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钱板旋律简单,唱词生动、通俗易懂,并且带有强烈的口语化特征,许多句子朗朗上口,人人可唱几句,这使它便于艺人和大众学习、记忆,也更易于流传。此外,金钱板的唱词所表现的内容多样、情感丰富,有的仿佛是一首首抒情诗绘景传情,可以直抒胸臆;有的又像一章章哲理诗寓庄于谐。同时,它又具有四川人特有的机智、风趣、幽默的特点。正是由于金钱板具备了这些来自民间的通俗元素,所以才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和广泛流传,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成为一种可以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俗话说“话须通俗方传远”,金钱板的唱词通俗易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正是这一特点,才使金钱板得以传承和发展。换句话说,金钱板唱词文本的通俗易懂体现了它的社会性和普遍性。一方面,唱词文本取材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有的来自文学,有的来自历史,有的来自宗教,有的来自民间,有的甚至来自外来文化等。唱词创作来源的多样和广泛自然而然使其具备社会性和通俗性。另一方面,这种具备社会性和通俗性的唱词当然不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排斥,反而会得到广泛的接受,得到各种不同背景的观众的喜欢。任何一门艺术要受到大众喜欢并能够得以广泛传播,一定有其内在的深层次核心因素,当然,金钱板的社会性和通俗性也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在金钱板发展过程中,通俗文化和雅文化是一直体现、贯穿在其中的,通俗易懂是它的表层文化,而雅文化是其核心文化。雅文化若隐若现地散落在其通俗文化中,所以说金钱板对通俗文化和雅文化之间关系的把握,目前还是比较恰当的。对于俗和雅的内涵和关系要理解和把握恰当,其运用方才得当和顺畅。雅文化的核心是“礼”,首先,雅与俗是相对而存在的,而不是绝对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在人类社会的初始文化中并没有雅俗之分,实际上,雅俗之分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标志之一,从这个角度看,雅文化的出现是人类文化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雅文化是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对民族文化的提炼与升华,它是通俗文化发展自觉的产物,而这也是社会进化所需要的。如果不能把握好雅与俗的关系,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衰落,乃至消亡。比如有“中国戏曲之母”“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之雅称的昆曲,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传区域也只限于苏州一带,后来经过不断吸收改进而达到鼎盛。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昆曲却逐渐衰落,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二者的相互关系,越来越脱离生活,脱离百姓大众,大都是文人之作,无不力求曲文深奥、辞藻华丽,阅读起来都很难懂,更谈不上唱了;加之结构松散冗长,情节过分离奇曲折;又不接受改变的意见,最终渐趋式微。当俗文化和雅文化的关系发生极端改变时,二者不能够再互动互制,也就失去了这种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其结果必然是衰落。
金钱板在传承和发展中对俗文化和雅文化的关系处理得还算是恰当的。在唱词、唱段方面,它一直保留着通俗易懂的特点,并没有脱离大众,这点首先从它的唱段故事就能够体现出来。金钱板的传统长篇唱词并未着眼于多么雅的选材来源,而是基本选自通俗文化:有的是根据章回小说或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打五配”。
“三打”分别是:《打董家庙》(又叫《武松传》)、《打毗芦荡》(又叫《乾隆访江南》)、《打洞庭》(又叫《打铁山》)。
“五配”包括:《胭脂配》《金蝉配》《龙凤配》《芙蓉配》《珊瑚配》(又名《节孝配》)(在《中国曲艺志·四川卷》里,已经将它归为失传曲目,后来经过邹忠新老师的努力回忆和李兵记录整理,其中之一的《珊瑚配》终于得以保留下来,这也说明通俗剧本的传承也是不容易的)。
