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纸币圈个性之殇:探讨币圈内涵|《纸币圈那些事》

纸币圈个性之殇:探讨币圈内涵|《纸币圈那些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第四套纸币开始,纸币收藏进入个性化时代。从这时起,个性化的收藏时代已经与第一套纸币、第二套纸币、第三套纸币的收藏时代分道扬镳。第五套纸币的个性化玩法被发挥到极点,一点一撇一捺等都会被人关注。截至目前,仅99版纸币就有数十种名讳细分,其细分程度正在创造继第四套纸币后的又一个高潮。国内评级公司以及国外代理商需要的是大量上标,币商想的是上标后卖高价。

纸币圈个性之殇:探讨币圈内涵|《纸币圈那些事》

从第四套纸币开始,纸币收藏进入个性化时代。什么是个性化?其含义颇有些量身定制的意思,说得直白点就是“我喜欢什么品种就玩什么品种”。从这时起,个性化的收藏时代已经与第一套纸币、第二套纸币、第三套纸币的收藏时代分道扬镳。因为老精稀品种得到岁月沉淀、市场认可,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其市场价值牢固,只要你去上网搜寻或者查阅大币市的行情播报,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明晰价格。相对而言,个性化品种往往具有人为创造稀少进而把稀少普及成为收藏偏好的特征,谁先出价或者谁先发布价格,往往就是后续交易的参考价。这种价格犹如空中楼阁,非常不牢固。如果碰到那种纯粹的炒作者,价格会一下子就脱离市场应有的基础,谁买入就意味着谁受骗,美其名曰交“智商税”。

第五套纸币的个性化玩法被发挥到极点,一点一撇一捺等都会被人关注。更有甚者整日拿着放大镜荧光灯探求纸币票面上的秘密,一经发现便如获至宝,起一个美丽名字,撰写一篇软文,配上几张经过美修的图,找到三两知己,建立一个小群,接下来就开始忽悠收藏众生。这样似乎还不行,一帮人需要搞个左右手互搏的游戏,制造轰动效应,直到一应小散纷纷加入抢购。待到自己出货完毕,又转战他方,开始重复着昨日故事。

虽然我不否认第五套纸币是过渡品种,也具有一定的受众基础,但不等于这些币种可以被无限拔高。我不排斥99版纸币可以作为藏品来收集,但坚决反对那种恶意炒作行为,尤其是过度细分的玩法。截至目前,仅99版纸币就有数十种名讳细分,其细分程度正在创造继第四套纸币后的又一个高潮。但凡一个细分品种出现,需要经历研究—挖货—宣传的基本步骤,但第五套纸币中有些品种并非如此,价格却像乘坐火箭一样不断飙升。从最近互联网反映的情况来看,一些人不遗余力地开发新品种,并把个人发现的新的兴趣品种推广成为收藏界主流共识品种,这种做法其实含有很大的投机性质。这里先说一下对当前极端炒作行为的看法:

第一,个性化纸币只是小众玩法,不能夸大其为主流收藏品种。在收藏领域一直有小众玩法和大众玩法的品种差异。一般来说,大众玩法的品种具有群众基础好、藏品特征显著、认定标准共识程度高、纸币信息全透明的基本特点。无论是否喜欢,它们的价值和稀有程度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某些人自说自话得来的,当然也很难操控其价格。相对而言,小众玩法的品种完全来自个人兴趣,甚至每个人都可以制造出一个惟一物。最常见的小众品种如个性化邮票,它是由单位或个人出资发行的纪念性邮票。在纸币方面,个性化特质也很多,如冠字号码序列具有惟一性,虽然极度稀缺,却难以推广普及,自然无法创造出高价值。现在99版纸币收藏的扭曲表现就是试图把小众藏品通过人为宣传转换为大众品种,目的当然是为了拔高价格,结果却是制造出无数的细分小众品种,导致收藏市场的极度扭曲和变态。(www.xing528.com)

第二,制造稀缺只是创造投机,与收藏挂不上太大关系。玩第五套纸币的不少人总是把收藏二字挂在嘴边,但过度投机驱使的收藏玩法确实很危险。如今,玩99版纸币的人规模不小,但他们主要是源于东西便宜才尝试购买,毕竟老精稀动辄成千上万,门槛太高;花小钱买一个发财的机会,又能够享受一番收藏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更为重要的是,主推99版纸币的多数人不是因为喜爱,他们心里是把这些纸币当作如同股票一样的东西,至于票面图案、文化内涵、色彩搭配、历史背景等统统不去关注,除非它们有助于升值。说的极端点,哪怕是一张白纸,只要能讲出故事,他们也会去吹嘘和售卖。从时下一些币商的宣传材料不难发现,他们常常用“某次交流会发现”、“据某某人统计发现”之类的模糊用词,有的甚至干脆标上一个极端稀少的存世量,通篇都在喊“稀缺”。试想,如此稀缺的纸币,拥有者藏之还来不及,为什么区区千元就愿意售出呢?

第三,无限细分不是正途,割韭菜或为目的。不论评级标多么炫美,也无法掩盖无限细分不断上标的投机炒作本质。国内评级公司以及国外代理商需要的是大量上标,币商想的是上标后卖高价。最可怜的是不知内情的小散,他们对评级标趋之若鹜,对宣传语的煽动性一概无知,直到纸币无法变现才知道后悔。记得第四套纸币荧光币火爆之时,一夜之间带火了荧光灯,可现在第四套纸币荧光币却无人问津,当初卖第四套纸币荧光币的人也不知了去向。反观第五套纸币,仍有人在做着细分努力,三天一个标,一天一个样,再看当年的某些品种,火爆之时数千元还一币难求,今天却让玩家嗤之以鼻,被人当作玩笑来说。其实,始作俑者已经赚到了盆满钵满,而小散们却望着手中的纸币叹气。就在近几日,我又看到某题材币种的宣传词语,大言不惭地说该币种堪比大黑拾、背绿水印,不知写作者是否自己相信这样的判断,但拉高出货的目的却昭然若揭。他们手里有大量的货,不满足于小赚,于是把币界前辈大黑拾也拉上!

无论宣传的辞藻多么华丽,都要玩家冷静思考;无论始作俑者创造出多么新鲜的品种,都要防范他们割韭菜的风险。纸币收藏的个性化程度不管达到多么高,它都只是个人兴趣的延伸,短时也难以登大雅之堂。通过宣传和炒作方式把个性化品种普及成为全民品种的努力,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操作的痕迹,对这些品种必须谨慎对待。再次重申,我不反对适度炒作,也不反对新品种开发,但新品种的价值决不能脱离其所属大类的价值。以995为例,普通国内66—67分评级的每张价格是30—40元,考虑到当前收藏市场热度以及995品种时间沉淀因素(15年),60—80元也是比较合理的价位。如果加入兴趣细分带来的数量缩减,翻上一倍到两倍属于可接受范围,总价也不过在100—200元之间。当然,如果把稀缺冠号(如补号)和特定公认号码(如狮子号等)考虑进来,价格再翻倍也实属正常。除此之外,不应过度追求细分品种,凡是超过这个价位限度或者上涨过猛过快的,就需要当心背后炒作团队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