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夏天,我应朋友的邀约,参加了一个有关正念的工作坊。为期两天的课程,带给我诸多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引领老师说话的语气、音色,让我觉得特别舒服。起初,我会跟那些情绪感受作斗争,有抗拒和厌恶,但随着老师的引导,我开始慢慢地接受,允许它们存在,最后让那些情绪在身体和心里流过,安然地回归到当下。
课程结束后,我觉得自己的内在力量得到了提升,但不是每一个参加正念体验课程的伙伴,都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坐在我身边的那位伙伴,只上了一天课就决定退出了,她私下跟我说:“怎么都静不下来,好像无法进入状态……可能,是这个引领老师让我想起了我妈妈,我和她关系不太好,潜意识里就对老师也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吧!之前也上过其他老师的正念工作坊,比这次的状态好多了。”
同样的课程,同样的引领老师,带给不同学员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教育工作中经常看到的情景:学生对某些教师特别爱戴,也愿意听他们的课,当老师对其提出一些要求时,他们很乐意听取并付诸行动;相反,有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也是正确的,却总是让学生愤愤不平,甚至迁怒于他所教的这门课程。
我们已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了,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因为对引导老师的不同印象,导致课程收获不一,更何况是孩子呢?这不是他们的错,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小学部的一个男生T,各学科成绩都不太理想,每次考试都达不到及格的标准。我相信,对于不少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来说,碰到这样的学生肯定会感到“头大”,常常是竭尽心力,也无济于事。这样的学生还很容易产生一种认知偏差:我就是一个差生,老师都不待见我,我就这样了,看你能把我怎么办?
就是这样的学生,你能够想象得到,他通过一学期的时间,竟然变成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孩子吗?是事实,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了。而这一切的发生,都要得益于他的数学老师,以及他采用的“不靠谱”“不着调”“让人大跌眼镜”的方法。
在某次数学小测验的前一天下午放学时,我们的这位数学老师把男生T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张试卷,对他说:“这就是明天的考试题……”男生T当时就愣住了,上了好几年的学,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更没见过这样的老师。
男生T站在那里惊愕地看着数学老师,不知道对方是何用意?结果,我们的数学老师一脸轻松地说:“没骗你,这就是明天的试卷,你现在就做,不会的问我。”(www.xing528.com)
于是,男生T就在办公室里做起了这份试卷,并将其记在自己的本子上。那一张卷子,连做带讲解,前后花了2个多小时,男生T一会儿都没走神,比以往都要认真,毕竟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也是希望自己能考及格的。
结果,第二天测验,男生T发现,试卷真的和昨天晚上做的那份一模一样。那些题目他已经事先做了一遍了,虽然没有全部记住,但有一半的知识点,他是真的掌握了。就这样,男生T在这次数学测验中,终于成功突破了及格线。
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特意表扬了男生T,称他这次测验及格了,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男生T知道,这是他和数学老师之间的小秘密,但在同学面前被老师认可的感觉,还是让他感到激动,同时也有感动。毕竟,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对他这么“照顾”,这也激起了他学好数学的决心。
自那以后,男生T开始按时交数学作业,不会的题主动问老师,比过去的学习动力增强了许多。之后的一次测验,数学老师再次找到男生T,让他事先做一遍试卷。果不其然,这一次的测试,男生T比之前有了进步。再后来,男生T主动向数学老师提出,以后不用提前看试卷了,他想靠自己的能力试一试。
这位数学老师的办法,听起来似乎是有点儿违背“常理”,但他的解释我是可以接受并认可的——“结果导向”,即站在结果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想要的,不就是让男生T好好学习,提升成绩吗?如果可以达到这样的结果,激发他的内驱力,那么采用逆向思维,用一点特殊的方式,也未尝不可。
事实证明,男生T感受到数学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开始认真学习这门课程,逐渐改变不良习惯。当他的行为发生一系列改变后,他在其他学科方面的表现,也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至此,一个常人眼里的“后进生”,就这样渐渐走向了上坡路。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更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在现实中的呈现。正因为此,北京四中璞瑅学校一直把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石,我们只有让学生感到“亲”,他们才会“信”,继而“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