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是清末秀才,会作诗,一生酷爱诗歌,对于自己军阀的身份,他还曾经赋诗自嘲:
敢云色相曾彦透,
却信军阀力无边。
1927年,吴佩孚率领部队经过河南邓县构林关时,当地的要员大摆酒宴款待吴佩孚。吴佩孚看着一桌子的大鱼大肉,不禁摇头:“还是免了吧,战火连绵,百姓不得温饱,我们还要这么多菜干什么?”最后,他吩咐只留下了四个小菜,其余的酒肉全叫人端了下去。
第二天,吴佩孚的部队一早就要出发了,当地的要员乡绅都知道吴佩孚会作诗,字也写得好,便早早跑来求字求诗。吴佩孚不愿驳大家的面子,于是让先头部队先行前进,他留在构林关给当地的要员和乡绅写完字再出发。
那一天,吴佩孚悲天悯人,写了不少哀叹民生的诗作。比如吴佩孚在赠给乡绅杨星如的诗中,就这样写道:
民国军人尽紫袍,
为何不与民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
红烛烧残万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
歌声高处哭声高。
逢人都道民生苦,
苦害生灵是尔曹。
吴佩孚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次写诗歌还救了他一命。因为当时他的先头部队在前进途中被悍匪索金娃突袭,连秘书长张煌言都被乱枪击中而死了,吴佩孚却因写诗而推迟出发,幸免于难。
后来,吴佩孚还作过很多诗。
“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写过诗句:
国耻传来空有恨,
百战愧无国际功。
他还以诗批评张学良:(www.xing528.com)
棋枰未定输全局,
宇宙犹存待罪身。
醇酒妇人终短气,
千秋谁谅信陵君。
诗中的“醇酒妇人”是指传言在“九一八”前夜,张学良正与电影明星胡蝶翩翩起舞,其实并无此事。
1931年7月,吴佩孚在成都参观昭觉寺时,特地穿上袈裟拍照,还赋诗二首。
其中有一首是:
英雄不避杀身凶,
何况空门老梵宫。
偏有情丝难遽断,
双行血泪洒秋风。
“空门”和“梵宫”都是指佛寺。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向来将生死置之度外,又岂怕在寺院里终老?但因“情丝”(对世事的千丝万缕关系)难以砍断,所以不能皈依佛门。
1932年10月,吴佩孚离开成都后,定居在北京的什锦花园,靠“世侄”张学良给“补助费”维生。对于这段生活,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给自己: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
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
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