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技艺随汉文化传入丽江,当时的丽江统治者木土司思想开放,崇尚汉文化,不故步自封,在全面接受汉文化的同时,也吸收周边各民族的先进技术,既派人出去学习,又请人来丽江教授技术,培养了一批批本民族的技术能手,使得木雕技艺在丽江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所发展。纳西族地区随处可见木雕,建筑物装饰、古玩、家具、围屏、佛像、神雕像、祥瑞禽兽、匾额、楹联刻字等均是木雕的珍品。
木雕在东巴艺术中独具魅力,现在丽江古城中仍有部分木雕店,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纳西族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每年四五月份开花,大的一般要三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矩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要么具象,要么抽象,但都非常古朴美丽,透露着民族风味,其精湛的技艺让品味者惊叹不已。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有的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有的图案则让人想起在丽江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繁荣昌盛……木雕的取材范围很广,有的来自生活,也有的来自东巴经中的美丽传说。如有的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表达了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体现了纳西族的尚武精神。
在明代,丽江的木雕技艺已经相当高超,在木氏土司的统治下,木雕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明代开始,丽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第五代世袭土知府木钦敬造的大型木雕,长2.5 米,宽2 米。木氏宗祠里名为“南无净土梵王帝释部众”的浮雕长屏,屏长2.3 米,宽1.21 米,共雕有28尊人物像,正中为观世音神像,四周侍者及伎乐者均精雕细琢。[1]木雕技艺是纳西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纳西族民族艺术的丰富内涵。在丽江,木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大型家具摆设,到屋顶、门窗、橱柜等物件均展示着木雕技艺的魅影,但是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工雕刻师傅转向了机械化生产,这门流传了千余年的手艺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丽江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木再兴却一直坚持手工雕刻,他说:“我最初学的就是手工雕刻,如果我也用机械化生产,那就违背了这门手艺的初衷,这门手艺也就失去意义了。”
在这里,我们重点考察建筑物装饰中的木雕技艺。木雕与建筑相映成趣,给人以美的享受。纳西族传统民居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鸟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堂屋门是四扇或六扇雕花格子门,门两边的窗户为镂空的花鸟禽兽、琴棋书画、人物故事等各式精美图案。木雕门窗既符合牢固、通风、采光的使用原则,又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据丽江建筑专家木庚锡先生考证,丽江古建筑及传统民居建筑里,木雕形式有7 种:浮雕、锼空雕、镂空雕、立体圆雕、浅雕(或平雕)、漏透雕、阴雕。[2]木雕技艺的发展还得益于丽江所处的地理环境,因其地处林区,木材资源得天独厚。门窗是纳西族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门窗作用很多,如通风、采光、避寒保温、阻挡风沙尘埃、隔音等。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纳西族建筑在门窗的形状、尺寸、比例、大小上非常讲究。要使得门窗整体布局与建筑达到精美的艺术效果,装饰纹样上同样也要考虑再三。纳西族建筑中的装饰纹样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如自然花卉、虫鱼鸟兽、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等,以表达纳西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装饰纹样中植物纹样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最常见的是牡丹、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莲花、石榴等。纳西族用花卉表达心中的愿景,如用兰花表达品味高雅、宁静不俗,用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动物纹样有龙、凤、麒麟、仙鹤、鹿、孔雀等,一般和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共同使用,如仙鹤与松柏相搭,寓意松鹤延年。在纳西族的“六合门”中把鹤纹与鹿纹组合在一起,“鹿”谐音“六”,“鹤”谐音“合”,“六合”寓意“六合同春”,表达了纳西族对天下充满春意、生机、和平的美好祝愿。故事纹样一般是历史故事、民间神话传说、生活场景等,如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表达纳西族人民的美好夙愿与精神寄托。除了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故事纹样外,还有文字纹样,如“福”“禄”“寿”“喜”,以及佛家“卍”字等;蕴含丰富的几何纹样,如云纹、回纹、连线纹、菱花纹等;以及博古纹、静物纹样……当如此精巧的木雕展现在你的眼前,你一定会由衷地佩服纳西族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惊人的创造力。(www.xing528.com)
图5-3 四扇雕花格子门
此外,纳西族民居建筑的梁枋、柱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会加以装饰。如梁枋雕饰则将大过梁的梁头雕刻成兽头,俗称“狮子头”,柱础石通常凿成圆鼓形、瓶形或四面八角形,再雕饰以不同的花纹。
图5-4 狮子头
图5-5 圆鼓形柱础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