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行“放管服”的工作部署,有效落实“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工作安排,切实开展办税便利化改革,建立与分类分级管理相适应的纳税服务管理体系,针对地方税制改革之后,地税机关的管理范围、管理对象日益扩大,并且自然人纳税人比重日益提升的实际情况,应以推行实名办税为基础、以拓展网上办税为主体、以优化实体办税为保障、以做实宣传咨询为助力,以推行信用管税为突破实施纳税服务信息化建设,对主动遵从税法的纳税人提供“办税便捷、答复准确”的纳税服务。
1.借助实名认证数字认证实现办税零跑脚。以实名办税和CA认证的全面推行为基础,在明确纳税人涉税法律义务的同时,进一步减少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并将身份证作为涉税信息的交换媒介,构建以身份信息及与之相结合的涉税信息管理库,强化为自然人为主体的户籍管理,进而提升自然人的纳税意识,为依法诚信的纳税人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
随着地方税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尤其是涉及社会公众和普通公民家庭收入和不动产涉税管理重大变革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和房地产税改革的日益临近,自然人的涉税管理,尤其是高收入、高净值自然人的涉税管理已经成为地方税务机关必须高度关注的热点事宜,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的推动之下,纳税服务面临着全面实现网上业务办理、提速实体办税效率、提升宣传咨询质效等诸多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工作要求,为保证网上政务服务用户信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自然人和法人用户注册、认证应采用实名制。为此应当实施“网上认证为基础,实现便利办税、便利查询”和“实体认证为拓展,实现资料简化、一证通办”的实名办税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多种技术措施将CA认证与电子税务局建设和移动税务应用进行捆绑,在各项涉税业务的办理过程中,针对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填制表单和相应文书提供数据认证,促进纳税人通过网络报送的资料实现合法化,避免纳税人再次进行资料报送,实现纳税人“零跑脚”的工作目标。
2.构建以电子税务局为主的新型办税服务体系。根据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实体办税兜底”的办税服务格局构建方向,结合纳税人对方便、快捷、多元化、多渠道办税模式的切实需求,在实名认证与数字认证的基础之上,借助移动端和PC端,整合涉税业务办理、涉税综合查询、纳税人信用管理、纳税服务综合业务等功能,实现实体业务向网上和移动端的迁移。同时将自助办税终端视为移动端的延伸,通过二维码扫描、数据发送等机制,使税收票据,涉税查询的申请、出具在网络与实体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促进“非接触式”服务格局的形成。(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对个人所得税改革、房产税改革和社保费征收等与自然人关系亲切的税费征管调整带来的纳税人实体办税(费)业务量的增长,在构建多元化的办税渠道同时,以“预填表单系统”的推广为基础,利用身份证作为中间媒介进行表单填写信息的传递,减少纳税人与税务人员录入资料的工作量,全面构建“预先填制为前提,前置审核为核心”的办税服务新格局。同时对办税服务厅进行全面升级,将办税区域划分为“咨询辅导、资料预填区”和“资料审核、业务办理区”,对咨询服务、辅导服务和办税服务进行分区归口管理,通过“专业化咨询服务”和“速办化实体服务”化解办税服务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
3.促进信用管税工作格局的形成。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工作,在加大对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实施信用激励,对D级纳税人实施严控严管,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纳税信息管理工作格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日常化、动态化的纳税信用管理工作,通过涉税信息的动态推送,将纳税人日常纳税义务的履行状况与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结果进行动态关联,时刻提醒纳税人遵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与此同时,加大纳税信用数据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接驳,将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状况、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从状况纳入纳税人的社会信用信息,促进纳税人更为关注自身的纳税行为,更为注重保护自身的纳税信用,以全面提升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4.对纳税人进行针对化服务和精准化推送。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工作目标,利用纳税人确定的涉税信息,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提醒等纳税服务,重点强化依据税种核定、历史纳税记录实施针对性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的推送工作;根据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开发专用的涉税风险提示,对纳税人逾期申报、申报后未缴款、历史欠税信息和已经由税务机关掌握的税收风险信息进行重点性的推送,引导纳税人主动履行纳税义务。在实名认证的基础之上,配合分类分级管理的工作要求,借助微信发布平台及其APP的功能,将各级地税机关和各地纳税人进行对应化管理,促进各级地税机关根据纳税人税种核定、欠缴税款以及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等信息进行分类信息推送;同时也可以根据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对特定的纳税人进行风险信息提示提醒,有效促进相应信息发布及传导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