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纸币圈的三大价值-纸币圈那些事

纸币圈的三大价值-纸币圈那些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个问题,我刚踏入纸币圈的时候,也感到迷茫。后来的一些经历让我渐渐明白了纸币的价值所在。根据当年的报纸信息,1999年的第一套纸币中“牧马”的出售价是20000元,今天这枚纸币的价格却达百万元以上。由此来看,纸币无论作为收藏还是作为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回望过去几十年的经历,许多纸币的确有很大的上涨幅度。事实上,一张张图案精美、设计精良的纸币,其背后寄托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

纸币圈的三大价值-纸币圈那些事

纸币知识,重在实践而非理论。纸币学问广博而艰深,需要深入学习并加以实践钻研。说起来,我也是经历了“心理疑惑—市场感知—理性学习”之后,才算是半个“入门者”。对于纸币市场,很多人基本是一无所知,本能地感到疑惑,一张“纸”又不是金子,咋就值几千元甚至几万元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刚踏入纸币圈的时候,也感到迷茫。后来的一些经历让我渐渐明白了纸币的价值所在。

这些年,相信大家打开电视就会看到一些鉴宝类的节目。那些瓶瓶罐罐在许多人的眼里是不名一文的泥胎瓦片,但看久了节目以后,诸如什么元青花、宋钧瓷官窑等词汇深入到了心里,也知道了这些东西少之又少。既然数量很少,那就会被视为宝贝,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总有愿意出价的人,结果这些东西的市场价值就出现了。如果说这些“泥瓦甁罐”从不被重视到被视为珍宝,是身份的变化,那么,身份的尊贵就带来市场价值的突变。在最近的10多年里,从各类收藏市场和拍卖会传出来的信息可以发现,任何具备一定精稀度的东西,都会通过市场中介变得有价可循、有价可依,经过口口相传、网络传播以后,潜移默化地把你原本认识不到位的想法彻底颠覆。

纸币也是如此。以第一套纸币为例,就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街边难以交易甚至无人问津,到今天几乎难得一见且争相抢夺。根据当年的报纸信息,1999年的第一套纸币中“牧马”的出售价是20 000元,今天这枚纸币的价格却达百万元以上。这种“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的巨大转折,在收藏界太过平常,几乎每过3—5年,就会有“黑马”蹦出。再以第三套纸币的背绿水印壹角为例,1999年,收藏界并没有对壹角币进行深入细分。虽然大家知道背绿是好东西,但背绿水印仅仅获得了和背绿一样的市场待遇,市场价和背绿完全相同,不过80元一张。即使到了2005年,背绿水印依然没有被细分出来,价格也就240元。然而,之后短短几年时间,背绿水印被发现并被成功定义为一个单独稀缺品种,其身份和地位远远超过了背绿壹角。目前,背绿水印的市场价值已经是其“孪生兄弟”——背绿壹角的15倍之多。这种突变式价值倍增,虽然有商人炒作之嫌,但也不得不说“物以稀为贵”的基本原理在纸币市场依然奏效。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收藏品只要有涨就必定有跌,价格的剧烈波动是纸币收藏常有的现象,也是其投资风险的体现。这种情况在近两年表现得尤其明显,我也目睹了很多这种“白马变黑马,黑马变白马”的事情。2018年5月1日第四套纸币退市后,人们争相抢买第四套纸币,市场上一时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其中,1980年的贰圆被细分为两大品种,一个是绿钻、一个是绿幽灵,特别是绿幽灵的价格可谓是直线上涨。即使是一般的品种,也从最初的百元领跑到400—500元之高。收藏市场有着强烈的“羊群效应”,哪儿人多,人就越往哪儿挤。一时之间,绿幽灵风光无限,就像中国股市一样,过了4000点就望5000点,过了5000点觉得6000点是小意思,过了6000点简直就不再会下跌了,如果到不了10000点那简直是对自己自信的侮辱。事实上,绿幽灵经历了不到半年的狂涨,2018年10月后开始猛跌,现在只有200多元,而且市场关注度很差。由此来看,纸币无论作为收藏还是作为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回望过去几十年的经历,许多纸币的确有很大的上涨幅度。但展望未来几十年,我们还能憧憬它们重复过去的道路吗?

