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派别的京剧创作上看,海派京剧题材内容的演变从开始就较少受北方的影响。上海在接受各种现代思想的同时,与传统儒家思想和本地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甚至有些民众因为习惯了竞争不再清新寡欲,而是一味地追求物质和利益,与早期的“小农经济”思想背道而驰,也同时彰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野性与真实。
中国传统思想里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基础的修身养性的思想逐渐被越来越现代化的上海社会所摒弃。西方社会对危险表演的态度渐渐纵容开来。演员“辫子飞”在当时多次表演“空中飞人”的项目,这是危险系数极高的一种表演形式,却在租界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欢迎,但在某一次的表演中,他失手跌落,命丧舞台,然而租界政府并没有因为这次意外敲响警钟,相似的高危表演仍然如期上演。
从客观角度来看,西方文化崇尚解放天性,热衷挑战。而鼓励人们克制冲动是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禁欲”思想的中心理念。因此灯彩戏和真械打斗表演尽管是我国传统表演形式,却并不大力发展。但这类表演中的享乐性、野性的特点恰好适应了西方文化的思想要求,这才在租界有了一席之地。西方思潮随着上海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深刻地影响了海派京剧的形成,使其成为上海本土的表演形式,在技艺、思想上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在舞台设计、音效效果、歌舞表演等方面都成为戏园的一大特色;还有一部分以灯彩戏为代表的类别,由于不被我国传统思想所接受,反而在租界受到西方观众的大肆喜爱。
海派京剧的未来发展与中西方的文化引导息息相关,当前海派京剧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体现。不论主观强调哪一类思想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掩盖,反而理性的认知各类思想,适度的推崇解放思想,才能有效地防止诱导民智的现象发生,不过分鼓励传统保守的思想,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戏剧表演的清冷晦涩。基于上述言论,在未来发展中,仍然要坚持充分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相互提携,共创文化盛世。
综上分析,海派京剧在经受西方话剧的影响后,已经开始区别于传统京剧以形式精致的传统剧作为主要艺术主题,更多的是受到话剧理论的影响后,所采用的生活细节和社会时事来进行艺术创作,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大大增加了观众同理心的感受。但是鉴于其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局限,使得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一直无法解决。
(二)表演风格写实化
1.剧情内容同人物感情的吻合
在规定情景内注重人物内心体验的表现,力图在舞台上还原真实生活的幻象,区别于传统戏曲的唱腔、韵味、流派,更加打动观众的内心,大大突破了传统戏曲程式。
2.运用生活的细节来增加真实感
京剧《国民福》第十九场国民欢迎代表时,在语言对白上采用了方言小调的处理方式,情不自禁地唱起通俗道情等艺术处理手段,大大加深了观众的代入感。人物动作设计上也尽量逼真,在新舞台演出的阎瑞生遭捕跳水逃逸这一场戏中,台上的水景是真实布景,为了加大视觉冲击力,演员竟真的跳入水中。
3.对京剧与话剧的特长作了有意识探索
像汪笑侬演时装京剧就改变了传统的表演程式,如避免“叫头”,尽可能不用“定场诗”“自报家门”“背躬”“独白”“后台搭架子”等等,以符合现实生活。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析出,海派京剧创作者通过不断地探索话剧中的表演技巧,并应用到上海本土的表演中得益于西方话剧的影响。主要通过将剧情中的内容与人物感情密切结合、利用生活的细节增加剧目的真实感等多方面得以体现。这使创作者对京剧与话剧的特长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使海派京剧的表演风格愈加写实化。(www.xing528.com)
(三)舞台美术多元化
海派京剧在舞台艺术表现方面受到大量话剧元素的影响,王钟声春阳社的演出,在剧场表现上就做出了重大的改变,新舞台的出现就是潘月樵、夏氏兄弟受到了王忠生的启发,后由夏月润、刘艺舟、王钟声、张幸光赴日考察后设计建造出来的。
1.机关与布景
