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教育程度期望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2011年福建省颁布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中指出,2011—2012年,在全省新建、改扩建469所公办幼儿园,实现每个街道(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2012年年底再完成300所建设任务,重点解决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入园难”问题。通过三年规划建设,努力扩大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的比例。
在本研究样本中,到校距离为1千米、2千米、0.5千米的样本数最多,平均到校距离为1.46千米;到校时间为10分钟、5分钟、15分钟的样本数最多(参见图2-1),平均到校时间为10.8分钟。可以看出,宁德市幼儿园的城乡布局较为合理,能够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的、基本的学前教育。
图2-1 到校时间的频数分布
2.家长满意度
美国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其基本观点是,人是在自身与环境之间双向的、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影响人发展的环境是由不同层次的各种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社会生态环境。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使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和联系,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理论,这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在本研究的样本中,绝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4.28,有45.3%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整体评价为“比较满意”,43.7%的家长表示“非常满意”(参见图2-2)。但是,家长满意度并不能作为衡量幼儿园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一方面,由于家长缺少有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的系统科学知识,缺少良好的社会氛围支持,无法把握幼儿发展的真正需要;另一方面,受制于幼儿园有限的开放时间与活动,不可能获知有关幼儿园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他们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可能全面、准确、客观,甚至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将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的依据,易使幼儿园教育价值发生偏离和错位。
图2-2 家长满意度的百分比分布
3.儿童发展评价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目前,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实践层面,这五大领域仍作为学前教育内容的主要分类依据。对儿童入园后发展变化的评价主要依据这五方面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着重提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指南》中首次以国家政策文件的形式提出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关注学习品质,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整体性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政策的倡导趋势。因此,本研究在对幼儿发展变化的评价中加入了学习品质这一重要方面。
(1)学习品质发展。目前对于学习品质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好奇心、主动性、坚持性、创造性、独立性、合作性等方面,本研究主要测评了幼儿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三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主动性学习品质体现在幼儿能够明确、具体地表达自己想要进行的活动,主动积极地参加有益的或新奇的、有挑战性的活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想办法解决等;独立性学习品质体现在幼儿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较少地寻求别人的帮助,主动克制自己的不合理愿望、遵守成人的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及思想自主、能够相对地自己做主、不盲目服从他人等;坚持性学习品质体现在幼儿能够坚持自己的既定目标,在面临困难时能努力坚持做下去,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专注,不易受外界干扰等。
本研究中,“孩子注意力集中,学习习惯好”及“孩子能主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不要父母督促”两个项目测评幼儿主动性学习品质的发展变化,“孩子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解决”测评幼儿独立性学习品质的发展变化,“孩子做一件事有始有终,坚持做下去”测评幼儿坚持性学习品质的发展变化。
宁德市家长对幼儿入园后学习品质发展变化的整体评价偏低,认为“略有提高”的人数最多,且大多数家长的评价介于“不变”与“略有提高”之间。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幼儿主动性学习品质的评价要高于独立性与坚持性(参见图2-3)。从理论上,我们可以理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独立性与坚持性是在幼儿具有主动性学习品质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面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学习品质的发展目标具有层次性,引导幼儿学习品质不同方面发展的顺序性与协调性。
图2-3 学习品质发展评价的百分比分布
