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得性无助对孩子影响深远

习得性无助对孩子影响深远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样的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也会影响他们日后的人生。

习得性无助对孩子影响深远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进行了一项经典实验:最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当蜂鸣器发出响声后,就对狗进行电击。关在笼子里的狗,无法躲避电击。多次试验后,蜂鸣器响起,在进行电击之前,把笼子的门打开。此时,狗非但不逃跑,而且还没有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并浑身颤抖。

狗原本可以主动地逃出笼子,躲避电击,结果却绝望地等待痛苦来临,原因就是过去多次遭到电击都未能逃离,这种屡试屡败的经历,致使它产生了一种对现实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绝望。对于这样的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一直很重视“为学生塑造成功的体验”,原因就在于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觉察到自己的行为无法达到特定的目标、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且反复遭遇挫败打击,他就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观念: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这个错误的观念,会影响他的行为选择,如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有些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觉得挺有趣,也不难学,积极性很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有的单词记不住,又不太会翻译,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继而感到焦虑。这种情绪自然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加之那些不太美好的挫折体验,就让这些学生产生了一个想法:我可能没有学英语的天赋。然后,他们就不再为学习英语而努力,时间久了,成绩就变得越来越差,印证了他们的“预言”。

导致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原因,不仅限于其自身,教师的影响也很关键。有些学校和教师,包括家长,过于看重成绩,甚至把分数当成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不良的竞争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让他们也陷入不健康的竞争中。这样一来就导致,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遇到问题也难以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在无助的状态下没有人伸出援手,同时还要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自然就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动力,也会影响他们日后的人生。绝望的体验多了,就变成了一种刻板的思维模式和生命态度。在认知层面,会产生个体行为与结果之间无相依关系的期望;在动机层面,不敢尝试,对机遇视而不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在情绪层面,变得冷漠、消极,甚至是抑郁。

然而,不是每个人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都会感到无助和绝望。我在工作的过程中,接触过不少阳光乐观的孩子,他们特别勇敢,遇到问题都是想着怎么解决,克服困难。那么,身为教师,我们该做点什么,才能避免让学生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呢?如果有些学生已经陷入此怪圈中,又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第一,鼓励和支持是预防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基石。

通常来说,在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客观的、完善的自我意识,他人的评价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要尽力做到一视同仁,消除对后进生的偏见,同时也要多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对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这是一种正向的强化。如此,不但可以减少学生的不自信,也能避免习得性无助的产生。

第二,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是预防习得性无助的关键。(www.xing528.com)

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普遍存在归因障碍,他们倾向于从内部、稳定、普遍、不可控等方面进行归因,而这种不恰当的方式正是形成习得性无助的根本。所以,教师要借助生活中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归因方式。

当学生遇到挫败时,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要让他们认识到,引起失败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个体自身的因素,如复习不到位、做题时马虎;也可能是外部环境的因素,如试卷难度大,老师评卷的要求严格等,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归因。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努力,他们是可以获得好成绩的,继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减少自责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第三,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可防止习得性无助的产生。

心理学家韦斯做过一个实验:把小白鼠捆在桌子上,持续数小时频频给予电击,他发现:如果电击是任意的、偶然的,大多数小白鼠很快就患上严重的胃溃疡,据悉这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如果电击之前有预警信号,则胃溃疡出现的频率就会降低;如果既发出警告,且小白鼠又学会以某种简单的方式逃避电击,胃溃疡出现的情况最少。

可见,如果有机体对挫折或失败事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或者有应对方法,那就可以减少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实验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就是,要让学生对挫折和失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知道逆境也是人生的一个常态,对挫折和打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一点耐心,多教给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学生对挫折有了耐受能力,同时又懂得如何应对,就会减少失败的概率;即便遭遇了失败,也不至于因无力应对而感到失去控制,产生习得性无助。

第四,创造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是减少习得性无助的有效措施。

我们说过,社会互动和外部环境会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选择。作为教师,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创设良好的人际学习环境,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融洽、友爱的关系。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产生“被抛弃”“被遗忘”“被歧视”的感受,这样的话,学生才有安全感,不会担心自己因失败而被学生或老师另眼相看,从而保持继续努力的勇气。

身为教师,我们自然不希望看到学生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境地,也正因为此,才更需要在工作中积极地引导孩子,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毕竟,教育不只是短暂的几年时间,它关乎孩子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