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
东山羊腩肉1500克,瘦肉500克,杂骨500克,青蒜2条,姜1块,生辣椒2个,生葱2条,芫荽2株,陈皮1片,八角2粒,川椒15克。
调配料
操作程序
1.羊肚腩肉整块用开水煮熟透后捞起,用酱油和生粉调成色浆,然后趁热涂抹在羊肉上,让其着色10分钟。
2.烧鼎热油,在油温偏高时放入羊肉炸至金黄色捞起。取大锅一个,垫一块篾片在锅底,以防粘锅。然后放入炸好的羊肉,依次把杂骨、肉皮、青蒜、生辣椒、生姜、芫荽、陈皮、八角、川椒放入,注入酱油、白糖,再加入滚汤或开水。
3.旺火烧沸,慢火焖炖至软烂入味后取出,拍上干粉,同时取出原汁待用。
4.把葱切成葱茸,剩余川椒炒热碾成末,然后用油煎成川椒葱油,汇入羊肉汤汁烹制成羔烧糊汁。
5.烧鼎热油,在炖好的羊肉上薄拍一层生粉护身,后放入油中,炸至外皮酥脆后捞起,切成日字块。羔烧糊汁垫底,把剁好的羊肉放在羔烧糊汁上面即可。
特点
肉入味皮酥脆,风味独特。(www.xing528.com)
心解
“羔烧”二字,很多潮汕人都会认为是甜品的特有冠称,诸如羔烧白果、羔烧芋泥、羔烧番薯等。
它们的烹制过程都是要先用白糖进行腌制,让其脱去水分,然后再进行熬煮,形成糖油黏稠和入口如甘的状态。但是我一直找不到“羔烧”二字的字义所在。
突然有一天,陈芳谷先生说应该是潮阳、普宁一带所说的炣饭、炣菜的音误。他说道:“炣、烧”二字,在潮阳、普宁人心目中,炣应为煮,烧应为收汁的意思,故而形成了炣烧的叫法。
我认为这是非常合理的解释,羔与炣在潮阳、普宁中的发音有近似,所以延续炣饭、炣菜、炣肉的叫法,炣烧芋块、炣烧白果、炣烧番薯也就合理。
至于为什么会写成“羔烧”呢?这可能需要语言学家们或地方俗语工作者去深入研究了。
有意思的是,在潮菜的肉食菜肴中,唯独“羔烧羊腩肉”让我至今弄不明白为什么要用“羔烧”二字。
当我说起对“羔烧”二字的疑问时,师兄陈汉华先生说道:“这可能也是一个谬误,原本这道菜是北方的烧羊羔。北方人用刚出生不久的羊羔,通过腌制后直接烧来吃,稚嫩可口。这一直是北方人喜欢的菜肴。”(在传统相声报菜名中就有提及蒸羊羔、烧花鸭、蒸熊掌的句子。)
有意思,北方人用刚出世的羔羊仔来做一道蒸羊羔,这就好像南方人用小乳猪烹制的烧乳猪一样。
师兄陈汉华先生继续说道:“后来的人喜欢吃羊羔的肉,但量又少,故人们就选择羊的肚腩来代替,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今天的羔烧羊腩肉了。”
此菜如今已经无人做了,为了不被遗忘,便记录在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