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觅在语文深处:支老师教学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寻觅在语文深处:支老师教学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老师凭借“读书”这一最常见、最本真、最耐用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步入课堂的最佳境界,实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想状态。生读第6自然段。交流好句子时,支老师不要求学生说出好在哪儿,只是鼓励学生一遍遍读,暗合了古人提倡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理,几个排比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寻觅在语文深处:支老师教学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最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最珍贵的东西》一课,感触颇多。《最珍贵的东西》是一篇哲理散文,文章通过阳光、空气、亲情、友情等人们不可或缺的事物,举一反三,告诉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的感恩之情,劝勉人们要热爱生活、珍惜拥有。文章语言优美,句式整齐,是一篇适于仿写的好文章。支老师凭借“读书”这一最常见、最本真、最耐用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步入课堂的最佳境界,实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想状态。读,成了学生语文学习“最珍贵的东西”。

一读,熟悉文本,感知内容。

书不读熟不开讲。虽然支老师知道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预习,仍然要求学生在上课伊始再熟读课文,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进一步熟悉文本,感知课文内容。

二读,理清脉络,读出层次。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节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生:总起。

(生又读最后一节)

师:这一节在全文又有什么作用?

生:总结全文。

师:既然说了“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那么中间部分(第2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又有什么作用呢?

(生默读第2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

生:应该是分别举例说明。

师:这样一来,全文是什么结构,明白了吗?

生脱口而出:总—分—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对于六年级学生,如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文章的结构,支老师没有像平常一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而是有针对性地领着学生读课文,全文分三次先后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边读边想,在一问一答中读懂了文章的结构,教学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

三读,以读代讲,读中理解。

(指名一生读第3自然段,第一次读不好,教师指导鼓励,读至第二遍时,读得流畅,又陆续指名两至三人读,课堂读书热情高)

师:有谁理解“贩夫走卒”?

生:就是平凡的人物。

师:你平凡吗?

生:平凡。

师:你是“贩夫走卒”吗?

生沉思:不是。

师:那“贩夫走卒”是什么意思呢?再读这段话,你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吗?

生(读后沉思):应该是和那些明星大腕们不一样的。

生:“贩夫走卒”就是做小生意的,整天为生活奔波的人。

针对文章含义深刻、语言凝练的特点,支老师围绕重点词语“贩夫走卒”,设计了“读书中聊聊天,聊天中追问”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动情的读书中,在一次又一次看似随意的聊天中读懂了难以理解的词。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贩夫走卒”一词,支老师在聊天中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中不断发现认识的偏差,并不断修正,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认识。追问是一种现场生成性较大的提问方式,支老师在不经意的追问中展现出他高超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www.xing528.com)

四读,探究质疑,读中明理

师:作者说“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这一观点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理由。

(两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师:交流时不管你是什么观点,请都这样做:先读一遍某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同意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最后说说理由,最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

生1(读第7自然段):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或大或小的目标。

默读更利于学生潜心思考,也是高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之一,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充分发挥了读书的理解功能;交流汇报也是别具一格,在看似有点呆板的汇报形式中要求学生一次次朗读课文,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又发挥了读书的表现功能。这样,读书的形式丰富了,学生与文本的接触更亲密了,文章蕴涵的哲理也越来越明了。

五读,涵咏诵读,积淀语言。

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得好,划下来,练一练。争取读得有声有色。

(三分钟后学生争先恐后举手)

师:咱们站起来的同学注意了,不必说出这句话好在哪儿,你只要尽可能地把句子读好就可以了。

生读第6自然段。

师插话:这一节中有几个“那份”?

生:四个。

师:跟我读,那份——

生:不由自主地倾慕

师:跟我读,那份——

生:无法遏制的思念

师:那份——

生:风雨同舟的深情

师:那份——

生:相濡以沫的挚爱

师:这样的句子叫——

生:排比句

师:这么精彩的排比句赶快背背它吧!

(同法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第5自然段中的排比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五、六年级的阅读要求指出“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支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写了什么(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由内容到形式,由阅读到写作,读写的过渡就那么水到渠成地完成了。交流好句子时,支老师不要求学生说出好在哪儿,只是鼓励学生一遍遍读,暗合了古人提倡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理,几个排比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学生在读书、背书中渐渐体味到文字的音韵美、节奏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排比句的写法。厚积而薄发,有了这样扎实的积淀,下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叙述方式,以信念、希望、意志等为内容,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又何愁没有精彩之笔呢?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