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送走费诗,已经是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这是长江流域最容易发生汛情的季节,这一年江汉一带又下起了大雨。
这场雨下得很大,不仅连下数天,而且雨量充足,汉水暴涨。曹军在前线的主要据点襄阳和樊城都在汉水边上,一个是汉水南岸,一个是汉水北岸,汉水发了大水,水势很猛(平地数丈),城池及军营都被淹了。
曹军在中线战场的总指挥是南部战区司令(征南将军)曹仁,他下辖于禁、徐晃等部,曹仁让徐晃守宛县,作为第二道防线;命令左将军于禁率立义将军庞德等屯兵樊城外,与樊城成掎角之势;曹仁自己守樊城。
现在,突然下起的大雨引起了关羽的沉思,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发动北伐的好机会,去年也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机会,可惜没能把握住,关羽至少耿耿于怀。
去年十月,曹魏方面负责守卫宛县的部将侯音发动叛乱,当时“曹统区”内赋税徭役很重,人民普遍不满。侯音利用社会上的这种反叛情绪,与驻守在荆州的关羽暗中联合,把曹操任命的南阳郡太守东里衮劫持了,带领南阳郡官民造反。
这件事如果成功,曹操的麻烦就大了,关羽和侯音来个南北夹击,曹魏的襄阳、樊城就丢了。
东里衮手下的郡政府人事处处长(郡功曹)叫宗子卿,他不想投靠关羽,就想办法阻止。
宗子卿前去劝说侯音道:“将军顺应民心以举大事,大家无不跟随,不过将军把太守抓起来没有丝毫用处,反倒落个坏名声,不如把他放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我和将军您齐心协力共守宛县,等曹操援军到时关羽将军的大军也会到来。”
侯音想想有道理,就把东里衮给放了,哪知这是宗子卿的计策,东里衮脱险后宗子卿也逃出宛县与其会合,集合忠诚于曹魏的官民与侯音对抗,等待曹军到来。
侯音派骑兵追赶,追了10里地追上了,侯音的人开始射箭,宗子卿身中七箭(被七创),被追兵围住。
宗子卿对追兵说:“侯音大逆不道,曹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大家都是善良的人,平时也没有作过恶,应该好好想想,还应该不应该跟着侯音走(当思反善,何为受其指挥)?我现在死了,是忠君为国,不会有任何遗憾!”
宗子卿越说越激动,仰天号哭,血泪俱下。
这些追兵过去也都是曹营军官,跟东里太守、宗处长很熟,现在看到宗处长如此壮烈,无不感动,于是把东里太守放了。没有多久,宗子卿因伤势过重而死。
这时,曹操派来的援军也赶到了,带兵的是曹仁,还有曹操从汉中收降的立义将军庞德,他们攻破了宛城,侯音被斩首,这场叛乱失败了。
这次机会没能把握住,关羽一直感到很后悔。
从这件事上,关羽看出“曹统区”内部并不稳定,如果再发生点儿别的什么事,一举将其占领并非不可能。
现在,看到这场从天而降的大雨,关羽决定马上发起北伐。行前,关羽命令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其他主力随他一同北上,其中包括一支在江陵训练了很久的水军。
这一仗对关羽来说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所以打得有点过于顺手,对手没料到,自己没敢想,远在益州的刘备、诸葛亮也都没想到。
关羽一路北上,绕过襄阳,把主攻目标锁定在樊城。
樊城外面有曹军的大营,负责守卫的是于禁和庞德,他们手里共七军,也就是七个军,以每军正常编制一万人左右计算,兵力总共有七八万人,由于汉中水位大涨,他们受淹情况严重。
北方将士对于发洪水没有太多概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也毫无准备,不知道怎么办。于禁等人仓皇避到高处,这时却发现有人乘着大船向他们袭来。
来的正是关羽,他有水军而曹军没有,所以这个仗简直没法打,于禁等人只能坐以待毙。最后,无奈之下于禁向关羽投降。
但是立义将军庞德却坚持不降,他在一个土堤上,披甲持弓,向敌人不断放箭,箭无虚发,从早晨一直战斗到中午,箭用尽了,就短兵相搏,越战越勇。
这时,曹军投降的人越来越多,庞德下面的将领董衡、董超也要投降,被庞德杀了。
庞德对身边的人说:“我听说良将不应该惧怕死,烈士也不会毁节偷生,今天就是我的死期!”
然而水势越来越高,庞德身边最后只剩下两三个人,他们找到一条小船,打算乘船回樊城找曹仁,但水势很猛,船一下子翻了,庞德手里的弓也丢了,他扒着船在水中,最后被俘虏。
庞德被带到关羽面前,关羽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
关羽见庞德立而不跪,对他说:“你哥哥在汉中,我想拜你为将,为什么还不投降?”
