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教育工作者都听过“5+2=0”的说法,就是在学校接受了5天的知识教育、美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周末在家2天,却因家庭教育的原因,没能把前面5天刚接收到尚未成形的观念和行为指导延续下去,甚至反其道而行,结果导致前功尽弃。
家庭教育取决于什么?这与父母等长辈的受教育程度、教育理念、经济基础都有关系。有些学生家长的教育程度不太高,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子女教育,教育方法也不太科学,这样的家庭教育氛围就很难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只向家长反馈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长除了着急,真的是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找出症结,让家长了解问题出在哪儿?怎样处理比较合适?适当给予一些教育建议。只有专业,才能真正帮助到家长,并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快地实现同步。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建校以来,也遇到了不少类似的情况。孙秀林老师曾经详细地分享过她的一个教学案例,也是北京市第八届“京研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征文。在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它解析了现代不少家庭都面临的“二胎问题”:
为了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以及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全面开放二胎,即一对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开放二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很多家庭开始计划添个“二孩儿”。这股风潮也吹到了我们班,班里的小Z也在今年荣升哥哥,有了可爱的小妹妹。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大宝贝,恨不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爸爸妈妈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里突然再来一个弟弟、妹妹,分走长辈“一半”的关爱,这对还在上小学的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冲击。
因此,妈妈在怀孕之初就与小Z进行了沟通,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并且,在平时的教育中,她“赋予”小Z哥哥的新身份,常常让他参与家庭事务。孩子出生后,小Z妈妈不方便外出,于是申请放学时让小Z一个人回家。由于小Z家离学校很近,我便同意了。小Z同学认为自己减轻了妈妈的负担,又能像个大孩子一样自己上下学,可开心了。每天放学后,就笑眯眯地和我打声招呼,自己背着书包回家了。
二月的一个中午,天空突然阴沉起来,星星点点的雪花慢慢变成密集的小雪粒从天而降,不一会儿就在地面上积起了一层不薄不厚的地毯。由于地面气温并不低,到下午放学时,积雪已经化了一部分,道路十分湿滑。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我们学校照常启动了特殊天气的放学预案,由家长进班一对一接孩子。
于是,放了学后,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教室里等着家长来到班中,亲自接走自己的孩子。看见其他家长纷纷来到班级门口,小Z顿时着了急,冲到我面前问道:“孙老师,我怎么办呀?我妈妈知道这件事吗?”
我对他点点头,说:“应该知道,我在咱们班群里发了信息。你要是不放心,咱们给妈妈打个电话,问问她怎么安排吧!”小Z同意了,但电话却迟迟没有接通。小Z有些沮丧地摇了摇头。“妈妈怕吵醒妹妹,就把手机静音了,她可能没听到,我还是等等吧!”
没过一会儿,原本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教室里只剩小Z一位同学了,而他的家长也并没有来接他。于是我走到小Z面前,对他说:“估计妈妈不来了,我陪你回家,再稍微等等老师,我把手头的事儿处理完。”小Z顿时喜笑颜开,在我身边等着。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小Z妈妈的电话。于是,我把手机交给小Z,让他接听。我注意到,随着通话的进行,小Z的神情一点一点暗淡下来。过了一会儿,他将手机递给我,有些沮丧地说:“孙老师,我妈妈要跟您说话。”
我接了过来,只听小Z妈妈说:“孙老师,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自己回来吧,您不用送他了,一点儿雪没关系,小Z自己可以的……”小Z听到这儿,脸上的委屈已经藏不住了。
看他这样,我心里也不好受,于是用唇语悄悄说:“没事,我悄悄陪你回家,咱们不告诉妈妈。”挂了电话,刚巧有家长来校找我沟通学生学习情况,我便和家长简单谈了谈。但等我转回头一看,小Z已经不见了。
看来,小Z是趁我和家长聊天时自己悄悄走掉了。我想去追他,但却不知道他走了多久,又是走的哪条路。就是这一时的犹豫,让我迈出的脚步收了回来,转而回到办公室,继续批改作业。但等我判完作业后,心里越来越觉得过意不去。要是我当时追上去就好了,那孩子一个人走在雪地中,该有多孤单呀!
想到这儿,我拿出手机,给小Z妈妈发了一条语音短信:
“小Z妈妈,其实今天您在打电话时说让孩子自己回家,小Z嘴上说的是我没问题,可脸上却是不情愿的神情。现在妹妹来了,一方面小Z有了作为哥哥的责任心,想要自立,可是另一方面也在渴望家长的关怀。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特殊的情况下,其他的孩子都是家长亲自进班,手牵手领着回家的,而小Z却要自己一个人回去,心里肯定会有些不舒服。等小Z回家后,请您发条信息告诉我一声,也希望您和小Z谈一谈,安抚一下他的情绪,千万别让孩子觉得有了妹妹,妈妈就不关心自己了。明天我也会再找小Z聊一聊的。”小Z妈妈收到短信后,向我表达了谢意。等小Z回家后,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进行了沟通。
第二天早上,小Z刚进教室,我就把他叫到身边,向他问起昨天的事。小Z坦诚地说,自己昨天的确闹了点儿小情绪,但妈妈和他沟通以后,他就不委屈了。我这才安下心来,庆幸自己昨晚发了那条信息。我笑着对他说:“妹妹现在还小,需要妈妈更多的照顾,但这绝不表明妈妈不爱你了。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孙老师也愿意陪你哦!”
