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与生活相连的,只是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略。“横要平,竖要直”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字的常规性要求,至于横要怎么平,竖要怎么直,很少有老师能够讲透。倘若我们学习东晋时期的卫夫人:为了教王羲之把“中”字的最后一笔竖画写出挺拔、强韧、有弹力的感觉,卫夫人把年幼的王羲之带到深山里看“万岁枯藤”,幼小的王羲之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在悬宕之间用自己的身体默默感受“万岁枯藤”的顽强生命。于是,那一竖间的挺拔与力量,在王羲之的脑海里,成了任岁月劫毁而永不消失、不肯相忘的顽强印证。书法艺术的感悟,最终依靠身体的感受得以完成。
受卫夫人教“百钧弩发”一课的启发,我尝试这样教“弓”字的书写:屏幕出示一张静止的弓,在富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弓被一点点拉满,孩子们在观察中也情不自禁地和着音乐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更可贵的是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拉满的弓绷得紧紧的,弓背有点弯,整个弓字就像拉满的弓背一样,显得饱满有力了,特别是最后一笔竖折折钩,有点弯度,却很有力量。我为学生的发现感到欣喜,虽然他们没能像年幼的王羲之那样,在小小的肩膀与弓弦之间寻找或强或弱的张力,我也没像卫夫人那样在孩子的耳边轻嘱:“百钧弩发”,但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范写、互动评改等环节,弓的写字教学是比较成功的。如有可能,我会找来玩具弓箭,让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一下箭从弓上射发出去那一刻的弹性力量。毕竟,体验生命的气息需要身体的感官去完成。
比赛归来,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我有了更多的领悟和深思。我常常带着班上的孩子比赛“谁的小手臂伸得最平,谁的横画写得像伸直的手臂一样平”“谁的小腰杆挺得像解放军一样直,谁能把竖画写得像挺直的腰板”“谁的捺画最美,像踢出去的绷直的小脚”……我希望教给孩子的不只是笔画的书写,而是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生命的体悟。(www.xing528.com)
祈愿,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能多一点生命的气息和生活的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