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邺县这样的地方,通常也是最难管理的。
曹操在谯县练兵期间,听说邺县一带治安情况不好,特权人物太多,不尊重法律法规(会太祖出征在谯,闻邺下颇不奉科禁)。曹操琢磨必须给邺县派个够狠的角色去,好好整顿整顿。
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地区公安局局长(洛阳北部尉),当时的情况大体与邺县很相似,特权人物不把法律法规放在眼里,曹操看着很恼火,以霹雳手段整治社会治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方面,曹操既不缺胆量,也不缺经验。
但是现在这些事曹操不可能亲自上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邺县找一个合适的父母官,于是他命令有关部门物色合适人选(乃发教选邺令)。
有关部门很快把人选报了上来,却是一名正在服刑的犯人,名叫杨沛。
杨沛字孔渠,关中人。曹操知道他,因为有两件事让曹操对他印象很深刻。
一件事是杨沛当新郑县长时,遇到大饥荒,前面说过当时有一年桑葚连熟两次,正是这一年杨沛要老百姓多收集桑葚并晒成干,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最后攒下了1000多斛藏在库房中。这时曹操率军前往洛阳迎接天子,路过新郑县,部队正为没吃的发愁,杨沛主动前去拜见,并献上这1000多斛桑葚干,曹操大为高兴。
另一件事是,曹操后来任命杨沛当长社县令。曹洪有个宾客当时在长社,仗着曹洪的势不遵纪守法。杨沛不管那一套,把他抓起来先打顿板子,把脚都打折了,最后还下令杀了。
曹操就喜欢这样不畏权势、执法严峻的官吏,因为年轻时他就是这样做的。当他听说杨沛的作为时,对他给予了充分肯定(太祖以为能)。
杨沛后来升为九江郡太守、东平国相、乐安郡太守,政绩突出。但是,他与当地驻军将军因为什么事发生了矛盾,以至于产生争斗,有关部门立案调查,杨沛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髡刑五岁)。
杨沛被推荐到曹操面前时仍在服刑之中,曹操对这个人选表示满意,下令任命他为邺县县令。
这时曹操大概还在谯县没回来,就在那里专程召见了杨沛。
曹操问他用什么办法治理邺县,杨沛回答:“竭忠尽力,遵守并宣扬法律,按法律办事(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曹操听完很高兴,回头对跟前的人说:“诸位看清楚了,杨县长可不是好惹的呀(诸君,此可畏也)!”
曹操下令赐给杨沛奴婢10人(生口十人),绢100匹,一来回报他当初献上桑葚干的功劳,二来用这一举动对杨沛即将上任表示支持。
听说杨沛要到邺县当县令,曹洪、刘勋等人赶紧派家人骑上快马回去给家里人传信,要他们收敛点儿,千万别犯到杨县长手里(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畏沛名,遣家骑驰告子弟,使各自检敕)。(www.xing528.com)
刘勋早年跟曹操便相识,后来到袁术手下任职,袁术任命他为庐江郡太守,袁术死后,孙策谋取庐江郡,刘勋不是对手,投奔老朋友曹操。因为跟曹操“有旧”,刘勋被封了侯,颇有权势,但他仗着这层关系,傲慢不守法,说话又不注意,最后被人告发治罪。
杨沛的事,还可以再多说一点。
杨沛当邺县县令多年,因为政绩卓著,后被改任军职,被提拔为旅长(校尉)。
曹操有一次带队西征,杨师长所部负责黄河上重要渡口孟津渡的守卫工作,曹操已经过了河,身边有个工作人员(中黄门)忘了拿一件重要东西,过了河又想回去取,于是向杨沛手下索取船只渡河。
杨沛手下人不答应,双方发生了争执,杨沛过来问这个人:“有没有通行证(有疏邪)?”
这个人回答说没有,杨师长大怒:“那我怎么知道你不是临阵逃跑呢(何知汝不欲逃邪)?”
然后招呼手下要揍这位老兄,把这位仁兄弟吓了个够呛。
后来杨师长还算给面子,没有下手狠揍,但把这位老兄的衣服都给弄破了。
这个人见到曹操当面诉苦,曹操问明情况后笑道:“你碰上杨师长,没死已经算是万幸了(汝不死为幸矣)!”
这件事传出去,杨沛名气更大了,曹操后来提拔他担任相当于郡太守的长安特别市市长(京兆尹)。
然而,曹丕继位后在用人方略上有所变化,不太看重实际工作能力,更注重出身和名声,杨沛这样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实干型人才不受重用,最后给了个闲职无所事事。
杨沛这个人做事情不考虑个人利益,不去逢迎达官贵人,从“领导岗位上下来”以后就没人待见了,经济上也陷入了困境。家里没有用人,房子是跟侄子借的,后来勉强在洛阳附近一个叫几阳亭的地方弄了两顷荒田,盖起个简易房居住,弄得妻子儿女跟着挨冻受饿,死后靠同乡好友和一些老部下才得以安葬。
杨沛的结局有点可惜。只能说世道变了,像他这样刚正廉洁的人在曹操时代很受推崇,而之后由于世风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的施行,选官政策更倾向于豪门世族,更注重虚名。他就只好坐冷板凳了。
更可惜的是,像这样有工作能力、敬业肯干、刚直不阿、廉洁从政的好干部,在正史里居然连一个传都没有,现在看到的关于他的事情,都是从别人的传记里转述或转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