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忠在定军山威名显赫

黄忠在定军山威名显赫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刘备以法正为军师,率黄忠、赵云、魏延等部已经到达阳平关,这里是汉中谷地的最西端,刘备与张飞、马超等在此会合,做出攻打汉中郡的态势。阳平关是这块盆地的西大门,从阳平关沿着汉中往前可以到达汉中郡的郡治南郑,但在到达那里之前还会遇到一处屏障,就是定军山。也就是说,定军山虽然是一道屏障,但不是特别险要,刘备率军攻到这里,曹军就危险了。夏侯渊一看定军山被占,急忙来抢,双方展开了激战。

黄忠在定军山威名显赫

西路军虽然进攻遇阻,却没有动摇刘备进攻汉中的决心。

此时刘备以法正军师,率黄忠赵云魏延等部已经到达阳平关,这里是汉中谷地的最西端,刘备与张飞、马超等在此会合,做出攻打汉中郡的态势。

夏侯渊不敢大意,一边与张郃、徐晃等移军阳平关一带阻挡刘备的进攻,一边再次向曹操报告,要求进一步增援。

这一年七月,曹操调集兵马,亲自增援汉中。

曹操觉得自己老了,所以临出发前专门颁布了《遗令》,对后事进行了交代。以前每次出征,曹操总想方设法鼓舞大家的士气,而这次却发布了自己的遗书,是一次特殊的战前动员,表明自己誓死取胜的决心,还是冥冥之中感应到了什么?

汉中那边,夏侯渊指挥张郃、徐晃等部挡住刘备的猛攻,让刘备没有太大进展。刘备派部将陈式等去断绝马鸣阁道,夏侯渊派徐晃阻击,把陈式打败。刘备又从广石发动进攻,张郃坚守广石,刘备攻之不克。

从武都战役失败到广石不利,刘备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这一次虽然带着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组成的超豪华阵容,却也连尝败绩。刘备心有不甘,急忙写信给留守在成都的诸葛亮,要求想办法补充兵员。

刘备把能带的兵马基本上都带来了,诸葛亮手里其实没什么富余的。

而且,刘备率主力北上后,益州境内也不平静,马秦、高胜等人聚众数万人在郪县叛乱,幸亏犍为郡太守李严凭借5000名民团(郡士)把他们打败,斩杀了马秦、高胜。事情刚平定,越嶲郡的夷人又围攻新道县,李严驰往救援,又把他们打败。

刘备还有一部分精锐部队,但此时在荆州,不可能调过来,剩下的几乎都去打汉中了,刘备要诸葛亮继续增兵,使诸葛亮备感压力

刘备和法正都不在,诸葛亮成了益州的大管家,所有大小事务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他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既保持局面稳定,又及时征调粮草,做好前线的后勤供应。

幸好诸葛亮手下也有一批能干的人,协助他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刚提拔的益州从事杨洪逐渐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遇到问题诸葛亮喜欢找他来商量。

接到刘备的来信,诸葛亮找杨洪征求意见,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关键,如果没有汉中也就没有益州了,不用多考虑!”

诸葛亮当机立断,代表刘备任命杨洪为蜀郡太守,负责办理征兵及后勤供应事宜,支援汉中前线。

蜀郡太守是法正,法正去了汉中,无法履职,任命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杨洪担任此职,可以更好地调动当地资源,迅速完成刘备交给的补充兵员、保障后勤供应的重任。

此前杨洪是李严的部下,李严当郡太守时杨洪是他的人事处长(郡功曹),现在李严还是郡太守,而杨洪已升为蜀郡太守,与老领导平起平坐。

杨洪当郡太守后有个叫何祗的秘书(门下书佐),很有才干,杨洪把他推荐给诸葛亮,何祗升得更快,杨洪还在当蜀郡太守的时候,何祗已升为广汉郡太守了。

这些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事例,都是后方主持工作的诸葛亮主导进行的,益州当地官民对此深表敬佩(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此时益州全州都进入了临战状态,砸锅卖铁、倾尽全部物力和人力支援汉中前线,有了这样的支持,刘备下定决心不拿下汉中不撤兵。

而曹操那边,也正在向汉中方向增援。

曹魏来说,这是短短三年间的第二次汉中之战,前一次的对手是张鲁,这一次的对手是刘备。

对这次军事行动曹操显然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所以仅部队调集就用了很长时间,夏侯渊求援是这一年三月间,而曹操把人马调集完毕由邺县出发已是这一年七月了。

这一下麻烦大了,夏侯渊那边更加被动。

这还不算,曹魏大军一路走走停停,到达长安已是九月。

路过弘农郡的时候,曹操听说汉献帝刘协的哥哥、弘农王刘辩死后埋在这里,想到坟前吊唁。

弘农郡本地人、担任黄门侍郎的董遇进谏道:“根据《春秋》大义,即位不满一年就死去的国君还不能称为君,弘农王在位时间很短,又被暴臣董卓挟持,最后降位为藩王,不应该拜谒。”

