的过程中,找到这个关键人物很重要。我们说过,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发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同。通常来说,小团体中的核心人物,往往比其他同伴更加成熟一点,他说的话、做的决定,也比较有权威性。如果教师能够争取到这个核心人物的配合,那么对于管理整个小团体的工作,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要走近这个核心人物,需要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周围的朋友,逐渐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其从内到外完成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具体要怎样执行,教师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但别忘记了,遵从心理规律,可以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在处理“小团体”的问题时,教师需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更要充分运用教育智慧,把每一个“小团体”都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