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与学生互为镜像:情感课题的学与实践

教师与学生互为镜像:情感课题的学与实践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主任L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在课上给学生们讲述自己到某省山村支教的一段经历,并在投影上播放了当时记录的照片,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吃饱饭。这一课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触动,此后L老师还实行了一个计划,就是在午餐时间和学生们一起用餐,要求大家养成节约粮食的意识,实行就餐光盘制度。每次吃饭,L老师就坐在孩子们中间,把餐盘里的饭菜吃干净后,再放置到餐具回收区。

教师与学生互为镜像:情感课题的学与实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模仿行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生活体验绝大多数来自学校,而在校园环境中,最大的榜样力量就是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是学生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

所谓师范,即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之前,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午饭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餐盘里经常剩下不少的菜和饭。班主任L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在课上给学生们讲述自己到某省山村支教的一段经历,并在投影上播放了当时记录的照片,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吃饱饭。这一课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触动,此后L老师还实行了一个计划,就是在午餐时间和学生们一起用餐,要求大家养成节约粮食的意识,实行就餐光盘制度。

每次吃饭,L老师就坐在孩子们中间,把餐盘里的饭菜吃干净后,再放置到餐具回收区。有一次,L老师在就餐时间接到一个电话,有急事需要离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浪费饭菜,而是向厨房的师傅要了一份快餐盒,把饭菜打包带走。看到班主任把节约粮食不浪费这件事情做得如此到位,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敬畏,之后剩菜剩饭的情况大有好转。

我想起威·亚历山大说的一句话:“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你把一件事情当成命令下达给学生,碍于权威他们可能会在你眼皮子底下做出你期望的样子,可是一转身,又变成了老样子。我们永远不能忘了,外因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你真正触动了学生,他们自然会效师而学,自觉地追寻你的步伐。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权威关系,更不是依赖关系,而是精神层面的亲子关系。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除了来自书本、家庭和社会以外,最直接、最深刻、最具体的影响,就是来自教师。每个学生的成长,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师的精神影响,学生是教师心灵的后裔。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处事起到了启蒙和养成的效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健全具有深远意义。

以日常的行为习惯来讲,如果教师在上课前,会把讲桌整理得干净整洁,桌子上的东西摆放整齐,板书写得很漂亮,教科书本保持得崭新干净,那么学生耳濡目染,也会效仿老师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爱惜书本的习惯。

再以学习方面来说,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里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那门学科。”你要给孩子讲古诗词,原本孩子就不太理解诗的大意,如果你不能把诗的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饶有兴致地去翻译和理解一首诗,又怎能怪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性,教师的道德情操、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价值观念,就像是一面镜子,孩子透过镜子,照见的是一条延伸至未来的路。

我记得,当初带班的时候,班里有些孩子好胜心极强,自尊心又很脆弱,在各方面都喜欢跟其他同学比较,希望自己是“全能型”的。可我们都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想在所有方面胜过所有人,是不现实的。(www.xing528.com)

当时的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也参加过一些评选活动。在一次学校评选活动中,我虽然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最终还是落选了,且这件事全班的学生都知道。学生们有点敏感,害怕我会情绪不佳。借此机会,我就和班里的学生开诚布公地谈论这件事,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为这次评选活动准备了很长时间,也付出了不少心血,最后的结果虽然有点遗憾,但我并不沮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是有收获的,比如以前不了解的东西,现在明白了,对我来说这个更有意义。虽然我们都喜欢赢的感觉,但真正的成功并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只要我们不断战胜过去的自己,就是走在变好的路上。”

那件事过后,我发现有几个好胜心强的学生,对于分数不是那么“耿耿于怀”了,尤其是在某次考试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与他们沟通交流会发现,他们的关注点开始倾向于“我知道哪儿错了”“这个地方是我太马虎了”……这样的结果,真的让人倍感欣慰。

身教胜于言传。在面对同样的处境时,对于未经世事、三观尚在形成期的孩子而言,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俨然就成了一种标杆和示范。这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身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有可能,只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动作、一句话,就在学生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心有所敬,方能行有所止。

记得有一次,学校某班级有两个同学因为小事产生了矛盾,发生了口角。其中一个同学的家长跑到教室,替自己的孩子“打抱不平”,话说得很不好听。这个班的班主任是个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小伙子,脾气也有点暴躁,我看得出来,他有几次跃跃欲试,把不满一吐为快。我悄悄地拉了一下他的胳膊,示意他冷静,提醒他:你是一位老师,看看周围一张张天真稚嫩的面孔,如果你今天发飙了,将来让学生怎么看你,怎么敬你?

我一边示意年轻的班主任冷静,一边尽量心平气和地向家长解释,并说明家长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好在,家长也不是不近人情,只是爱子心切。在经历一番沟通后,在教室里吵闹的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连连道歉,带着些许尴尬离开了。

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无论你想不想做榜样,你都已经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学生的言行,无论好与坏,反映出的都不全是学生本身,有很大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子,自己就要先做成一个标杆;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好的事,就不能责备学生偏离你的期待。一切,恰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言:“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