(2)健康发展。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相比,较明显的差别在于保育工作在所有工作中所占的比重。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结合幼儿期儿童并未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与自理能力这一特点,便尤其显现出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健康不仅指幼儿生理上没有疾病的状态,还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指南》中将健康领域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本研究中,对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评价涉及《指南》所提出的三方面内容,其中“孩子身体健康,很少生病”“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孩子诚实守信”三个项目属于身心状况方面的内容;“孩子拥有运动特长”属于动作发展方面的内容;“孩子能自己吃饭、穿衣服、叠被子”“孩子能独自一个人睡觉”“孩子能收拾自己的东西和玩具”“孩子有自我防范的保护意识”“孩子有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并有时间观念”五个项目属于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的内容。
家长对幼儿入园后健康方面发展变化的评价明显高于对学习品质的评价,但整体评价仍然不高,体现在家长的评价多聚集在“略有提高”(即3.00)水平附近。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在身心健康方面,心理健康的评价较高,体现在“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孩子诚实守信”两个项目中“较大提高”的水平较高(参见图2-4)。生理健康的测评项目“孩子身体健康,很少生病”本身与幼儿园教育的关联性不是很大,因此,家长认为“有较大提高”的比例也较低。而动作发展方面,测评项目“孩子拥有运动特长”并未很好地代表该方面的内容,家长的评价也较低。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评价最高的两个项目“孩子能收拾自己的东西和玩具”“孩子有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并有时间观念”表明幼儿在入园后生活与卫生习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待发展,表现在“孩子能自己吃饭、穿衣服、叠被子”“孩子能独自一个人睡觉”两个项目的评价普遍偏低。另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有待提高。
图2-4 健康领域发展评价的百分比分布
因此,该市幼儿园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作用较为明显,能够使幼儿愉快地融入集体生活并获得道德感的发展,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但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发展作用仍有待加强。
(3)语言能力发展。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获得更高层次思维水平的发展。《指南》中将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方面。本研究中“孩子有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注意倾听对方讲话,愿意与人交谈”两个项目考查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孩子喜欢听故事、读书”考查幼儿的阅读与书写准备,但侧重于阅读准备能力。
家长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变化的整体评价水平较为可观,体现在评价高于“略有提高”(即3.00水平)人数比重的上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阅读准备能力发展变化的评价明显高于倾听与表达能力(参见图2-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市幼儿园教育重内容、轻过程的误区,阅读作为学前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得到了教师的足够重视,但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及平时与幼儿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均为儿童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创造契机,但从评价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幼儿教师并未认识并实践这一过程的重要意义。
图2-5 语言能力发展评价的百分比分布
(4)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实践中,不少家长之所以选择把适龄儿童送入幼儿园而不是在家抚养,主要是考虑到同伴群体、幼儿园环境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指南》中将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大部分,也将其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本研究主要针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评价中涉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其中“孩子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做游戏”体现出幼儿愿意与人交往,“孩子能与其他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体现出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孩子喜欢帮助别人”体现出幼儿能够关心尊重他人。
从整体上看,家长对幼儿入园后社会性发展变化的评价仍多聚集在“略有提高”(即3.00)水平附近,但评为“较大提高”的比例较为可观。其中“孩子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做游戏”这一项目的发展变化评价最高,“孩子能与其他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孩子喜欢帮助别人”的发展变化水平依次降低(参见图2-6)。实际上,这三个测评项目在发展层次上有相互递进的关系,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基于其愿意与人交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关心尊重他人的社会品质。
图2-6 社会性方面发展评价的百分比分布
因此,该市幼儿园教育能够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热情与积极性,但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合作与关心尊重他人等社会品质的发展。
(5)科学能力发展。我国人口的科学素养普遍偏低,根据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我国幼儿教师目前的学历水平较低,会间接导致其科学素养更加欠缺的问题。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这对具有广泛学科背景、丰富知识储备及专业教育方法的高素质教师提出了要求和挑战,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中科学教育出现“短板”的现象较为普遍。《指南》中将科学能力的发展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本研究中“孩子乐于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孩子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两个项目主要考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www.xing528.com)
