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一词在经济学领域的运用已经走过了近200年时光,它不再是什么新鲜词汇。很早的时候,经济学家是依据商品的两个维度对价值展开探讨。一个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即商品到底有什么样的用途,用途大的就值钱,用途小的就不值钱。这是非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对商品价值最直观的理解。二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这是说,在以交易为特征的商品经济时代里,商品可以换成钱,有了钱再去换别的商品。因此,需要在交换的时候确立一个衡量尺度和双方认可的标准。马克思认为,买卖双方的交换尺度最应该体现为商品生产时劳动数量的多少,商品中蕴含的一般人类劳动数量成为交换的参照标准。后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个衡量尺度过于抽象且难以度量,于是就有了用达成市场交易的价格取代价值独特内涵的情况。
在纸币圈,你如果问收藏的纸币有什么具体实用功能,会让人笑掉大牙,毕竟纸币就是“一张纸”,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属于有了闲钱以后的“发烧”行为。若你把纸币当作商品来看,并按照一张纸币生产时花费的成本多少来计算它的价格,那么,你仍然会被人笑话。因为纸币的生产成本还达不到它的面额大小。然而,这些问题并不妨碍纸币可以作为收藏品进行买卖,甚至能够卖出很高的价格,这一切都源于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类别。
在纸币收藏领域中,我们必须弄清楚纸币藏品的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的区别与联系。通常来看,收藏爱好者说到某纸币有没有收藏价值的时候,指的就是该纸币未来有没有涨价的可能。收藏价值越高的纸币,未来上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会越大,甚至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由此引申,纸币的收藏价值是未来市场价格的另一表述,可以形象地把纸币收藏价值定义为经过时间充分沉淀后的未来卖出价格,它在数值上等于“当前市场价格+未来增值”。在这里,未来增值是一个收藏价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它在数值上等于藏品当前买入价格和未来卖出价格的差额。毫无疑问,未来增值越大,人们越愿意收藏它,这是藏品的投资意义。但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把纸币作为藏品看待,因此“经时间充分沉淀”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个时间的跨度至少10年以上甚至更久,那种今天买明天卖的增值,不属于我提出的收藏理念。
相对而言,市场价格仍旧是表征纸币当前买卖交易的尺度。其中要注意区分流通价格和收藏价格两种形态。流通价格是一个纸币基本品种当前的通行成交价,也是纸币藏品的最低市场交易价格,无论是在实体交易场所还是在互联网收藏平台,大家都认可这个价格。比如,普通902绝品裸币只值20元一张。这个价格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有待我们后面慢慢讨论。纸币的收藏价格是另一种当前的交易价格形式,也是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交易价格。这个价格是纸币藏品当前的最高市场交易价格,取决于收藏爱好者独特的品位、特殊的偏爱,甚至是个性化的嗜好,如对数字的敏感、理解乃至想象。尽管任意一张纸币票面的冠号数字都具有惟一性,其排列组合都不可能重复。但出于个人对特定收藏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推崇等,导致收藏爱好者开始挑剔数字,这也属于趣味纸币收藏的一个分支。一个浅显的道理是,当你过度偏爱某种特殊纸币时,你就必须为之多花钱。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藏价格等于“流通价格+溢出价格”。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收藏价格和收藏价值的关系,前者包含当前的市场溢价,后者则包含未来的纸币增值。
我认为,溢出价格是由纸币藏品特殊性引起的当前价格的增加。它原本没有明确的市场参考标准,第一笔成功交易的价格也不能作为后续交易的参照价格,因为由买家对纸币特殊癖好产生的溢价,根本上取决于收藏爱好者个人支付能力和愿意购买的强烈程度。通常来看,收藏爱好者的收藏愿望越大且支付能力越高,愿意支付的溢价部分就越大,反之则越低。对币商来说,纸币藏品溢价当然是越大越好。也就是说,虽然这个溢价取决于收藏爱好者的规模、心态和支付能力,但币商的商业操作策略却可以改变溢价的大小。我的观点是,健康的纸币藏品溢出价格应该来源于纸币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稀缺性,那种通过人为煽动、过度炒作引起的溢出价格是引致收藏价格不正常的根本原因。
玩收藏的人都很清楚,用于收藏的纸币必须是不可再生且惟一的物品。一方面,已经宣布退市的纸币是不可能再重新印刷的,所以具有不可再生性;另一方面,流通中的纸币因为冠字流水的不同,你绝对不可能找到两张一模一样的纸币,所以每一张纸币都具有惟一性。更有意思的是,在收藏市场上,币商不是纸币的生产者,他不可能去参照什么生产成本定价;买纸币的人,目的不同,心理感受也不同,这样就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买入价格。按照西方经济学观点,这种纸币收藏价格的多重性可以为币商带来更大利润。因为藏品的惟一性可以确保它难以被替代,币商拥有这方面的垄断优势,而收藏爱好者不同的偏爱程度给币商按人定价提供了可能。现实生活中,币商乐此不倦地细分市场就是希望区隔购买方的差异群体,冠号数字只是其中一个情形。虽然我也承认这种情况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币商对市场的炒作和价格歧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在收藏观念上,我反对过度吹捧和强烈炒作,这是藏品“价格泡沫”的根本来源。(www.xing528.com)
因此,有序健康的收藏市场,纸币的收藏价格要低于收藏价值。但目前的情况却是一些纸币品种的收藏价格已经基本等于甚至超过其收藏价值,这意味着纸币已经或正在透支纸币藏品未来的预期增值。如果超过的程度过大,纸币便不会再有人接盘,市场崩盘在所难免!因此,在我的观察中,随着炒作程度的加强,纸币的收藏价值和收藏价格(纸币交易的最高价)将愈加接近,到那时“丧钟”就不止是为藏家敲响的,币商也将蒙受损失!
专栏6.1 为什么币商定价比较“死”
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都打算去购买一张第四套纸币贰圆,他们的预算分别是35元、40元、50元。币商收购的第四套纸币贰圆价格是每张20元,市场的定价统一为每张40元,那么只有李四和王五会购买这张纸币,币商分别可以赚到20元和30元,如果币商对张三收取35元,对李四收取40元,对王五收取50元,那么,他的利润将得到大幅度的增加。
在实际的收藏品市场中,上述情况的确存在,但更多的情况是即使币商进价很低,但他们的定价却比较“死”,能够还价的空间比较有限。这是因为,币商有效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需要确保两个条件同时成立: 一是币商可以清楚地知道三个人的心理底价,否则可能因贱卖而利益受损; 二是能防止三个人之间的串通, 也就是说张三低价买了以后再以次高价卖给李四或者王五,这也会让币商蒙受利益损失。所以,经常跑市场的朋友应该可以感受到,与币商讨价还价特别难,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漏可言,除非他和你有交情。当然,如果你要购入的是那种难得一见的品种,币商的定价更是难以松动。
由于纸币定价中的上述特质,我们很难泛泛套用什么经济学模型或理论给予简单解释。在我看来,纸币还是一个具有上瘾性质的商品。对于上瘾的人,你出价高低都是可以的,对方是否接受,终究取决于他上瘾的程度。因此,在本回中,当我试图揭开纸币藏品价格面纱时,将以收藏爱好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币商作为外部考量因素,尝试从抽象层面探讨纸币收藏价值的形成原理,这对于理解纸币的收藏价值会有较好的效果。因为,收藏价值是纸币交易价格的基础,没有收藏价值,即使以低限的流通价格,纸币仍会无人问津。具体来说,我重点立足纸币收藏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通过描述购买者对纸币满足的内心各种喜好的评估,确定出他们愿意为此付出的市场价格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