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品味法
语言的味道,是品读文字所感知的。为了让读者感受托尔斯泰异于常人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面容,作者首先用类物式的夸张手法进行面部描写:脸膛“皱似树皮”且黑;毛发旺盛,眉毛“宽约一指”“像纠缠不清的树根”;须发则像“热带森林般茂密”,让人望而生畏。面容如此之怪,能不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吗?“浓密的胡髭之下”深藏着什么灵魂呢?其次,作者用略显粗鄙又带有调侃的语言细致刻画了托尔斯泰“乡野村夫的脸孔”,验证了“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于低矮的陋屋”,明贬实褒,更凸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虔敬之情。再次,用大量尖锐、消极的词汇描绘托尔斯泰的面部。如“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没有一点儿光彩”“没法弥补”“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等,把托尔斯泰的面孔描绘成了“禁锢思想的囚牢”。这样还不够,还引用托尔斯泰自嘲的话:“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不堪入目的贬损,是为托尔斯泰晚年的脸“显出几分慈祥可敬”,透出了些许“俊秀之光”做铺垫,凸显他那双直击灵魂的双眼。这样的语言建构,真是起到了“负负得正”的效果。
品味茨威格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才可掌握他写作的精彩之处,才能透过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表,沿着他的“目光”探及其灵魂的深处。
(二)技巧运用法
本文在描写上有很多技巧值得学习借鉴。(www.xing528.com)
1.特写。作者抓住脸部胡髭、眉毛、头发三个部位进行特写,三言两语即勾勒了托尔斯泰多毛的面孔:首先聚焦在遮盖面积最大的胡髭上——浓密的胡髭不仅遮盖了两颊和嘴唇,连本应该堆满皱纹的空白脸膛也不能幸免,而且作者进一步将胡髭浓密这个特点细化到了“一根根迎风飘动”的地步;接着转向毛发相对稀疏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的眉毛竟然“朝上倒竖”,不免让人大吃一惊,且将眉毛的宽度进行放大——约一指,让人印象深刻;最后“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无不使得托尔斯泰异于常人的多毛面孔跃然纸上。特写,不仅表现出他想将内心世界遮挡得严严实实,而且使这位平凡人的肖像隐约具有了“天父”一样的特点。
2.比喻。为反复强调托尔斯泰“长相粗劣”的特点,文章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五官就像是农村木匠粗制滥造的成果——木柴额头、狮子鼻、招风耳、厚嘴唇,对脸部重点部位的刻画更是运用了不少“粗俗”的比喻——额头如木柴一般,“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皮肤粗糙得“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这种略带调侃的比喻句使托尔斯泰扁平丑陋的五官和浓密的毛发形成很大差异,同时又有一种奇异的和谐感——仿佛粗鄙的人就应该是这种异于常人的长相。
3.落差。茨威格将托尔斯泰面孔滞留着愚钝压抑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的非凡器宇放在一起,人们想象中貌似“天父”的美髯公肖像与实际中长相平平的“小矮人”肖像形成的巨大落差,让人更易理解“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于低矮的陋屋”的深刻内涵——托尔斯泰这样的文学泰斗以平凡的外表和敏锐的观察力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