家长对于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变化评价较高,表现在评价高于“略有提高”水平(即3.00)的人数比例较大,表明该市幼儿园比较注重儿童科学能力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并且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参见图2-7)。
图2-7 科学能力发展评价的百分比分布
(6)艺术能力发展。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关系密切,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在幼儿期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有益于个体的全面发展。《指南》中将艺术教育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本研究中“孩子能掌握一门乐器或棋类”“孩子能唱完一首完整动听的歌曲”“孩子能跳一支完整优美的舞蹈”“孩子能画出一幅完整好看的画”四个项目均侧重于幼儿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且尤其体现于表现能力。
家长对幼儿艺术能力发展变化的评价偏低,但是,由于调查项目均针对“结果”进行评价,没有针对幼儿在艺术教育中的过程性发展设置测评项目,因此,本数据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家长在“孩子能唱完一首完整动听的歌曲”项目上表现出较高的评价(参见图2-8),体现出该市幼儿园在音乐教育的基础层面已获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图2-8 艺术能力发展评价的百分比分布
(7)总体发展评价的综合分析。结合学习品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六个方面来看,家长对于幼儿发展变化的整体评价水平为2.97(参见表2-1),即比“略有提高”水平还要略低,可以了解到该市家长普遍认为儿童入园后仅获得“略有提高”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变化与教育效果直接相关,可以作为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家长汇报的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市幼儿园教育质量仍有待更大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家长对于幼儿园满意度的评价中,普遍表现出很高的满意度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不能将家长满意度作为衡量幼儿园发展水平主要依据的科学性。对于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还需要后续相关的讨论。
表2-1 各领域发展评价的描述统计
在六个方面中,家长对于儿童科学能力的发展评价最高、对于艺术能力的发展评价最低。儿童社会性、语言能力的发展均高于总体评价水平,健康、学习品质的发展均低于总体评价水平(参见图2-9)。
图2-9 各领域发展评价的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品质的发展仅次于最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该市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仍有待提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4.教育费用
(1)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种类与数量。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幼儿园除收取保育教育费和规定项目的代办费外,不得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虽然在幼儿园教育中不允许开设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等,但社会中其他辅导、培训机构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课外兴趣班的种类、教育质量越高,家长及幼儿的参与度越高。
在本研究的样本中,幼儿参与兴趣班的种类较多集中于书画、舞蹈、游戏、外语四个方面,兴趣班的参与度较低,一个兴趣班都没有参加的比重达70.9%(参见图2-10、图2-11)。2007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开展有关全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的调查,了解到上海市幼儿参与兴趣班的情况比较普遍,90%以上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有必要参加兴趣班” “幼儿参加兴趣班能学到一技之长”,52.1%的家长认为“幼儿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在兴趣班的学习内容上,绘画、英语、珠心算、舞蹈的参与人数最多。
图2-10 不同种类兴趣班的频数分布
图2-11 参与兴趣班数量的百分比分布
尊重幼儿的兴趣,参与符合幼儿年龄与心理特点的课外兴趣班有益于幼儿的发展。该市幼儿参与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的比例较低,这一方面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课外辅导班质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家长的育儿观密切相关。
(2)教育支出。我国家长的育儿观念变化不断推高着教育成本,尤其在较发达地区,较好的育儿资源刺激家长的育儿投入,容易给家长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在“房奴”“卡奴”等词语流行之后,又出现了“孩奴”等新兴词语,家长的育儿压力可见一斑。早在2005年,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物《青年研究》上发表调研报告称,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大学毕业,父母的直接经济支出高达48万元,当然这还是15年前的数据。
在该市关于家长每月各项育儿支出的数据中,可以发现饮食支出占到最大的比重,均值为1 028.3元;学费次之,均值为584.9元(参见表2-2)。恩格尔系数以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来衡量国家的经济水平,而该市的育儿支出的恩格尔系数为41.48%。
表2-2 各项教育支出的描述统计
在家庭每月育儿总费用的统计中,处于0~2 000元的频数最多,所占比重为78.8%(参见图2-12)。
图2-12 每月不同水平育儿支出的百分比分布
关于孩子每月支出约占全家月总支出的比例,有461位家长报告的育儿支出占比为家庭收入的30%(参见图2-13)。本样本中每月育儿支出占家庭总收入占比的均值为30.74%。
图2-13 育儿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百分比的频数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