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一部分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知识的速度慢。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一方面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缺乏自信,从而在课堂上畏首畏尾,缺少主动性。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错误的学生,教要耐心引导,引导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www.xing528.com)
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得以快速、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课堂容量大增,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也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例如,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时,总结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时,很难亲手操作,而学生通过屏幕观看就会一目了然,验证总结得出特征。
(三)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1.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2.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读一读”栏目提供了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更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有些“做一做”“试一试”栏目则仅仅面向有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去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