像这种比较有名和完整的唱段,其唱法及唱词在全川各地基本是一致的。长篇唱段中最有名的是《打董家庙》,它也是保留最完整的。这些有名的传统长篇唱词在行业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艺人们为这些重要的传统长篇唱词赋予了几个通俗的名称,其重要的作用和俗文化的特征可见一斑。首先,“通江书”:这些长篇唱段被艺人们称为“通江书”,即通行江湖社会的书,意思是学会这些唱段就可以行走江湖了。其次,“买米书”:既然能够行走江湖了,自然可以凭这些立足一方,即靠说唱、表演这些段子可以挣钱买米,有米下炊就可养家糊口,所以也把它称为“买米书”。再次,“考纲书”:意思是艺人们若没有过硬的功夫是唱不好这些传统的长篇唱段的,这些唱段所包含的表演技巧、唱词文本结构、故事情节发展、包袱矛盾的表现等诸多重要因素都已经涵盖了。如果想唱好金钱板,必须长期坚持,勤学苦练,非一朝一夕而成之功也。练好了这些唱段,好比考试过关了一样,其他唱段也自然不在话下了,所以也把这些唱段称为“考纲书”。最后,行内艺人们还称这些唱段为“发蒙定本书”,意即把它定为初学金钱板的教科书,初学者需从这些唱本开始练习各种表演技巧,积累经验,逐渐提升。[1]另外,还有一些较长的段子,比如《说岳传》《闹雅安》《嫌贫传》《包公案》等,这些唱词就不叫“通江书”,艺人们把它们称作“长条”。这些唱段篇幅也是比较长的,演唱完整个段子所需的天数从十天半月到两三个月不等。还有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类的作品,比如《冤枉传》《沉香扇》《南瓜案》《乌鸦案》《三灾缘》《黄鳝案》等,这类作品被艺人们称为“小传子书”,一般只能唱几段。还有揭露黑暗、鞭笞腐朽类型的唱段,如讽刺周孝怀的《周秃子挨茶碗》。还有如辛亥革命时期编唱的顺应时势、代表民心的《杀赵尔丰传奇》《枪毙杨鹏 举》,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并广泛传唱的《六十年国耻》《卢沟桥事变》,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篇幅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段子,最简短的有四句或者八句唱词,稍长一点的有二三十句唱词,个别的有七八十句甚至上百句唱词,它们被艺人们称为“书帽”(或者“诗头子”)。书帽大多是根据当时社会事实和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街头巷尾所发生的事情随编随唱的,通常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民风概貌和百姓生活,其中带有一点情节和一两个人物的段子有《瞎子算命》《货郎子》等;另外有一些没有详细故事情节,但也算是概括叙事唱段,形式非常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如《绕口令》《画匠和木匠》《老实话》《风趣话》等。本书特将《货郎子》和《画匠和木匠》全文引入,以供学习参考。《货郎子》唱段中所使用的词语都是通俗易懂、平白简单的,十分易于百姓理解。其中描写货郎的打扮就是一例:“看看货郎子,是个老头子。身材三板子,头戴草帽子。长裤短褂子,腰栓白帕子。”可以说是随俗如乡,质朴如画。
货郎子
嘿!说子就说子,
手拿竹板子。
噼里啪啦敲下子,
听我唱个货郎子;
肩挑着,货担子,
手拿着,叮当子,
走村串户转院子,
适合季节对路子,
送货上门跑趟子,
与人方便摇铃子。
这就叫:生意买卖出才子,
小本经营赚票子。
到热天,太阳晒红肉皮子,
脸上挂满汗珠子。
到冷天,寒风吹透心窝子,
手背冻起冰口子。
爬坡下坎坎,硬起足肚子,
转弯倒拐拐,小心绊跤子。
抬头看,大片黄麦像金子,
鱼塘水库像镜子。
白鹅伸起长颈子,
群鸭戏水栽谜子。
走拢一家大院子,
叮当叮当摇下子。
惊动了,大爷大娘大嫂子,
幺舅幺爸幺娃子。
姑娘小伙子,
来一啪啦子。
都想买点子,
围个大圈子。
看看货郎子,
是个老头子。
身材三板子,
头戴草帽子。
长裤短褂子,
腰栓白帕子。
脚蹬麻窝子,
放开粗喉大嗓子:
“唉!各位请来买点子,
要选要带快点子。
价廉物美好样子,
绝不吹牛冲壳子。
我卖有:电池牙膏牙刷子,
梳子蔑子钢夹子。
大针小针鞋锥子,
棉线棉带钮扣子。
毛巾枕巾手帕子,
帽子鞋子短袜子。
香脂香粉香胰子,(www.xing528.com)
玻砖玻璃亮镜子。
闲时方便买点子,
免得急时跑趟子。”
大娘说:“我要买个鞋锥子。”
老大爷,买了一根烟杆子。
二嫂子,大肚子,
买条宽背带,好背奶娃子。
只有大龙小伙子,
盯着幺妹春燕子。
春燕子,幺妹子,
开言叫声:“货郎子,
我要买,细纱男背心,短筒男袜子,
洗脸花毛巾,大方花帕子。
塑胶烟盒子,
炭精烟嘴子。
皮包代夹子,
外加一根小链子。”
“姑娘买来做啥子?”
“我……我要送给幺舅子!”
大龙小伙子,
性急火炮子。
拉拉姑娘衣袖子:
“哪个喊你涮坛子?
二天不要这样子。”
姑娘一看出岔子,
脸蛋红得像桔子。
扑哧一笑进院子,
毛根儿不沾背壳子。
货郎子,笑下子,
两根指拇捻胡子。
转转眼珠子,
暗暗想下子:
“哎!我才是个瓜娃子,
人家在闹家达子。
他们两个涮坛子,
亲亲热热,敲敲打打,说说笑笑,
好像是未来的,快要拉拢的——
两口子!”
画匠和木匠
从前有个老画匠,
巧笔丹心画凤凰;
画得好,画得像,
画一只绯肥绯黄的飞凤凰。
还有一个老木匠,
心灵手巧有特长;
做条板凳四条腿,
削根扁担五尺长。
板凳宽,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
硬要各自派用场。
到后来,板凳乘坐千家客,
扁担挑起万斤粮!
这种书帽的段子更具有强烈的通俗化和群众化的特征,而且它们有着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特点,所以这些妙趣横生的作品颇受群众的欢迎。从唱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无论是长篇的说书唱词,还是短小精悍的书帽,金钱板唱词都已经表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和通俗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