多数场景在传统京剧中受到场地的限制,单一的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需要观众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根据演员的表演通过想象补充出“走边”“上山”“下山”“坐船”“骑马”“上轿”“步战”“水战”等场景动作,其中有许多景物都能够很好地诠释出角色的情感,观众在欣赏表演时也可以通过想象,构建背景相同、细节不同的世界,场景也跟随人的表演不停转换。
“虚拟式表演”能够帮助演员轻松地实现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比如京剧《雁荡山》中,演员可以通过表演,轻松地在“水战”和“陆战”之间来回变换场景。话剧《赫哲人的婚礼》比较写实,这样的虛拟动作表演也被应用在“水战”的场面之中,并且运用得很成功,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
海派京剧的机关布景强调写实性,以中国传统的戏曲演出为基础,借鉴西方的文化艺术对戏剧进行处理,随着新剧场的建立以及声光电等新科技文明的传入,逐渐成熟。在《善游斗牛宫》中,通过各种机关设置来达到场景的快速转换使舞台效果更加惊艳。最早期的机关使用在于画卷中的女仙人从画中走出,变为真人这一情节。
而后于1916年推出的《就是我》和1918年的《活佛济公》,对于机关布景的运用都比较常见,甚至将机关布景的使用推向一个小高潮,自此,机关布景一词不断出现在报刊上。这些机关布景综合运用了光电、机械手段,将当时舞台科技的最高水平清晰地表现出来。充分执行了陈独秀建议的利用声、光、电、画四大元素,舞台背景也成为海派京剧舞台上的一大特色。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舞台设施的经验,夏月润先生于1907年远赴东京,观看了日本歌舞伎在新型镜框式舞台的演出,发现现代形式的半圆形舞台,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减少了事业上的阻碍。回国后,夏月润立马引进了这种新兴舞台。
夏月润把观众席完全设计成了现代的模式,由于不被允许在新舞台卖茶,传统戏园具备的社交功能也不复存在。此外,他还聘请了日本的设计师设计了全新的大型电动旋转舞台,使其在演出时能够兼具四个不同的场景,并且自由切换。新建的舞台不仅更加结实美观,容量也升级到两三千人的数量,同时还建造了更加卫生、现代化特点鲜明的卫生间,从此看戏也变得更加舒适、安全。1913年,梅兰芳先生再次来到上海,他看到新舞台后,大加赞誉,认为新舞台将给更多人带来灵感与快乐。
上海闸北区更新舞台组班的周筱卿有着“机关布景大王”称号,他在机关布景的设置堪称一绝。舞台美术早期又被称作“彩头”,而周筱卿在这方面造诣颇深。由周先生设计的精彩场景有很多。例如,《西游记》里哪吒的风火轮在滚动时会迸射出火星,《牛郎织女》的鹊桥上有喜鹊飞出。值得一提的是,在《白蛇传》中,白蛇出世的开场,起伏的山势、布满青苔的山洞都是周先生亲手设计的模型。绿色的灯照射出各种机关布景,这时,一条白蛇出现,蜿蜒爬动,非常逼真。当场灯关闭时,会有许多观众控制不住内心的好奇,举着手电筒看看舞台上的机关在哪里。这时剧场人员为了保证机关的神秘性,就不得不收起大家的手电筒。有时候,观众足足会看上二十多分钟。
海派名丑刘斌昆就曾学会了这个机关,他躲在后台看演员舞弄白蛇的机关,并反复研究,后来为了表演学到的手艺,一直想专门写一出戏。海派京剧利用强大的包容性发展成一门颇具特色的新派艺术,并十分符合上海大众的审美需要。海派布景艺术不仅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还有十分鲜明的独立化倾向,这一点同样值得研究。
2.服装与实物
传统京剧演出对于服装的色彩、图案、款式、材料都十分讲究,这也是传统京剧演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演出服装看出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故事的发展方向。京剧服装的程式化、虚拟和写意化都是其本身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此来展现形神皆似的艺术效果,服装与演员的配合才能塑造出更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京剧经过数百年的沉淀与发展,其服装的丰富性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建立了独特的审美系统,也形成了完整的民族特色的服装体系,实现了生活化到艺术化的蜕变。
海派京剧的服装不局限于传统戏曲服装的设计理念,根据题材内容做出不同程度的更新,在京剧服装中更加趋近潮流。例如在《新茶花》中,女主角新茶花穿着白色衣裙,身系腰带,清新婉约;而陈少美身着军装皮鞋,干练精神。《黑籍冤魂》中也有一些当时较为新颖的服装,如长袍妇女穿着坎肩、巡捕制服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