图1.15 1999年和2005年报纸刊载的纸币收购价格对比

前面谈到是价格波动,但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和价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纸币而言,价值到底怎样界定?收藏者如痴如醉地收藏纸币,其内在的冲动到底是什么呢?这当然不是什么学术问题,因此很难套用经典理论来回答。我们将在后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这里先把我和一个老友的交流心得作为初步的理解,分享给大家。

我曾经和一位70多岁的无锡邮票藏家交流过邮票的类似问题。我问这位孙老师,为什么一枚发行于1980年的生肖猴邮票可以从原价8分钱一路攀升到12 000元,而且很多买者还千方百计地想得到它。孙老师笑眯眯告诉我,从现象上看,邮票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与其发行量有关。这张“猴票”当年发行了600万张,而且很多都被用于邮寄,因此,有一张全新的“猴票”非常难得。玩邮票的人都知道,600万枚发行量实在是不多。但这不是惟一的解释原因。他补充解释道,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市场需求大。在集邮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你玩邮票是否专业,衡量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拥有‘猴票’!”因此,买到“猴票”成为众多集邮爱好者的梦想,许多人甚至不惜出高价买这张邮票。结果,一票难求的现象成为常态,大多数人根本都看不到这张令人神往的邮票。其实,这里面道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道理,这就是在藏品可供应数量保持一定的前提下,收藏者的需求规模就成为惟一主导这个藏品均衡价格的因素,这个均衡价格就是这个藏品的价值所在。这则规律适合所有藏品的价值确定,也道出了藏家的冲动所在。因为,只要相应收藏群体持续扩张,该藏品的价值就会不断提高,早一点拥有永远好过迟一点拥有。

孙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沉思良久,也让我想到了经济学的供求决定价格的原理。一方面,许多藏品确实具有供应量固定的特征,特别是那些“老精稀”的纸币。在距离我们相对久远的时代里,物质奇缺加之收入微薄,人们不会刻意地把纸币保存下来作为收藏。所谓“仓廪实而知廉耻”,由此引申出“物充盈自觉收藏”,盛世收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一旦有钱了,就会去寻求一些具有文化愉悦感、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兴趣点,纸币收藏非常符合这种需求。一方面,真正好的藏品永远是稀缺的,因为具有不可再生性,藏品的供应量一定是固定的,甚至是减少,如图1.16中S曲线一样。另一方面,人们的收藏意识不断增加,收藏群体会不断扩大,需求水平会迅速提升,如图1.16中的D1曲线。

图1.16 藏品均衡价格的决定模型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既和刚才说到的人们有了更多余钱有关,也和人们看到别人从收藏中赚了不少钱有关,还和很多人内心对自己曾经使用但现在和以后永远见不到的那种眷恋之情有关。事实上,一张张图案精美、设计精良的纸币,其背后寄托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对它的热爱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抹去。当然,也有朋友会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用过第三套纸币壹角,他们不可能有记忆和怀念的情怀。但是,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因为纸币收藏大多是从一个类别或者一个品种开始,当你一旦踏入这个圈子,你就会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带入其中,并且“越陷越深、欲罢不能”!比如,也许你一开始只专注第四套纸币,但时间久了,进军第三套纸币甚至第二套纸币就是必然的事。或许你说,我收入有限,无力拥有它们。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每一个纸币收藏爱好者心中都有一个收藏梦,虽然这个梦想可能遥不可及,但没有人会愿意放弃梦想。这恰恰就是纸币需求扩大的真正原因。(www.xing528.com)

这里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事情。我在网络上认识一位山西藏友,微信名叫“鸡哥”。他对第一套纸币和第二套纸币的认知水平很高,对市场行情非常熟悉,几乎只要让他看一下某张纸币,他就能判断出它合理的价格区间。

图1.17 第一套纸币壹万圆的牧马(第一套纸币王)

资料来源: 选自赵涌在线拍卖品。

注: 略有修补(resroration)的35分牧马于2019年8月6日以141.7万元价格成交。

经过一段时间的“热聊”之后,他敞开心扉,告诉我,他曾经拥有很多第一套纸币,但在过去几年间,为了给新生的孩子治病,只能割舍自己心爱的藏品,将之在短时间内低价一售而空。谈到这段往事时,我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无奈的心情。后来他告诉我,自己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拥有一张第一套纸币的“牧马”(见图1.17)。如今,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仔,微薄的收入中八成用来支撑家庭开支,其余的钱都被他在业余时间用作“倒腾”纸币。他自己也算过,照这样的赚钱方式累计,即使到退休也难以买到一张6品的牧马,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梦想的期待!始终念念不忘那张“牧马”。

正因为看到许多这样令我感悟颇深的事情,我对纸币收藏的前景充满信心。我坚信,纸币收藏者是最为幸福的群体之一,因为在“查阅—寻找—获得—欣赏”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心灵上的愉悦感,而且也让自己的财富获得了积累和扩张!这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快乐是纸币收藏的最大价值!也正是因为一直存在一大批用心热爱纸币的人,纸币收藏才有了健康发展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