看着小Z扬起的笑脸,我陷入了思考: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班中初当哥哥、姐姐的孩子会逐渐变多,家庭中突然发生的变化必然会使孩子们敏感的心灵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我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多加关注外,必要时也需对家长提出适当的建议,帮助这些“小哥哥”“小姐姐”消除“失宠”的危机感,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弟弟妹妹的到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对于如何承担起这个“第一任老师”的重任,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做好了准备。这个时候,学校和教师就要发挥引导的作用,教给家长们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很幸运,在这方面又得到了心理咨询师、情感指导认证师王宗(Anita)老师的一些诚挚帮助,她从事青少年咨询工作多年,且对家长学校的培训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她曾经为北京四中璞瑅学校进行过多次主题教育活动,都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的需求开展的,比如:一年级的家长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家长更渴望了解如何与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沟通,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家长们都觉得很有收获。(www.xing528.com)
除了主题教育活动以外,学校也可以为家长推荐一些教育类的书籍,让家长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家教方法。当然,在学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也会定期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拓展视野和思维。
当然,不少家长在教育方面是特别优秀的,他们在业余时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会邀请他们到学校进行讲座,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做法,并现场答疑。由于同为家长的身份,这种方式特别容易被家长们所接受,而这种榜样的力量也会激励其他家长产生学习和改变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喻成一块大理石,并解释道:“要把这个大理石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即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对塑造儿童所起作用居于首要位置。”
由此可见,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搭配上优质的学校教育,才能完美地实现育人目标。在这条路上,我们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树立共同成长的理念。
课后思考
课题1:
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是个有想法的年轻教师,十分推崇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常常利用班会课、课余时间带着班级学生一起搞活动,如种植、手工DIY、制作再生纸等。学生特别喜欢这个年轻有活力的老师。
有一天,德育校长突然找到这位班主任老师,说有个别家长向学校反映他年轻、没经验,不注意抓学生的成绩,整天搞活动,让学生的心更浮躁了,希望学校能跟他沟通。如果你是这位班主任,听到德育校长这样说,你会怎样处理个别家长的意见?如何与之沟通?
课题2:
一名一年级的同学,课上随意说话,上操手舞足蹈,课间四处乱跑,他的这些不良习惯,已经影响到了其他同学,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开始模仿他的行为。在与家长沟通后,妈妈说孩子在家吃饭都坐不住,从小这样。经过问询,学生说他之所以乱动乱说,都是有原因的,概括而言是因为他紧张,害怕不能把事情做好。班主任随后对其进行过心理疏导和补习,也取消过其课间活动去练习站姿,也赋予过他管理班级的权力增强其自信心,但效果都不明显。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如何争取孩子家长的支持,共同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课题3:
H是一位四年级的男生,很有想法,脑子也很灵。他喜欢捣鼓东西,手上不闲着,经常会因此影响听讲。不过,H很聪明,成绩问题不大,只是不喜欢动笔,班主任担心这样的学习习惯持续下去,到了高年级要跟同学拉开差距。还有一点,H在学校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慢人半拍,经常因为跟同学捣鼓小玩意儿影响课前准备、放学速度,平时也是丢三落四。
班主任了解到,H的爸妈年纪较大,对孩子比较宠爱。孩子喜欢玩手机,有时候甚至抢家长的手机玩儿。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态度温和,采取商量的办法处理,且非常注意保护他的兴趣和自我。为了帮助H改掉不良习惯,班主任曾经与任课老师一起对他采取发积分的鼓励措施,数学上还适当减少他的晨练题量,一开始稍有成效,但后面就难以坚持了。
对于这个问题,你认为该怎样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重视孩子玩手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课题4:
小磊的父亲是个商人,家境十分丰实。平时小磊受父亲影响很大,经常炫耀家里的山珍海味、高档游戏装备。中午在校吃饭总爱挑食,嫌弃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往往只吃了一两口就全部倒进垃圾桶。学习上,上课总是发呆、玩笔,不认真听讲。老师催他完成作业,他却和同学做起了“生意”,他出10元雇佣同学帮忙做作业。班主任李老师联系他父亲沟通问题,他却说家里钱够用,不求小磊学习多好。
如果你是李老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才能既保证不破坏家校关系,又能扭转小磊父亲在金钱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