庞德大骂关羽:“小子,我不知道什么叫投降!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刘备只不过一个庸才罢了,怎能与魏王匹敌?我宁做朝廷的鬼,也不做贼人的将!”(www.xing528.com)
关羽无奈,下令把庞德杀了。
这时曹操还在由长安返回的路上,听到消息,加快了行军的速度,仓促赶到了洛阳。
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庞德力战而死,很感慨。
曹操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我和于禁相识30年,为什么到临危受难之时,反而不如庞德呢?”
曹操下令封庞德的两个儿子为列侯。
关羽杀了庞德,从此庞、关两家也结下了仇。后来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平蜀,庞会找到关羽的后人,把他们全杀了,给父亲报了仇。
这时,樊城外面的曹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还在樊城内坚守的曹仁岌岌可危。
关羽猛烈攻城,城里到处是水,房屋大量崩坏,大家都很害怕。有人向曹仁建议,趁关羽还没把樊城全部围住,乘小船趁夜逃走。此时也在樊城的汝南郡太守满宠认为不可。满宠是曹操挑选的第一任许县县令,有很强的行政才干,被曹操提拔为汝南郡太守,此时来到樊城,可能是亲自督运军粮来的。
满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洪水来得快,走得也快(山水速疾,冀其不久)。现在关羽派人已经打到了颍川郡郏县,许县以南人心惶惶,但关羽还不敢轻举妄动,原因是我们在他的后面。如果我们现在逃走,关羽就将向北面大举进攻了,希望将军认真考虑。”
曹仁一听有道理,的确不能撤退。于是让人找来一匹白马,效仿当年刘邦白马盟誓,把白马杀了,也领着大家宣誓,决心同心固守。
此时樊城内仅有数千人,城里没有被水淹的地方很少,关羽率部乘船而来,把樊城围了好几重,城内与城外断绝消息,情况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地步。
驻守在襄阳的曹军是吕常部,关羽派人把襄阳也围了起来。襄阳和樊城成为大水浸泡下的两座孤城,周边的驻军和官民纷纷投降了关羽,包括曹操任命的荆州刺史胡修、南阳郡太守傅方等高级官员。
许县以南的梁县、郏县、陆浑县等地变民纷纷起事,他们杀害曹魏任命的地方官员,接受关羽任命的职务和印绶,与关羽遥相呼应,关羽的个人声望达到顶峰(羽威震华夏)。
关羽突然北伐,是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无论成与败它都将打破孙权、刘备和曹操三家的势力布局。
对于这次行动是如何决策的,历来有不同说法。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这是关羽在未经请示刘备,也没有知会诸葛亮的情况下发动的,刘备汉中得手,上庸三郡成片,使得襄阳、樊城地位变得孤立,曹操新败于汉中,曹军士气低落,攻取襄阳、樊城的条件成熟了。
关羽被任命为前将军成为刘备集团武将之首,以关羽的性格,对外即便不张扬,内心还是很喜悦的,新官上任一般会有所表示,关羽决定打一场大仗来表示一下。当时刘备远在汉中,诸葛亮在成都或者也在汉中,而战机稍纵即逝,关羽来不及请示,就自己决策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羽是请示了刘备并经刘备同意的,理由是这么大的事关羽无权决策,成都、汉中虽远,但沟通肯定是畅通的。但这也仅是推测,没有史料作为依据。
其实,翻开史书关于此事的其他记述,或许会有另外的认识。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兵败汉中,退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向襄阳的曹仁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他率兵讨伐关羽,又派于禁率部增援曹仁。曹操还命令徐晃增援曹仁,让他屯兵于南阳郡的宛县。也就是说,这场仗也许不是关羽发起的,而是曹军主动进攻。
曹操刚吃了大败仗,为何突然在荆州主动出击呢?推测起来有两种可能。
一是减轻关中方向的压力,汉中已失,曹操担心引起连锁反应,所以在荆州故意挑战,提醒刘备别不管不顾。
二是减轻合肥方向的压力,曹操还没退到长安时,这一年七月孙权又来了一次趁火打劫,在合肥方向动手,当时曹操在合肥的兵力不到一万人,曹操知道荆州不仅是刘备的地盘,也有一小半归孙权,他想在荆州制造事端,把孙、刘的眼光都吸引过来。
这时候,荆州上空已战云密布,就连远离战场的人都看得很清楚。曹操手下的扬州刺史温恢跟兖州刺史裴潜偶尔遇到一起,二人聊起当前的形势,聊的重点就是荆州。
温恢不无忧虑地说:“这里虽然有敌人,但不足为虑,曹仁将军守襄阳、樊城,势单力薄,关羽骁勇狡猾,恐怕南面会有变故呀!”
接下来发生的事完全如温恢所料,可惜他们或许没有把谈话内容以书面方式呈报给曹操。
综合以上分析,关羽之所以突然北伐也许是这样的:曹操退到长安,命曹仁在荆州方向发动一轮军事攻势,以缓解其他两个战场的压力,作为董督荆州军事的关羽当机立断,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率兵北上迎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