曹操认为说得有理,于是作罢。

看来曹操的心情并不急切,这有些奇怪。(www.xing528.com)

更奇怪的是,曹操一到长安就不走了,在那里又住了两个多月,时令已到了隆冬。

这让人费解不已:一向高瞻远瞩、雷厉风行的曹操,此时为何变得如此奇怪?一路上似乎心事重重,走又不想走,完全不顾及前方吃紧的军情

更加奇怪的还在后面,在此期间曹操突然发布了一篇《终令》,虽不是正式遗嘱,但也主要是为安排“后事”而发。

这篇《终令》主要内容如下:“古代埋葬人,一定选择贫瘠的土地。现在,规划出西门豹祠西边的高地作为寿陵,利用当地较高的地势作为墓基,不堆土,不种树(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记载由冢人掌管公爵陵墓的土地,凡是诸侯都埋葬在皇帝左右靠前的位置,卿大夫在后,汉制也称为陪陵。现在规定,凡是公卿大臣以及列将中有功的,都可以陪葬在寿陵,要扩大陵园的范围,使之能容纳下足够的逝者(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天子或王公生前为自己确定死后埋葬的地方,这是习惯也是古制,本来没有问题,但这篇《终令》的发布还是让很多人觉得不安。

毕竟现在不是考虑后事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迅速进军到汉中,解救在那里的数万曹军。

正是在这两个多月里,前线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刘备在阳平关一线做出多次尝试性攻击没有进展后,诸葛亮送来的援军陆续到达,这些大多数是刚刚招募的新兵,基本上没什么作战经验,但大批生力军的到来,使蜀军士气大振。

过了年,到了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终于有了收获,前锋越过阳平关,沿着汉水河谷向前推进了一段距离,到达定军山下。

阳平关是这块盆地的西大门,从阳平关沿着汉中往前可以到达汉中郡的郡治南郑,但在到达那里之前还会遇到一处屏障,就是定军山。

定军山位于汉水南岸,今陕西省勉县城南10余里处,属大巴山脉,与汉中盆地周边的深山大川相比,它的海拔并不很高,主脉是由12座东西绵延的山峰组成,总长20多里,其最高处海拔800多米,由此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

也就是说,定军山虽然是一道屏障,但不是特别险要,刘备率军攻到这里,曹军就危险了。

夏侯渊一看定军山被占,急忙来抢,双方展开了激战。

刘备发动夜袭,烧了曹营的鹿角,这时候夏侯渊驻守在西边的营寨,张郃驻守东边的营寨,刘备集中力量攻击张郃,张郃有点顶不住,夏侯渊把自己这边的守军分出一半增援张郃,结果出了大事。

夏侯渊是亲自率兵来增援张郃的,法正看到后,觉得机不可失,建议刘备不惜一切代价猛攻,目标直取夏侯渊。

刘备命黄忠担任主攻,咬住夏侯渊的增援部队不放,一阵猛打猛冲,曹军大败,曹魏的征西将军、博昌侯夏侯渊居然战死沙场,一同战死的,还有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

曹操以前经常告诫夏侯渊:“做大将也有示弱的时候,不能一味恃强斗狠(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为将者应该以勇为本,以智取胜,有勇无谋只不过是一介匹夫罢了。”

夏侯渊的战死,正好印证了曹操上面的话。

根据曹操事后颁布的一篇策令,当时的战斗情形是这样的:敌人烧毁了曹军的鹿角,但这些鹿角离大营有15里,夏侯渊居然独自带着400名士兵去修补鹿角,敌人在山上看到了,于是从山谷中杀出,夏侯渊亲自参加战斗,最后战死。

曹操认为夏侯渊在此战中犯了指挥上的错误,像夏侯渊这样担负整个战场指挥重任的大将,不应该亲自参与战斗,更别说去干修补鹿角这样的小事,曹操把这件事写进策命向全军通报,可见他对定军山之败很介意。

在这篇策令里,曹操甚至说出了重话,称夏侯渊本来不擅长带兵,军中呼之为“白地将军”(渊本非能用兵也,军中呼为“白地将军”)。

所谓“白地”,指的是那些没有种植开垦的土地,拿现在的话说应该叫作“处女地”。拿这个作为夏侯渊的外号,是说他作为大将连最基本的作战常识都没有。

回顾夏侯渊一生的战绩,其实他也打过很多胜仗,这个评价未免太偏颇。这说明,定军山的惨败后果实在太严重了,虽然夏侯渊已死,但曹操仍不能原谅他。

定军山之战让黄忠得以扬名后世,就像说起逍遥津人们马上会想到张辽一样,后世人们提到定军山的时候,也自然会想起黄忠来。

定军山一战也让法正扬名,曹操后来听说了定军山之战的全过程后,就记住了法正的名字。曹操之前就认为,老对手刘备没有这两下子,一定是有高手在旁边辅助(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看来在曹操的心目中,刘备还是那个在走投无路时投靠在他的门下,又多次被他打得落荒而逃的人。但那是老眼光了,刘备显然已今非昔比,他已经从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的流浪者,迅速成长为一路诸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